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是面臨著各種選擇,很多人全憑著自己內心的想法去選,認為這樣做是很正確的,可是你們知道嗎?
這些選擇的背后其實暗藏著許多小套路,稍不留神就會損失慘重,下面讓我來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一些常見的小套路吧!
比如,你選擇一天的時間游玩,而你所放棄的時間,原本可以用來學習或者提升自己,那么這一天學習給你帶來的價值,就是你游玩所放棄的機會成本。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
你所放棄的選項里,給你帶來最高的價值的那個選項叫機會成本。
這看似是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個人都通俗易懂,但其實這也是經濟學最難的地方。
因為你無法確定到底你所放棄的選項里,哪一個價值更高?
比如,是選擇去大城市從零開始,還是在小城市里做一個安穩的公務員?是選擇朝九晚五的工作,還是選擇不確定性的創業?是選擇省吃儉用買一套房子劃算,還是租房子劃算?
這些選擇難以區分哪個價值更高,因為未來具有不確定性,萬一你去了大城市混的不好呢?萬一你選擇創業失敗了呢?萬一你選擇買房卻受不了高額的房貸呢?
如何理智的做出選擇?
沒有人知道選擇哪種生活會更好,但如果我們懂得了一點經濟學,就會更理智的進行權衡,盡量讓自己的選擇更加接近正確性,減少錯誤 選擇帶來的損失。
舉個例子
你本來打算去周末做兼職,你心里對收入限度是60元以上,低于60不干,但實際打工收入是每小時100元,這時候同學約你去游樂園玩,需要花費門票90,你很想去玩,但又不想放棄打工。
這時候你就可以利用經濟學算一下,你打工和去游樂園分別帶來的收益和損失。
假設,選擇去游玩,那你損失了打工的機會
60元(你認為自己應有的收入)?90元門票=150元
所以,選擇去游樂園你的損失是150元
假設,選擇打工呢?
100元(實際打工的收入)?90元游樂園門票=190元
所以,選擇打工你的收益是190元
如果你是從成本收益角度來考慮的話,那應該理性的選擇去打工。當然,如果你非要說,老子不差錢,那也只能是你任性你驕傲了。
簡單來說,當你面對二個選擇的時候,如果成本大于收益,可以選擇不去做,如果成本小于收益,可以選擇去做。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不就是一個普通的選擇,至于搞這么復雜嗎?
但我們仔細想想,在我們的人生中是不是面臨很多這樣的選擇?如果你每次都選擇放棄價值最大的那個,那五年十年之后,你一定也會為你的選擇付出相應的代價。
經濟學帶給我的改變
簡單說下我個人的收獲吧,自從了解了一些經濟學知識,我對于時間不敢在輕易浪費,每次想看一些偶像劇、綜藝節目的時候,我總會在內心衡量一下成本,每次面臨是選擇擠公交還是打車是,我也會考慮一下成本,面臨這么多知識到底要先學什么,我也要考慮下成本,也許你會說,這不累嗎?說實話,有一點,但也因此更有樂趣啊。
你會慢慢提升了自己的認知能力,親自驗證了選擇的正確性,甚至有了一種算命先生未卜先知的小小幸福感。
這些也都是學習經濟學給我帶來的收獲,相比較那些損失的偶像劇和游玩,我認為這些價值更大。
哲學家有一句話說,我們所認為世界的樣子也僅僅是我們眼中的世界而已。
希望我們都能夠運用一些小知識,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