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011年10月發布以來,一直以低調的形態虜獲用戶。在沒有刻意推廣的幾年發展中,用戶量爆發增長,成功在短視頻社區市場搶占一片天地,并成為領導者。相較于市場上其他“高大上”的短視頻應用(如美拍、秒拍),快手更貼近真實,且適用的人群更為廣泛。
為深刻理解“快手為什么會火?”這一議題,本文將針對快手這款APP,做如下分析:
快手App所在行業情況怎么樣(日活躍用戶數量、各產品月活躍用戶數量如何,等等)
快手所在行業在快手發布前后的發展變化(是否有產品已經介入該行業、各產品的行業排名如何,等等)快手APP的目標用戶群體及產品定位分析
關于快手的目標群體
關于快手的定位分析
關于快手的產品分析
一、快手App所在行業情況怎么樣(日活躍用戶數量、各產品月活躍用戶數量如何,等等)
從上圖可得出,中國短視頻整體用戶月活躍度從16年至今一直在穩步上升,可以看出短視頻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快手用戶規模增長更勢不可擋,日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長超兩千萬。下面一張圖可以看出快手在目前國內的短視頻應用中,以月均活躍用戶1.2億的絕對優勢領跑短視頻市場,隨后是Faceu、美拍和頭條視頻組成的第二梯隊。
二、快手所在行業在快手發布前后的發展變化(是否有產品已經介入該行業、各產品的行業排名如何,等等)
2011年9月,快手試圖從單一的工具型轉型為視頻社區類應用,是國內最早一批涉足于短視頻行業并順利發展至今的公司。從2012年開始,做視頻社區的公司多了起來,包括秒拍、有料、小影、騰訊微視、魔力盒、彩視、美拍等,直到2015年-2016年短視頻才爆發增長,包括小咖秀、逗拍、小紅唇、梨視頻等等。這些公司的切入點和玩法各不相同,比如走“高大上”路線的新潮短視頻應用美拍和秒拍;以對嘴型模仿為主的短視頻應用小咖秀。
快手誕生于2011年3月,相較于其他app,快手從2011年起實質上已經開始沉淀其短視頻的用戶,并首先開始依靠社區驅動產品發展,有一定優勢。其在用戶量爆發增長期間,在產品推廣上沒有刻意地策劃事件和活動,一直依靠短視頻社區自身的用戶和內容運營,聚焦于社區文化氛圍的打造上,并依靠社區內容的自發傳播,在對社區用戶和內容的運營上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方法和手段。
在快手推出之后,短視頻發展過程中相繼推出了美拍、秒拍、小咖秀等視頻社區應用。在我看來視頻社區應用確實滿足了用戶分享、評論的自我滿足和娛樂消遣的需求。但是很明顯在每天都有新奇事情發生的今天,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稀缺,但快手依然能保持用戶的高粘性和高復用率,并異軍突起。它的成功暫且猜測來源于如下兩點:
1、快手滿足了被主流媒體和主流創業者所忽略的人群——普通人而非網紅的需求,在當下互聯網巨頭壟斷達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時代,更早突破了這層壟斷邊界,成為一塊為普通人提供記錄和分享生活的陣地,而這部分人恰恰是更廣泛的中國網民。
2、快手堅持不對某一特定人群(比如網紅)進行運營,也不與明星和網紅主播簽訂合作條約,他們也不將里面的內容進行欄目分類或者給作者下定義,比如定義這一類人是美女,這一類視頻是搞笑或者嚴肅。
三、關于快手的目標群體
快手比起其他短視頻競爭者,主要用戶的地域相對偏遠,收入低、年齡低、學歷低,從內容上看四五線城市年輕人、農村用戶、中學生居多,這一類人群生活單調,生活節奏較慢而又沒有豐富多彩的娛樂生活,于是他們需要一個平臺來打發這些無聊時間。另一方面,他們社會關注度低,穿著打扮成不了網紅,又沒有特殊技能,與主流互聯網世界有些脫節,但人的天性就是希望能夠獲得關注,正是快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即使長得不美,沒有特殊技能,也能獲得大量粉絲簇擁。
1、用戶&場景&需求
1、用戶場景分析
主播場景:在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重復性的勞動讓他覺得枯燥,而且自身不帶光環,很少獲得關注,那么在工作之余,通過快手去表演,去分享生活,能獲得粉絲簇擁,滿足“渴望被關注”這種需求。另一方面,在深夜,一人寂寞,通過直播,能與粉絲聊天,還能獲得經濟回報。
觀眾場景:生活節奏慢,有多余的時間,但周邊娛樂設施不足,而主流互聯網世界與自己脫節,沒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快手上的內容更貼近他們,所以他們通過快手去打發這些無聊時間。
2、用戶需求分析
主播需求:通過制作短視頻獲得粉絲簇擁,滿足虛榮心,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直播、微商等途徑獲得經濟回報。不過目前來看,快手上的主播變現力度并不強或者說不是很懂怎么變現,所以還是以前者需求為主。
