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時間一直有人在抨擊《中國式相親》,各種奇葩說,什么宮寒不能生孩子、漂亮的臉蛋不出大米之類。
于是,我也看了幾集,發現這個節目除了在某些設置上有些荒唐外,但是和其它相親節目相比,它更靠譜,多了一些真誠,少了些作秀。
首先,要得到父母的認同,男女嘉賓才有可能見面。
現在很多孩子很會裝,很能演,臺上幾十分鐘根本看不出他的本質。但是如果父母一起來了,這個可能性就降低了很多。
有時候父母分分鐘鐘戳穿你的老底。
正如節目的廣告語“中國式相親,有父母更放心”!
中國的婚姻從來就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一直都是兩個家庭的婚姻。從古至今,無論潮流怎么變,但在這一點上完全沒變。
很多孩子不管在外面怎么有恃無恐,但真正能帶回家的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要結婚的。
再說了,中國不是巨嬰之國嗎,結婚買房帶孩子,哪樣不得靠父母,要是父母不滿意,以后的日子還怎么過啊?
所以,中國人在結婚這一點上還是相對比較慎重的。那么,相親帶上父母就成為見怪不怪的事情了,反而是一種真誠靠譜的信號。
02
而節目的荒唐之處是:要決定牽手一輩子的男女雙方在做選擇前竟然不能見面,這和中國以前的“盲婚啞嫁”有什么區別?
節目分男生版,女生版。比如女生版中,女嘉賓要選擇男嘉賓時,僅憑父母的描述和一些支離片段,來從五位家庭中選擇一位。
而在現場的女嘉賓完全看不到玻璃房內男嘉賓的容貌,卻要選擇牽手的對象,這簡直是在撞大運。
有些時候顏值確實重要,尤其是相伴一生的人,不說多好看,但至少要順眼。就是常說的眼緣,有些人喜歡大眼睛,有些人喜歡丹鳳眼,有人喜歡壯實,有人喜歡纖瘦,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金星就曾在現場問一位女嘉賓,如果他什么都符合你靈魂伴侶的要求,可是他就是腳臭,那你怎么辦?
女嘉賓一時有些尷尬,還是硬著頭皮說,我會接受的,只要他是我的靈魂伴侶。
婚姻真的和愛情不一樣,愛情中呈現的都是最美的一面,而婚姻卻是真實的,兩人吃飯睡覺上廁所放屁打嗝。
曾有男人分手的原因就是,我不知道原來像她這樣美麗的女神也會打嗝放屁啊。這句話本身也就是在放屁啊!
不過有些女嘉賓還是頗有心思,選擇和男嘉賓握手,還有選擇聞身體的香味,多一些互動,也多一些了解。
03
父母的身上有子女的影子,子女的身上也折射著父母的影子。
以前有人說,看看未來丈母娘長什么樣,就能想象到未來妻子老的時候是什么樣。
一個優雅到老的丈母娘,女兒也差不到哪里去。
有位男嘉賓曾說,我選擇的理由是因為她媽媽愛笑,我想她應該也是愛笑的女孩。后來他果然看到了一個愛笑的女孩出現在他面前。
同理,看看男方的父親對母親的態度,也可以看到男方以后對自己的態度。
有一個會體貼照顧家人的爸爸,他的兒子耳濡目染,以后對家人也會細致入微。
一個愛好運動愛好音樂的家庭,孩子應該也會受到熏陶。一個喜歡舞蹈熱情開朗的父親,女兒的性格應該也會落落大方。
況且如果選擇了對方,今后要面對的就是他們一大家子,三姑六婆,有時候父母間的對話,對某件事情的直接反應都可以看到你未來在這個家庭中的處境。
如果你可以在場上連對方的父母都可以搞定,那以后的日子就天下太平了。
即使女嘉賓還有幾絲猶豫,在父母的動員下,未來簡直就是一馬平川。
還有一期,女嘉賓的父親和男嘉賓共唱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
此情此景太美,真是想吟詩一首啊,爸爸為了女兒也是夠拼的!
04
很多父母提出的要求都是要門當戶對,而好多年輕人一聽到門當戶對,就露出鄙夷的神情。覺得這都是沒有經歷過愛情的大叔大媽才會這樣想,真的愛情來了,什么門當戶對,讓它去吧!
童話中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僅在他們終于在一起就結束了。誰也不知道他們相處在一起是不是真的幸福。
中國人追求門當戶對,沒有錯。這個門當戶對不僅僅是指財力上、更重要的是生活上的冷暖自知,默契和諧。
2月份有一期中有一個清純美麗的大眼睛劉娟,她有一個讓人心酸的童年經歷,現在也在經歷和同齡女孩不一樣的人生。
劉娟有一個并不快樂的童年,父母在她九歲的時候就離婚了,她跟著當保安的爸爸,忍受了父親長期以來的家暴,是一個內心缺乏安全感的女生。
當時幾個男嘉賓的保護欲膨脹,紛紛搶著要選她,要給她最好的生活。
尤其是那位有錢的董事長兒子,覺得以他的實力可以給她最好的未來。
還有一位媽媽說,我一定會把你當女兒一樣看待。
但是劉娟最終還是選擇了那個說“漂亮的臉蛋也要出大米”的二姨家的男嘉賓張祿。她說,只有他在握自己手的時候是用力的,有溫度的。
劉娟是聰明的,她知道兩個相差懸殊的家庭生活在一起是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矛盾。
就說最簡單的,同樣是吃餃子,有些人喜歡放湯,有些人喜歡醮醋干吃,就這么簡單的事情,也會有人鬧得不歡而散。
結婚和愛情真的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愛情可以讓生活更完美,但是相同的三觀,相同的背景,卻會讓兩個人攜手走下去。
劉娟吃過苦,喜歡干活,她會讓二姨相信漂亮的臉蛋真的能出大米。
當她被牽走的那一刻,我覺得女孩的選擇是對的,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背景會讓兩個人的生活更默契。
05
《中國式相親》節目中還折射了一個社會現象單親家庭的標簽。
有一期,女嘉賓選擇了來自單親家庭的男嘉賓,但是卻引起來女嘉賓媽媽的不解。雖然話不多,但是單親家庭幾個字卻刺傷了男嘉賓,最后他選擇放棄。
很多人怪女嘉賓媽媽口無遮攔,但是我想說,男嘉賓后面選擇放棄,以及他的話語和表現卻恰恰證實了女嘉賓媽媽的判斷是正確的。
誠然,單親家庭并沒有什么不好,甚至很多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卻更優秀,因為他們缺失了一部分愛,他們比其它孩子更要強,更努力,更會爭取屬于自己的成功。
但是,同時,他們也更敏感,更易受傷害,表面越優秀的,內心就越脆弱。
男嘉賓就是如此,盡管女孩一直流著淚替媽媽道歉,而男嘉賓的舅舅也讓他不要在此問題上糾結,但他還是過不了心理上的這一關。
所以,女嘉賓的媽媽或許是比較世俗,比較直接,但是她的閱歷卻告訴她,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男嘉賓更易受傷害,更不易相處。
她甚至也說了,只要是女兒選擇的,她不會介意,但男嘉賓還是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這也恰恰說明前人的經驗如果有百分之五的錯誤,那其它百分之九十五卻是正確的。
無論如何,父母的出發點都是全心全意為子女好,一段婚姻只有受到父母的祝福才會幸福。
裝睡貓
自由撰稿人、期刊作者,一顆當媽的心,一個小女人的情懷
專注親子教育、女性自我成長,左手雞湯,右手毒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