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蕭紅很久了,但一點都不了解,那時是和魯迅先生的名字連在一起的。
了解她的生平,她的生活,則是從一部電影《黃金時代》得知的。電影很細膩地演繹了她短暫的一生。
我是忍著痛看完這部冗長敘事的電影的。初看時,只因了她的文藝與名聲。中途看時,卻只有滿滿的心疼了??赐?,竟也不知何種滋味了。說實話,我是不愿用同情這個詞的。這對本來就命運多舛的她來說更加殘忍。
可以說,蕭紅的一生是各種貧窮,饑餓,孤獨,離家,棄嬰,失戀,再婚,病痛。沒有一樣是舒適的,快樂的。這是蕭紅的不幸。
遇到蕭軍后,蕭軍帶領他走進文學的殿堂,而后在魯迅先生的鼓勵幫助下,將自身的文學天才發揮出來,成就身后的輝煌,這,又是幸運的。
在幸與不幸之間,她依然是那個沒有安全感的小女孩?;ㄐ牡氖捾姴⑽醋屗V箖刃牡牧骼恕?/p>
細觀她的童年生活也許能窺探一二。
從小就生活在極無安全感的環境中。年少缺失母愛,父親的冷酷無情,家庭的分裂,在她極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孽因。
有人說,一個女孩小時候與自己的父親關系不好的話,以后婚后就不會與丈夫處好關系的。林林總總的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父親的愛對女兒的成長至關重要。
而蕭紅一生最初的溫暖,大概只是來自于她的祖父了吧。然而,疼愛他的祖父終究老去,離去。她與父親的關系逐步惡化。她聲稱父親的家庭。這個讓人心疼的女孩子。也許在她的心里,至始至終都是沒有歸宿感的。
我不知道電影《黃金時代》與真實有多大的差距。也無從考證。
但是,一位才女的悲劇總是有著深深的內因的。
也許,從一開始,她就不該和那個已婚的表哥陸哲舜走到一起。這個缺愛的女子,終究是敵不過那一絲溫暖。她青春的叛逆,對家庭的不滿,全都宣泄在那次和表哥的出逃里了。從后面和汪恩甲的相會可以看出,她并非是對婚姻本身的抗拒。而是,借著對逃婚來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反抗。
然而,任性終歸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段情緣是不可靠的。本來一開始就是個錯??墒?,還得為自己的沖動買單。
她只能只身回到那個沒有一絲溫暖的家。監禁,逃離,居無定所,眾叛親離。她的作為讓家庭聲名狼藉。從此,與那個家再無牽扯,與她父親再無掛礙。
這要有怎樣的決絕和勇氣。都是源自于內心深深的孤獨。
可惜,在那個時代,一個孤弱無助的女孩漂泊在外,沒有任何生活來源,又是多么的孤獨。
在丁玲的文章里用了“她神經質的笑聲”可以看出,蕭紅也許太容易被情緒所左右吧。這也許就是很多文藝女的軟肋吧。
她說,她所有的不幸,都是源自自己是個女人。我想她是有些偏激的,對于自我還是存在于一種悲劇意識的。同時代的女作家也有很多,命運好的,也不乏多數。
他從父親身上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這種傷痛,怕是跟隨了她一生。也就注定了無法從遇到的男子身上得到長久和永恒的愛。
每次遇到的男子,她以為找到了家。從汪恩甲,蕭軍,端木,一次次驚喜,更是一次次失望??梢哉f,對蕭軍是傾注情感最多的,但,也是最絕望的。
當她命懸一線躺在醫院時,還對駱賓基說,如果是三郎定不會那么做的。端木每次臨危的拋棄,足以讓她看透這個男人源于懦弱的自私和冷漠。
其實,三郎在的話,又能如何呢?三郎當時何嘗沒有傷過她的心呢?
說到底,內心的極度恐慌不安,早已注定她一生的感情坎坷啊。
心若無處棲息的話,在哪都在流浪啊。幼時的缺愛,竟是一生的難以彌補!
她像一只荊棘鳥,在文學和情感中不停飛翔,不停飛翔,從來不敢停下來。她永遠在尋找,尋找到那份最初的溫暖。顛沛流離,貧窮、饑餓,病痛,她都不怕。她只怕失去讓她在自殺條件非常充足的時候心內那一絲活下去的念想。
愛,和文學。
這也許才是,我心疼她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