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廣大群眾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現實生活沒有什么是不可以搬上大熒幕來講的,其中最敏感最易引起爭議的是:婚姻。
2010年《非誠勿擾》開播,將相親以赤裸裸的T臺秀形式展現在大眾以前,至今已有6個年頭。這期間,炒火了拜金女,智障女,各種奇葩嘉賓不斷刷新了人們的三觀,同時也把相親存在的各種現實問題揭露出來。緊接著,《愛情保衛戰》、《我們相愛吧》等圍繞婚姻、交友的綜藝也層出不窮。
這些節目的確把中國現代婚姻存在的一些現象都暴露出來,卻始終沒有深入到婚姻最根本的問題父母。終于,金星的《中國式相親》做到了。
《中國式相親》的節目口號是:中國式相親,有爸媽更放心。
真的會更放心嗎?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于婚姻的重要性卻也一直在“逃避”它,金星這檔節目找到了突破口,也引來了熱議。
這檔節目播出了一個月,現在只有三期,分為男選女和女選男模式。
規則很簡單:男選女時,5位男嘉賓和父母一起出現,自我介紹。完畢后,男嘉賓退到幕后房間觀察上場的女嘉賓,父母和女嘉賓交談,然后選擇。超過3位父母選擇女嘉賓,女嘉賓才有機會留下來進行權利反轉。這期間,男嘉賓可以通過電話和父母交流想法。最后,觀眾給認為最適合女嘉賓的男方家庭投票,然后女嘉賓的親友團出來給出建議,女嘉賓最終選擇。
很直接對吧?女選男亦然。
01
大多數父母催促孩子結婚的原因終于在這個節目里暴露出來了:到年齡了。
“到年齡了”是大多數父母要求孩子結婚的一個主要原因。他們經常會說“你看隔壁家xxx都結婚了,都抱孫子了”,“你也老大不小了,該結婚了”,“xx又說你還沒結婚啊,想給你介紹個對象”。
因為年齡結婚,婚姻就變成了一項任務。好像沒有在幾歲之前結婚,我的人生就無法完成任務,得了一個大大的不及格。年齡這一方面,女生被要求的會更多。很可惜的是大多數當事人懂得這個道理,當事人的父母卻不懂得。他們只會要求你到年齡了就該結婚,沒有結婚對象就相親啊,必須找個人嫁了。關于這一點,電影《剩者為王》中金士杰老師有一段獨白,令人動容。
在節目中的男女嘉賓其實都很年輕,滿30歲的都很少。為什么如此操之過急?
現實中很少父母能夠明白“自己想要的”和“孩子想要的”到底有什么區別。在他們看來,為孩子把關結婚對象,像挑選馬匹一樣挑選出那個條件符合的人和自己的孩子結婚,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我以后要是有女兒也一定尊重她的意見,我會把關,把關的對方為人是否真的值得托付終身,是否愛我女兒,這就足夠了。其他的,孩子自己的選擇,她自己會承擔,也應該承擔。
02
節目暴露出來的第二個值得深思的點是男方父母對于兒媳婦的要求(作用):過日子+生孩子。
第一期節目中,二號嘉賓“媽寶男”的媽媽有過這樣一番言論,她說:“手涼的女孩不能要。因為我是營養師,所以我知道手涼的女孩是宮寒,不容易生育。”簡直令人耳目一新。同樣的也有男嘉賓的父母“直言不諱”,娶進門就是要給他們生幾個孩子的。女人的工具性在節目里被暴露的一覽無遺,最后一塊遮羞布被撕開了。
同樣是二號“媽寶男”的媽媽還說過這樣一番話:
實在是太夸獎我們男人了。她為什么說這樣的話,因為他23歲的孩子為了一個40歲的單親媽媽亮燈。
這位“媽寶男”做著明星夢,一無是處,說想找一個比她大的能照顧她的人。或許他亮燈是考慮了不讓這位單親媽媽尷尬,但她媽媽就不淡定了,于是有了這番話。
而這位單親媽媽,自己開燉湯店,年收入不菲,她關于婚姻的想法是這樣:
她離過婚,但依然相信愛情。最后,不滿3個家庭亮燈,她遺憾離場了。
王爾德說:“離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結婚。”
這看似一句廢話,但其實表達的倉促的婚姻最后都會離婚。
最新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全國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604.3萬對。
雖然許多發達國家的離婚率高于我國,但是,對中國這樣一個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對離婚一直十分慎重和小心的國家來說,離婚率逐年上升說明了什么問題?
