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日,爸爸都會招呼我們一家中午去外面吃飯,去新開業的餐館,品嘗新開發的菜品。嘗遍各色各樣的美食,每每到一個地方旅游,去哪些地方游覽景色無所謂,品嘗當地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而每次飯桌上,父親會招呼大家吃這個,嘗那個,不停地評判著,品嘗著,交談著,久而久之,父親的最大樂趣似乎不在于美食的口腹之福,更在于他喜歡沉浸在這種一大家人的歡樂祥和熱鬧的氛圍中。這是他作為一個有能力支付一次次盛宴的長輩對晚輩的愛的表達。因為他常說,不讓你們花錢,你們正處于爬坡階段,用錢的地方還很多,我和你媽媽收入可以,我們沒有花錢的地方,一家人吃頓飯是最大的花銷,我們樂意被兒女們帶著去吃飯,只要我們還去得了。
高中的女兒每天在學校的學習時間長達12個小時,中午在學校吃盒飯。幾百份的盒飯的味道可以想象得出來。經常聽到女兒的各種抱怨。于是晚飯和周末的餐食是我思考最多,投入最多的一項任務。每天中午在單位吃過飯必去的一個地方便是附近的菜市場。面對琳瑯滿目的各色蔬菜、水果、雞鴨魚肉,很快勾勒出做幾個菜,怎么搭配,女兒喜歡吃哪個不喜歡吃哪個。都計劃在腦海中。下班以后煎炒烹炸一通忙活。看著餐桌前女兒大快朵頤時心中的滿足感成就感的強烈,支撐著一做就是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從未感到累,從未有過抱怨。每次在菜市場的細細的瀏覽是一種主婦的享受,一種對于家人的愛的釋放。
女兒長大離開了家。于是每逢周六便給父母做一頓飯,看著他們吃著我親手做的好吃抑或不好吃的各種絞盡腦汁的搭配出的美食,他們一遍遍說著好吃時,想到他們輕易那么容易滿足時,心里的幸福感滿足感油然而生。這是作為兒女長大成人后唯一能為他們做的,表達愛他們的恰當的方式。
談戀愛時同樣作為文藝男女青年的我和他,認識的第二面就是去了一家小白樓附近的西餐館。記得后來他回憶說,當時第一面對我的印象很深,是一個清純漂亮的姑娘,恐怕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鐘情吧。于是第二次見面就大膽邀請我去一起吃個飯。沒想到姑娘欣然應允。這就意味著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姑娘對自己也有好感,繼續交往的情形,一種就是姑娘是個隨意的女孩,對于這種陌生人一起吃飯看得很隨便。但以感覺和體會他認定的是第一種可能性,是彼此一種好感或是愛意的表達。
自從有了微信,我們常常可以分享到微信圈里的各種美食美景的照片。那是一種對生活的滿意,對日子的美好的幸福感。經常被圈里的朋友,同事,同學吆喝著聚一聚。大家圍坐在一起,面對一桌的美食,暢談著天南地北。彼此聊聊心事,彼此表達著需要、惦念,回憶著各種美好。表達著彼此的愛。因為愛我們一起品著美食,并延續著,彼此思念著。
原來美食不盡是我們饕餮盛宴的享受,更是我們在人群中彼此找到的愛的表達。包含愛情,親情,友情,國人喜歡各色各樣的美食,不僅是我們是一個講究吃喝的民族,我們更是一個重感情的,善于表達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