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01
清晨,天剛亮,太陽升起散發出它的第一縷溫暖的陽光。濰醫“筑夢”志愿服務隊在帶隊老師團總支書記劉冰老師以及學工辦主任李康老師帶領下開始了“三下鄉”的旅途。與此同時,跟隨我們一起來的還有濰坊市奎文區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專家。
在接受了系統的培訓后,我們每一位同學都開始了志愿服務。
宣傳組的同學上街分發傳單,宣傳本次活動,同學們還對農村老人養老狀況的進行初步調查。雖然天氣炎熱,但是這無法阻擋同學們服務的步伐與激動的心情。
醫療組的同學在楊善集村村委內認真地測量血糖、血壓。
醫療宣傳組的同學在醫療組的同學測量完血糖血壓后有針對性進行醫學知識講授。
機動組的同學上門看望軍屬家人,并且幫助退役老兵王大爺除草、打掃庭院。
02
醫路相隨,溫暖四村
7月9日早晨,“醫路相隨,溫暖四村”志愿服務隊正式出發,在歷經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之后,我們的志愿服務隊來到了沂南縣青駝鎮東村。
下午在當地村干部的帶領下來到了當地的幾位孤寡老人和困難戶家里。在到達之后才發現,他們生活的困難程度超乎了我們的想象。崎嶇的小路,破舊的屋子,簡陋的生活用具,以及屋子里唯一的電器-一盞昏暗的燈…… 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這些孤寡老人生活的艱辛與不易,而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我們的微薄之力,給老人們送去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陪他們聊聊天,把溫暖送給他們。讓愛心相隨,用我們的力量去溫暖四村。
晚上大家一起總結了今日感受,并一起商量了剩下的幾天我們將如何共同努力來完善三下鄉志愿者活動。第一天因為時間有限,雖然進行的志愿活動不多,但未來時間還很長。明天,加油!
03
逐夢
為了更好地結合全國高校共青團學習宣傳徹“四進四信”活動,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院第四團總支逐夢志愿服務隊開展形式多樣的普及宣講活動。
7月10日早晨,濰醫逐夢志愿服務隊的同學們在學校合影留念,懷著滿滿的熱情,迎著朝陽踏上了此次三下鄉的旅程。此次逐夢志愿服務隊是作為一支以為鄉村學生村民進行以理論知識普及宣講為主,以愛心醫療、防艾宣傳、文藝服務等等為輔的志愿服務。同我們一起加入逐夢志愿服務隊的還有濰坊市濰城區醫院醫生專家,和我們一起走入鄉村,幫助我們為當地學生和村民進行理論普及和就診。
氣溫上升到32攝氏度,但仍然無法阻擋同學們下鄉服務的熱情,雖然流著汗水、頂著酷陽,但內心想到能幫助到別人,還是覺得十分有意義。
經過了長時間的顛簸,我們來到了濰坊市濰城區進行三下鄉志愿服務。
同學們積極地接受來醫生專家的培訓,學習基礎的生理衛生、日常醫療常識、疾病預防等知識和學習診斷的一般方法,并和醫生親切交談、討論在學校所學到的醫學知識。
醫生專家細心教給學生們口腔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并和同學們親切交流。醫生專家教給同學們一些基礎性的知識。為給村民作衛生宣傳、醫療保健知識等宣傳做準備。做好醫療知識的宣傳工作是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可防患于未然達到治未病的境界,因而十分重要。
下午同學們在村子頂著炎熱的天氣為村民打掃衛生,為村民提供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
大家商量著第二天的計劃,討論了各自心里的感受,明天會更好!
04
心夢想
幾個小時的車程,雖然勞頓辛苦,但是大家依舊熱情高漲,同車的其他乘客看到我們的隊服,都很好奇,說,你們這是去干嘛的,同學半開玩笑的說,我們是去干活兒去的。當得知我們三下鄉隊伍的真正目的后,大家便都熟絡起來,很快我們就到了四十里堡鎮。
稍作休息后,我們一起到了四十里堡鎮的衛生院,得知我們的到來,鎮衛生院在會議室接待了我們,給我們詳細的介紹了一下衛生院的情況工作內容。接下來由隊長明確這幾天的工作分工,具體部署,具體安排,詳細的安排劃分小組,分科室小組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我們隊伍分成五個小組,三人一組分別輪流在外科、內科、康復科、婦產科等科室進行志愿服務。在各科室醫生的帶領下我們跟隨他們進行了查房等醫務活動。跟著外科醫生在門診,去病房。
我們見識到了膀胱炎和闌尾炎的臨床案例,跟我們詳細介紹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各自的利與弊。把在課本上學到的東西真正的在臨床上體現出來。收獲了很多。
在婦產科學習了產后恢復與護理的簡單知識。目睹了一個新生兒的出生。又是一個新生命誕生!
三十里堡鎮的中醫康復專科那有老人在做康復治療,我們到那里不僅在療養康復中心學習簡單的術后恢復治療方法,了解關于國粹中醫的基礎知識,觀摩了一位腦出血病人的恢復治療。
酷熱的季節,一次難忘的經歷,給了我們一個難忘的回憶。我們共同經歷,一起歡笑,一起鬧,一起懂得,一起收獲,一起付出,一起得到回報。
不忘初心,心夢想!
讓我們的假期在奉獻中與眾不同,在實踐中激情回蕩!
05
濰醫傳仁心,薪火連老村
閻莊村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境內,身處群山的包圍之中,因此即使可以靠山吃山但是在村子里的青壯年常年外出打工的情況下村子的經濟也并不是多么良好,小學的教學也并不是那樣的優秀。
閻莊小學位于村子周邊,小學在當地政府的撥款下建設的很好,但是這里只有1-3,3個年級,學生如果想繼續讀書便只能離家去離這里22里遠的蒙陰鎮學校中學習,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在暑期幫助閻莊村的小學生們。
濰坊醫學院的“濰醫傳仁心,薪火連老區”大學生三下鄉服務隊來到了這個位于群山中的學校,來幫助他們。
國語作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基礎,自然是重中之重。第一節支教課——語文,拉開帷幕。以教授古詩為主,以小故事的形式講解作者生平,以及此詩發生的時代背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同學積極回答問題。英語作為鄉村地區的薄弱學科,被我們列入重點教學科目。我們從最簡單的字母、音標入手,幫助孩子們夯實基礎,帶領同學們大聲讀,鼓勵他們用心記。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接下來是體育課。大家想要玩點什么呢?”
“籃球!”“做游戲!”“搖呼啦圈”……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簡單的整隊之后,“體育老師”帶領同學們來到了體育場,雖然場地小了點,但絲毫影響不了我們互動嬉戲的熱情。在領取了呼啦圈、籃球、排球等體育器械后,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開始了體育活動。我們的體育老師們帶孩子們開心玩耍的同時,后勤保障絲毫不敢懈怠。我們特意準備了礦泉水和濕巾,以防孩子們中暑。
下課鐘聲響起,我們也要和小朋友們說再見了。看著小朋友臉上開心純粹的笑容,我們的疲憊煙消云散。希望你們一直保持這燦爛的微笑,迎接未來。
16臨床,筑夢·醫路·逐夢·心夢想·傳仁心,我們一直都在志愿這條道路上,從未停止。雖然有汗水,但是我們的激情也得到了宣放,得到了開心。
來源:16臨床
整理排版:初陽驚醒了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