恩格斯說,任何維系“死亡婚姻”的做法都是有悖人性的不道德行為。
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社會越進步、開放、民主,給予離婚的寬容就越多。但是,離婚畢竟是婚姻破裂的結果,為什么會離婚?
中國人說西方人很不嚴肅,在結婚之前就與對方發生親密關系;外國人說中國人不嚴肅,關系還不足夠親密就敢結婚。盡管不能絕對,但西方人對待婚姻的確比對待愛情更加嚴肅和慎重。
在他們看來,愛情是浪漫的過程,兩人怎么交往都沒問題,但婚姻是一輩子的事,不是兒戲,所以必須慎重。相比之下,中國人在結婚這件事上思考得的確不夠,以至于婚后反悔的現象越來越多。
03
所以,《中國式相親》暴露出的中國當代人選擇結婚對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家庭條件。
節目錄到現在三期,幾乎每一戶家庭都會強調自己的家庭條件,結婚后能提供給結婚對象如何優渥的生活,他們對自己的孩子自身條件忽略了太多。
很多人又會說,都來相親了,不談家庭條件了那還談什么?結婚當然是要選擇條件好的。
第三期節目中有一組家庭是來自新西蘭,這個新西蘭家庭獲得了絕大多數觀眾的喜愛,包括我。為什么?
興許是他們中文還不是很流利的原因,整期節目中他們對孩子對家庭的介紹只有:“他很愛說話,很活潑,很愛運動,也很愛吃”。彈幕說看得出來這是中西方教育導致的差異,這已經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是大環境的問題。中國關于結婚的想法在這一代還是不會有多大改變,希望我們這一代的思想改變了,下一代的婚姻都能幸福。
在其他家庭還在強調家庭條件時,這個新西蘭家庭只懂得說孩子本身的條件。
現實中同樣也是如此,我們去看一個人的時候,只注重人身上的標簽:月收入、有房有車、戶口所在地、父母職業。
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了耐心去看到一個人真正的模樣,漸漸在愛情中用腦而不是用心,漸漸忘記在所有標簽背后,最重要的是這個“人”的存在。
破天荒的,我居然在一個相親節目中被圈粉。被這個22歲的旗袍小姑娘,石旻玥。
從她身上你會發現的優秀的人大致相似,他們情商高,談吐大方,待人接物都讓人很舒服,堅持自我,不為外界所動。
這與大多數人標榜的自我和個性不同,也并不沖突。你可以完全做你喜歡的自己,但和人相處怎么讓人喜歡你,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媽寶男和新西蘭男孩都選擇了這個旗袍女。從節目里他們的表現,石旻玥能發現什么信息?
媽寶男有什么?一個做過服裝生意的媽媽。
新西蘭男孩有什么?他熱愛生活,喜歡旅游,很主動,很活潑。
說到這里又不得不提金星,雖然她一直喜歡撕明星,但在愛情方面她的價值觀都很正,包括在節目中,她也會盡力將男嘉賓的缺點隱晦得表達出來,我相信女嘉賓接收到了。金星她是一個先驅者。
石旻玥的爸爸和她的閨蜜給的意見都是選擇媽寶男,為什么?他們的理由是喜歡她的媽媽,爸爸覺得男嘉賓媽媽做過服裝生意,對她會有幫助。閨蜜則是單純覺得男嘉賓媽媽很有氣質。
石旻玥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她說:“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我是和他一起生活,而不是他媽媽。”
而且在外面女嘉賓和父母溝通過程中,在幕后的新西蘭男孩一直給父母打電話,他一直在爭取,而媽寶男什么話也沒有說。
這一切女孩都看在眼里,而她喜歡“那種為了自己想要的不斷努力的人”。
最終,她選擇了他。出于自己的喜歡,出于對方對她的吸引,出于兩個人的三觀契合。
你會看到兩個頻率相同的人在一起,世界都會如此的歡快熱烈。我也結結實實被這一幕配了一臉。
石旻玥用了張愛玲在《愛》中說過的話“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
也許這就是緣分和愛情吧。
中國式相親播到現在,有爸媽真的會更放心嗎?或許吧,“婚姻”真的會更放心,爸媽把關,娶一個會過日子,能生孩子的老婆;嫁一個家庭條件好的老公。
梁實秋說:“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乃是人間無可比擬的幸福。”
別為了結婚而結婚,愿每個人都可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