觀眾需求:發現有趣的事,如上面場景提到的,他們有多余的時間,但娛樂方式不足,與主流互聯網世界脫節,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在快手上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滿足娛樂需求。快手上的內容有獵奇、涉黃、技能教學、搞笑段子,而且創作者與他們的生活背景相似,更貼近他們的生活,符合口味。另外,在快手上認識自己喜歡的主播之后,他們還有一個跟主播交流的需求,在直播中與主播交流,送禮物刷存在感,這感覺跟我們去看明星演唱會,差別不會太大。
四、關于快手的定位分析
關于快手的定位,用快手老板自己的話來說:快手是一個用短視頻的形態記錄和分享生活的視頻資料平臺,我們主要是用它來記錄在生活中有意思的人和事兒,并開放給全天下所有人。
五、關于快手的產品分析
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款產品,以下我將從用戶需求、產品形態、框架以及業務流程進行詳細的分析。
1、產品的核心邏輯
仔細分析,這款產品的的業務邏輯比較簡單,主要圍繞視頻「制作」、「上傳」、「分享」、「點贊」、「評論」來展開。致力于基于視頻內容,加入了社交元素,通過查看視頻并「評論」、「點贊」來發表自己的想法;將「私信」功能隱藏在一個比較不起眼的位置,并通過「私信」使用戶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
下面是快手APP的主要頁面,可以感受一下:
2.產品框架
為了更深理解快手APP,以下是我對快手APP產品框架的梳理:
從快手產品結構可以看出,快手軟件操作簡單,在首頁即可通過「錄制」十分方便地分享自己有趣的生活,也可以發現其他人的有趣生活。功能結構簡潔明了,用戶學習成本低。
3.分析一下快手版本發展路徑
從快手APP版本迭代圖可看出,快手從V2.4版本開始向社區轉型,并經過長達兩年的探索,試圖從單一的工具向社交轉型。而從用戶評級數據圖中,我們可以清楚的注意到,快手APP的V3.4版本在2012年10月發布時,App Store評分曾一度下降,跌落至1.5分的狀態,由此可知快手在向社區轉型的發展歷程中曾遭受過極大的沖擊。而從2014年至今,快手APP自發布V4.03版本至今,順利完成轉型的同時,開始新一輪的迅猛發展,在2015年完成B輪融資,用戶量突破1億并在App Store“視頻和GIF”類別中榮居首位。
首先可將快手APP產品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快速成長期,從V1.0版本-V2.3版本;第二階段:轉型探索期,從V2.4版本-V3.95版本;第三階段:二次成長期,從V4.01版本-V5.0版本。
3.1.用戶評價
在第一階段,早期的GIF快手App在GIF制作及上傳等功能上的體驗均不完善,用戶評價集中表現為部分機型存在bug等,這也是早期快手appv1.2、v1.3這兩個修正版本頻繁的發布和產品迭代的原因。
在第二階段,用戶評級變化趨勢動蕩,在v3.4版本之前絕大多數好評,在快手不斷打磨和優化自己的工具易用和體驗上,贏得了用戶的廣泛認可。而在v3.4版本發布后,用戶評級一落千丈,只有1.5分,而在改版本中快手做了以下改變(1, 重做了更加易用的UI;2, 大大加速了制作GIf的速度,2秒內完成;3, 上傳Gif所耗費得流量僅為了200k,相當于兩三張普通照片。)用戶出現差評的原因主要因為由工具轉型社區的不適應。而后迅速發布v3.50版本,用戶評級得到緩和上升至3.1分,又經歷后期不斷的快速迭代優化,才使得用戶評級恢復至正常水平。
在第三階段,隨著產品的發展,社區內用戶自發運營的內容越來越多,內容也越發向低俗方向發展,因此引來了不少用戶的差評,使得用戶的評分低于平均水平。
3.2.運營策略
早期快手作為制作GIF工具類應用,上線后的主要運營重心,基本集中在新浪微博上,通過微博的分享和傳播使用戶量增長。
在第二階段轉型探索期,快手改變了早期首頁內容隨機分發的推薦流,對用戶興趣偏好、所在地理位置、個人屬性進行分析,并結合當下社會熱點話題進行個性化推送。在不斷的版本迭代中,快手的社區文化逐步成熟,差異化的運營方式,對用戶去標簽,社區中所有人的作品有同樣的幾率曝光。這種低門檻、重內容、輕大人的運營策略,獲取了大量普通用戶。通過不斷的產品核心功能迭代優化,增加社交屬性及強化互動體驗,增強了用戶在社區內的黏性和活躍度。
在第三階段,快手app的社區趨于成熟,并具備子增長的能力,優質的社區內容自然能起到傳播、導流的作用。且良好的社區氛圍保證了新用戶的留存。
從如下快手app歷史版本下載排名數據,可看出快手app從2015年至今排名趨于平穩,未有較大的變動。
四.總結:
從整個發展過程來看,快手app之所以能在眾多短視頻app中突圍,主要原因如下:
1、先發優勢,相較于其他app,快手從2011年起實質上已經開始沉淀其短視頻的用戶,并首先開始依靠社區驅動產品發展,有一定優勢。
2、用戶群體的差異化,與其他應用(如:美拍、秒拍定位于大V、女神)不同的是,快手更加簡單接地氣,滿足了絕大多數“屌絲”普通人(更廣泛的中國網民)的記錄和分享生活的需求。
3、 相較于其他工具類短視頻應用,快手最早探索轉型做社區,并真正做出了社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