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春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節和美食節

年夜飯已享用完,不能再偷懶了。

做為一枚被世俗所定義的剩女,我是抗拒過年的。可笑的是,內心是抗拒的,身體卻很誠實。

我提早幾天跟領導請了假,一個人先回了家,開啟“吃睡模式”。哦不,是勞動節模式。

傳統的春節從廿二十四開始,忙到元宵正月十五,由大掃除到準備年貨、年夜飯、祭品、走親戚,肉體與精神上都在運動,誰說這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勞動節呢?

春節,才不是簡單的“吃睡躺”。

每個春節,多虧我媽做的美食,雖備受“催婚”的折磨,胃滿足了,其它也就無所謂了。

01 炸魚丸

浮(炸)魚丸幾乎是每年媽媽必會準備的一道菜,不過今年換成了蝦丸,材料是蝦和魷魚。

家庭制作的蝦丸,沒有放任何添加劑,因此也不能存放太久。蝦丸祭拜祖先后,就要盡早把蝦丸全部吃掉。

手無縛雞之力的我,剁到手酸才把蝦和魷魚剁成泥。

老媽加上面粉和薯粉,剁碎的西芹與胡椒粉,就著油鍋,一邊用手的虎口處擠出丸子的形狀,一手用湯勺舀出丸子下油鍋。

剛出鍋的蝦丸,蘸上“桔油”(一種潮汕蘸料),入口香甜不膩,忍不住先替祖先嘗一下味道,再長幾個痘痘也無所謂了。

02 菜頭粿

菜頭粿寓意好彩頭,老媽知道我們愛吃,每年都會做一些。

制作的材料很簡單,不過是白蘿卜、花生、蝦仁、西芹這些食物,組合在一起的味道卻讓人念念不忘。

白蘿卜洗干凈去皮之后,要借助工具刨成絲,撒上鹽靜置15~30分鐘,讓蘿卜失去一部分的水分。

然后用刀再稍微切碎蘿卜絲,與花生碎、切碎的西芹一起,和上適量的薯粉,捏成丸子的形狀。

薯粉不能加太多,避免讓菜頭粿太硬而失去原本的味道。

菜頭粿入鍋里蒸30分鐘左右出鍋,還透著熱氣的菜頭粿,配上一點辣椒醬,已經極為美味。

冷卻了的菜頭粿切成片,在平底鍋里小火煎,同樣蘸辣椒醬,簡直不能太好吃。

03 nen gao

這貨用普通話不知怎么稱呼,勉強用拼音來代替它的名字。這個做法和菜頭粿有異曲同工之妙。

菜頭粿的主材料是白蘿卜,nen gao的主材料則是土豆,但其配料又多一些。nen gao里會加魚脯、豬肉、辣椒、蔥、蝦仁。

材料備齊后加入薯粉捏成長條狀,放入鍋里蒸熟。

冷卻后的nen gao有兩種吃法:一可切片入鍋煎至焦黃,配辣椒醬;二可切片蒸熟,淋上番茄、蔥和生粉調制的醬料,蘸辣椒醬。

04 餃子

好吃不如餃子,我在春節也會和媽媽一起包餃子,不過這個包法比較富有潮汕特色。

我們家的餃子餡料一般是胡蘿卜、蔥、五花肉、荸薺、胡椒粉,豬肉一定要用五花肉,里面的白肉剛好與胡蘿卜、荸薺混在一起,香而不油膩。如果換成瘦肉,反而沒那么香。

05 年夜飯

春節并不是每時每刻都是快樂的,會有抱怨,會有責備,還好快樂是主旋律。

有時覺得家人之間是一種奇妙的關系,各自在外面生活工作時會想念,春節回家相聚卻有小摩擦和爭吵。而年夜飯是無論如何,都要回家吃的一頓飯。

盡管家鄉靠海,春節的海鮮并不便宜,時價比平時翻了兩倍不止,但是依然要買來吃吃吃。

蝦姑、青口、血蛤、鰻魚、魷魚或豆腐魚之類的食物,都是海鮮火鍋的好材料。妹妹吃火鍋還特別喜歡涮“反人類”的香菜。哈哈!

年夜飯:海鮮火鍋

這也是一年中,大男子主義的哥哥會主動涮好海鮮放到我們碗里,我們只管幸福地開吃。

以下是去年年夜飯部分菜色,今年吃的也差不多,舊圖新用。

青口去殼后可以拿來涮火鍋,或者直接炒沙茶醬,直到青口裂開即可。我很喜歡肥美的青口,在廣州偶爾嘴饞也會去市場買來煮。

潮式白灼血蚶很講究火候,白灼要求能徒手剝開,粒粒見血為度。凡開口失血或無法剝開即太熟或不熟都算失敗,都不好吃。吃白灼血蛤一定要蘸三滲醬才好吃。

潮汕菜有個特別的地方,醬料的豐富性有時與主要食材齊肩。每一樣食物似乎都有專門的醬料,兩者搭配在一起才能讓味蕾嘗到食物最真的味道。

回家真是好,如果沒有催婚的話。不過看在年夜飯這么好吃的份上,被催婚的事就再忍忍吧!

難得的相聚時光,記得多陪陪自己的家人,他們才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人。假期已經在倒計時中,過不了幾天又要回廣州了。

大年初一,祝大家雞年大吉,平安大趟。新的一年,要好吃好喝好睡,還要一起做更多好吃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