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位朋友的兒子今年考上了上海某大學,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剛開始挺高興的,學校是211大學,在父母、老師和同學看來,都比較滿意,這專業也算是能跟上時代的節奏,將來的工作前景也是不錯的。
一學期過完了,孩子不喜歡這個專業了,想退學回家重新參加高考,或者希望能轉到數學專業,原因是從小就愛數學。別的孩子學奧數,父母陪著上輔導班,這孩子就是自己買本書,自己在家自學,出去參加競賽照樣獲獎。
那為啥高考報志愿時不填數學專業呢?為啥把信息管理專業填成第一志愿呢?孩子說,因為老師和家長以及所接觸到的人,都認為信息管理專業有前途,當然自己也就認為此專業好了,讀了半年后才發現自己很想學數學哦。
聽這學生媽媽說,他經常省吃儉用,每個周末跑到上海另一所大學去聽高數,太晚了回不去,就住在外面的酒店里。
剛剛又聽說,這孩子今天跑到中國科大弄到了一本《數學分析講義》,高興異常,正在微信群里轉發慶賀呢!
真是讓人感慨萬千。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除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但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的內心需求,往往被身邊的事物所綁架:父母的期望,同學們的認知,社會輿論對某些事物的定位和評價,等等。自己費盡心力所追求的,只不過是別人或社會所推崇的,往往跟自己無關。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了解自己的內心,當努力做一件事的時候,全心全力,與同行者前呼后擁,熱鬧非凡,當取得一點成績時,還在內心深處夸贊自己。
當自己付出所有,達到了目標,在夜深人靜時,發現自己并沒有多少欣喜感,這時你也許會反思: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嗎?付出這么多,真的值得嗎?
在現實生活中,到大家真的能夠靜下心來去反思時,往往是年華已逝,時過境遷了。
所以,我們需要經常審視自己的內心,抹去眼前的浮躁與煩擾,真正靜下來,從多角度審視自己的目標,這真是自己想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