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
在你的兩性親密關系中,有沒有遇到沖突的時候?
我猜,這是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事情。
在沖突中,面對伴侶的意見不合,
有的人會奮起直追,爭個你死我活;
有的人選擇逃避,留下對方一個人生悶氣;
有的人選擇沉默,任由對方向自己發泄情緒;
也有的人選擇冷暴力,漠不關心對方,當對方透明等等。
大多數人認為,沖突的產生,通常都是對方的錯。是對方讓我感覺到憤怒、感覺到無助、感受到不被尊重等等,所以我才有這樣的反應。
卻很少人會察覺,其實每次沖突的產生,自己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而這個模式從何而來?
為何這個模式如此牢不可破?
如何改變這個模式從而走向更健康的親密關系?
你有探究過嗎?
當你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恭喜你,你已經走出了覺知的第一步!
當你繼續往下探尋,或許,以下的這個個案,能有一些不一樣的體驗。
模式
李文來參加“智慧的愛”系統心理學應用工作坊的理由很簡單——想要與老婆回到戀愛時的感覺,想要修復自己糟糕的親子關系。
姚老師問:你想探討什么樣的主題?
李文:當我老婆生氣時,我就不知道該怎么辦,要么就愣在那里,要么轉頭就走,留下老婆一個人生悶氣。我很想改善這段關系。
老師:你是說當你面對沖突時,會有一份恐懼,不知所措,是這樣嗎?
李文:是的是的,就是這樣。老婆一生氣我就感覺很緊張,動都不敢動,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
排列
于是,老師邀請李文選擇代表進行家庭系統排列,當個案開始呈現,奶奶的代表抓緊小兒子的代表,不讓小兒子離開,老婆的代表則帶著大兒子多次嘗試把小兒子拉回來,但一直不成功。李文一直站在她們的身后,無動于衷。老婆又惱又氣,但也無可奈何。
李文:咦?怎么跟我家一模一樣的?他們是怎么演出來的?
老師:這不是演的,這是家庭系統排列。這么看來,奶奶拉著你的小兒子,但是你好像沒有介入哦,似乎奶奶對小兒子的熱情比你高?
原來,李文的兒子都是四五歲開始由奶奶帶大,而老婆經常因為兒子的問題而與奶奶爭吵,但李文卻從不介入。按老婆的話說就是:感覺兩個兒子都不是你親生的!
緣由
老師:你們家里有誰是小時候離開的兄弟姐妹?
李文:有一個妹妹,4歲的時候走了。當時我們一家都在睡午覺,只有她一個人走去河邊玩,溺水走了。
當引入早逝妹妹的代表時,爺爺代表馬上有心絞痛的反應,而妹妹的代表也呈現出緊繃的狀態,奶奶的代表一直抓緊小兒子,但目光卻在妹妹身上。空氣中似乎也彌漫著一份沉重。
老師:奶奶拉的小兒子,其實是你的妹妹的替代品。你的孩子都是到四五歲以后,就送到你的媽媽身邊,你的妹妹也是四五歲的時候離開了媽媽。
李文點頭表示贊同。
老師問:當時你們有面對過這件事情嘛?
李文:奶奶經常還會提起妹妹,我的身體是有點緊張的感覺。
老師:也就是當你老婆生氣的時候,你有沒有這種緊張的感覺?忽然間就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腦袋一片空白?
李文:沒錯沒錯,就是這樣子的!
實相
老師:奶奶面對這樣的事情很生氣,她有很多憤怒的情緒需要發泄,爺爺很緊張,導致你也很緊張——家里已經走了一個妹妹了,如果你再出現什么狀況的話,奶奶會更生氣。所以你很愛這個家,你在用這份凝固的情緒來愛你的爸爸媽媽。
李文頻繁點頭。
老師:所以你們家在面對這個重大死亡事件的時候,一家人的情緒都凍結在那里,沒有辦法宣泄,就像你面對老婆的沖突感受到的緊張是一樣的。這已經成為了你的一種模式——面對沖突就想逃避的模式。正常三四十歲的男人在面對沖突的時候,不會是這樣子的。小時候無法釋放的緊張的情緒,凍結在身體里,一直伴隨著你長大成人。
這是李文生命里經歷過最早、最重大的沖突事件,在當下無法流動的情緒(面對妹妹離世的悲傷、面對媽媽憤怒時的緊張),這份情緒并沒有消失,而是深深地埋藏在身體,一藏就是四十多年,變成李文的模式——遇到別人的憤怒只想逃避,整個人像僵住一樣,特別的緊張,卻從不知道原因。
老師幫助李文看到生命的實相——這份對父母盲目的愛,對妹妹忽然離世而凝固的情緒,正束縛著李文的生命力!
改變
老師:你準備好要改變這個局面了嘛?
李文:我準備好了!
于是,老師開始引導李文與妹妹和解:
李文重新流動失去妹妹的悲傷,對著妹妹真實地流淚,在心底重新給妹妹一個位置,感謝這份凍結的愛,讓自己感受到妹妹的存在。妹妹的代表終于感受到一份輕松,也慢慢地躺下來安息。
當智慧的愛開始流動,李文開始在自己父母面前表達失去妹妹的悲傷,表達自己作為大哥的擔當,重新回到自己的序位上,奶奶的代表終于松開抓緊小兒子的手,整個場域重歸寧靜的狀態。
老師總結:你看,這份害怕老婆生氣的模式其實在提醒著你,情緒是老婆的,但你要真實地看待老婆的需求。而這份凍結的情緒,也在提醒著你,要真實表達對妹妹的情緒。這份情緒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退,它只會一直存在你的生命里,直到你愿意重新表達!
李文豁然開朗!全場陷入一片沉默中。
集體冥想
于是,老師進行了一場集體冥想,邀請在場的所有人進行與家族忽然離世親人的鏈接。
老師邀請所有人雙手合并放在心上做祈禱狀,一邊分享著冥想語。素不相識的人兒,帶著濃濃的對親人的愛意,朝著共同的方向,紀念已離開的親人。
這份與家族的愛的鏈接,超越了整個時空,仿佛鏈接到宇宙無形的力量,整個場域都散發著寧靜與愛,讓每個人都心生喜悅。
總結
多年以后才發現,原來妹妹的突然離世,是李文遇到沖突就想逃避的真正原因。意外,無法流淌的情緒變成逃避沖突的模式。
倘若不是遇到家庭系統排列,倘若不是姚老師這份系統觀的精準判斷,李文的模式會一直束縛他的生命力,無法活出剛強、男子漢的陽剛之氣!
當你開始覺察到自己的固有的模式,恭喜你!走出了成長的第一步!
讓我們一起發現這份固有的模式,走出自己盲目的愛,為自己的生命負起100%的責任,活出自己獨特的生命力,從而創造更豐盛精彩的人生!
一點愿景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愿每個孩子都擁有五彩繽紛的童年,
愿每個生命都能被愛所照亮。
我是資深幼教,育兒問答達人,正面管教,愛和自由追隨者,關注@謎婷幼教小課堂,一起用愛感化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