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文:驚蟄夕
我想鏤空些什么
不是珠花
或許是怕冷的樹
想你會不會責備我
沒有走夠彎路
就輕佻允諾
衣著單薄的我
等到一場新的秋雨
已鏤空沒有塵埃,
送予你會不會喜歡
沒見到的人兒,你會不會信我
嘗過一湯匙時間,就酩酊大醉,
看窗外已江南涌動
讀驚蟄夕的詩不多,但這一首打動我了。第一節以一個巨大的虛無縹緲甚至可以說是莫名其妙的自問形式開始,第一人稱給了讀者一個潛意識的代入感。仿佛讀者自己就是那個猶豫,迷茫又彷徨的少年,不知想做什么。就連一個突如其來的假想都沒辦法確定并繼續下去。在還未思索自提問題清楚時,轉而入第二節切到對或是愛慕或是曾經擁有的人另一種假想,可見筆者思維天馬行空,想來年紀尚輕(據我了解很鮮)。倒是“沒有走夠彎路,就輕佻允諾”這倆句頗有內涵,可謂風輕云淡又滄海桑田般感嘆。初讀時,難免不憶起自己的一些坎坷過往,而今真的是不敢輕易許諾。喜歡這兩句更多的是贊同,再有是驚嘆弱冠少年竟有如此的銳見。這不是偶然,是筆者如首節的彷徨長久所致。當然,這也只是猜測。帶著驗證的好奇心讀到第三節,乍看只是簡單描寫實際景象。其實不然,第三節整節都在解答前兩節的疑惑。我想鏤空什么,我想鏤空一場新的秋雨用我自己的身體。我想鏤空新雨后等它鏤空我的身體的塵埃,在句式上筆者借環境渲染蕭索和“我”的孤單,隱藏了自己就是想要鏤空的對象。這技法在與后讀到梅涼《入侵的月亮》“我跪在月的倒影里 祈禱,葬的是月的本尊 挖是月的心臟”是異曲同工的。簡單明了的說,我把我自己洗干凈了送給你,你會喜歡嗎?大概這描寫的愛情里的奮不顧身是令人青睞的吧。此詩到這里應該是算是結尾了,為什么是應該呢。因為作者又多寫了幾句讓整首詩的情感從猶豫不定到奮不顧身再到無限喜愛這樣遞進式的升華,過程中也消除了秋雨里的孤單孤獨,當喜愛到了“嘗過一湯匙時間,就酩酊大醉”的境界,內心都是甜蜜溫暖的。因為本人讀到時是這樣的感受,所以才能看到窗外江南涌動的希望。
一首作者孤單、孤獨、迷茫時的自愈詩,也側面的體現了詩歌的魅力和能力。但此詩也有缺點,大概大家也不難發現,原文是沒有分節的,而我在分析是卻寫出了四節。至于在哪分節,大家可以自己試試。有助于提高對詩歌的理解能力。另外,本人覺得詩歌的標題不妥,雨在整首詩里只是媒介,最主要的是作者本身。在標點上,本人覺得酩酊大醉后的逗號如果去掉,將會有把詩中的“你”帶入到江南中去。
以上全是本人瞎掰,歡迎吐槽。
此致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