這是一個典型的興趣缺失的案例,培養業內多方興趣是對癥下藥的方法。以下分析基于提供的資料進一步合理地假設案例背景,方便讀者理解。
詹先生從業金融20多年: 打個比方也許詹先生從一名M&A的analyst打拼起,做到managing director的位置。他大學的專業是統計,對收集到分析數據得心應手,初入行時數據建模做得相當精確,因此在眾多投資策略上十分受用,這使他晉級比其他人都快。
隨著進入管理層,詹先生的重心漸漸從做事轉移到管人。然而,詹先生的興趣依然停留在技術,對管人既不重視也不在行,沒有贏得團隊的支持,做起事情來必需親歷親為,難以把任務分出去團隊合作承擔。
由于團隊缺乏凝聚力,詹先生的組員turnover很高,幾乎一個月就有一個人辭職的節奏,老將一直要帶新兵,很難有時間去思考并購的方案藍圖,成功將它們pitch to clients,于是成交率很低,業績下降。
因此詹先生既做得很累又做得不帶勁,產生了倦怠的情緒,這是一個警鐘提醒他是時候培養新的興趣。由于他還很喜歡這個行業,而且也有相當的人脈,他可以考慮從這三方面重新認識自己的興趣和需要:
1,和熟悉自己的同事交流,先了解自己擅長的地方,與別人眼中的他價值所在之處。這些同事既要來自同部門的也要跨部門地得到反饋。
例如: M&A部門的覺得詹先生的基礎扎實,可以做一個系列關于建模的講演,將經驗傳承給年輕的同事,同時大家彼此認識交流解惑,也幫助詹先生增加人氣,鞏固自己的團隊。
而隔壁信息部的同事覺得詹先生對金融市場了解透徹,請詹先生合作一些研發提升技術系統的項目,詹先生因此接觸到了比二十年前更advanced的R語言,技術出身的他愿意花大量時間學習并引用到M&A部門,新系統大大提高了資產評估的效率和精準,培訓新人的時間也大大縮短。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詹先生首先可以通過了解自己的強項,進一步鞏固以充分發揮這一強項帶來的績效。
詹先生通過跨部門的交流拓展了自己的視野,看到新的領域R語言并將之發展為新的興趣。有了新的挑戰,他便自然每天都覺得精神抖擻,并樂意增加與信息部合作項目,不斷尋求技術上的突破。
2,詹先生知道自己的弱點在于管人用人,他可以接觸甚至請教一些這方面杰出的人群,直接解決自己的 "最弱環節"。
例如他可以提出參加管理課程的培訓班,學習管理藝術。每周抽出一小時和團隊一對一交流,了解他們的焦慮和困惑并指導。當你最弱的一環得到改善,你的興趣就會漸漸回來并且越做越好。
既然詹先生的技術很好,他也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人,他將自己的理性思維應用在管人用人當中,做到就事論事,不偏袒,公平地處理人事問題。團隊也看到他雖然不夠圓滑地做人,但至少遵守原則,也會產生一批擁護他的手下。詹先生看到自己原本的弱勢,在自己不懈追求改進的時候,反倒轉變成為優勢,又重新點燃當初剛工作的激情了。
3,詹先生還可以培養多維興趣。所謂"多維",就是空間和時間上不約束自己的熱忱。譬如他的建模技術很好,他可以客座某某大學金融學院的講師,將行業經驗傳授給還在讀書的大學生們,順便物色日后工作團隊人選。
背景提到詹先生早上不想起床,想必工作時間過長,沒有得到放松,那他可以考慮騰出時間鍛煉身體,每周跑步三次,或者約朋友客戶出來打高爾夫,培養一些跟工作性質沒有關系,但與客戶和工作有來往的人有關系的愛好活動,一來放松了自己,二來在工作以外的地方增進了和客戶的關系。
但最重要的是,培養多方面興趣就是增加自己幸福感的命中率,以防止日后再次落入失落情緒中。
總結:
1、實際上的咨詢其實沒那么復雜,咱們不用去研究案例,重點是如何幫到詹先生?
2、作為咨詢師,盡量不要去給對方建議,主要是去引導和啟發對方來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要相信每一個人既然有能力制造問題,就一定有能力解決問題
我對詹先生案例的思考是這樣的,供大家參考哈!
1、首先向詹先生解釋怎么才算是一個好的工作狀態,比如:在熱愛的領域努力的玩,具備熱愛、努力和玩三個要素;
2、通過三葉草的測評和評估,找到詹先生的情緒主要是“失落”和“厭倦”;
3、通過價值觀的排序,明確詹先生當下的價值需求,即詹先生內心真正在渴望什么?
4、通過對興趣的探討,明確詹先生接下來可以發展的興趣方向
5、結合兩者,與詹先生一起制定出一系列的行動方案,從而解決詹先生的職業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