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之特殊教育法的全部要點在于聯合手與腦的動作。她認為如果兒童在每個發展時期都能夠從事即動手又動腦的特殊“工作”,他的智力就可以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培養出聰明的寶寶,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自從寶寶出生以后,我也是想盡各種方法,一心想要培養一個聰慧的女兒。看黑白卡片、中英文卡片,世界名畫,講故事,讀唐詩,胡亂涂鴉。2歲以前,確實管用。簡單的英文歌能唱上幾首,故事書即使不識字也能自顧自的講上一段兒,唐詩也能搖頭晃腦的背上幾首,看著女兒的小進步, 當媽的心里止不住的小驕傲!還算是沒白成精!
但女兒兩歲以后,漸漸的我是感覺越來越失落。女兒不再是那個能夠指哪兒打哪兒的小士兵了,有了自己強烈的意識和想法,會無視我的戒律,反抗我的命令,挑戰我的權威。以前那個溫柔耐心的我似乎也一去不復返了。“小耳朵聽到了嗎?”“再那么做,媽媽可要打你的小屁股了!”“媽媽手疼,快來出口飯媽媽手就不疼了!”“你問問小熊貓你能這么做嗎?”“折耳朵兔奇奇最愛吃胡蘿卜了,你也和奇奇一起吃吧”.......命令,恐嚇,裝病,誘惑,獎勵等各種招兒都開始漸漸失效。隨著女兒長大,我越來越力不從心。
當然作為母親,無論好壞,我們永遠都會敞開懷抱擁抱自己的孩子。我急切的想要找到合適的方法!
邵鵬軍編著的《培養孩子的快樂教育法》第二章:蒙臺梭利-特殊的教育法
R:兒童不是成人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蠟。為人父母或為人師者,必須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幫助兒童獲得身心發展。
I: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孩子應該是主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氣質,父母要做的是順從孩子的意愿,盡力發掘、引導、發展孩子獨特的個性,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刻意的改變,單純的設置自己的目標,讓孩子去滿足。
A1: 說來真的很慚愧,回頭看來,在育兒這事情上我一直是自嗨。就拿早晨看卡片這件事情來說,女兒并非每次都會積極配合。每當出現厭卡情緒的時候,女兒痛苦我煩躁。總會強行約束她完成以后再看去玩兒其他。結果往往是兩張哭喪著的臉,大眼兒瞪小眼兒,極不情愿的完成,根本沒有效果可言。而我只能安慰自己完成比完美重要!幾次下來,且不說女兒如何, 提起卡片我都是頭大不已。
A2: 其實看卡片無非是想讓孩子在認字、閱讀方面能先行一步。達到同樣目的的不僅僅有閃卡,還可以通過她喜歡的繪本閱讀來完成。當孩子對某個事物感興趣時,就是最好的教育時機。
正如昨晚,擔心寶寶摔下床,我那給她最近為之著迷的故事繪本。原本打算在她翻看的時候到另外一個房間給她準備沖奶粉,但女兒不停的叫我給她講繪本。她非常好奇封面上的那只小松鼠到底怎么了?那是一本關于小動物正常死亡的故事。封面上的松鼠看上去一動不動,沒有任何生氣。這是女兒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形象,心里很好奇。因為一心想著自己的用意,我只是一遍一遍的告訴女兒等一會,等一會兒。女兒的好奇心越是得不到滿足就越好奇,她呼喚的頻次越來越高,直到我來到身邊還迫不及待的請求。我請她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一邊喝奶一邊聽故事,她立刻就完成了我的要求,絲毫沒有平日里的拖拉。安靜的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全程沒有任何的聲音打擾,想當專注地聽完整個故事。結束之后,她還用自己簡短的語言不停的重復著故事中的片段,仿佛打開了自己的話匣子。
這個發現讓我很興奮。原來閱讀也可以讓女兒如此著迷。假如我能善用她對這只小松鼠的好奇心,輸入交給她松鼠的相關文字形象,在故事前后像她展示,效果肯定強于單獨抽象的閃卡。把文字和形象聯系起來,能更多的刺激女兒的感受,一方面順從了女兒的意愿,以方便又能培養對文字的興趣,讓文字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期待今晚實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