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貌似一直在做安慰人的事情。盡管認為自己是屬于訥于言而至安慰略顯笨拙的一類,不過值得肯定的是,整個安慰的過程沒有表現出不耐,具備了一個傾聽者該有的用心,當然最終的效果如何,由于長線無法得知,只能被安慰的人自己度量了。
在很久很久之前或者說到現在為止,我對安慰的態度都是偏向于這么一個觀點“安慰捉襟見肘,唯有冷暖自知。”因為有我們的先人發明的“感同身受”這個詞在前,所以除非感同身受,否則很可能在安慰的時候心理活動是這個樣子的“真tm的傻x,這么點兒小事一直叨叨,至于嘛,真浪費大爺的時間……”不知道這段出去會不會沒有朋友?當然,真的是很少情況下才有這種心理,除非是在別人無休止的無良抱怨的時候。
之所以一直以來能以一個被信任的形象出現,大概是和我所理解的“感同身受”有關。我所理解的“感同身受”在于如果我是真的關心你,不是因為理解你的痛點而痛你所痛,而是看著你痛,我就已經很痛了,至于你的痛點,捕捉的到固然好,捕捉不到,依然不影響是真的不忍心你難過。所以安慰哪怕再笨拙,真摯而深重的情感在,安慰的效果總是會有那么一點點的。
只是話雖如此,安慰人還是一件特別容易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稍稍一不走心,就可能讓玻璃心的小孩心碎成渣,繼而……很可能各種嚴重的后果;即便是看似堅強的如有金剛不壞之身的人,更是不能馬虎,因為難得開口的人,一旦開了口,大概真的到自己無法紓解的地步,你的大意,可能去堵塞了他宣泄的出口,從此,情緒更加內斂,再也不與人輕易言說……
所以有兩種人是最好安慰的,一種是:
“我不開心……吧啦吧啦打算說下去……”;“行了,別想了,走,我帶你吃好吃的去。”話沒說完,就屁顛屁顛的跟著你走了,而且吃的比你還開心。對付吃貨這招永遠有效。
第二種就是:
“我不開心,吧啦吧啦開始”;“我也覺得,對對對”。這一種人,你需要做的就是始終堅定你墻頭草的立場,就等他吐槽完了,氣消了,問題也就解決了。
當然除了上面那兩種比較難辦的(至少好歹還會去傾訴一下)。最難安慰的一種就是你可以感知對方的低落,卻沒辦法安慰。因為即使你問了,他也不說,或者輕描淡寫的略過……根據多年經驗,面對這種人,如果功力尚淺,你還是放棄吧!因為你能想到的,他想的更通透,而陷入到這種情緒之中,是他自己無能無力的,更是你不能強求的。所謂的關心,在這時候就保持一個度吧,過近關注可能也是一種負擔。要說能給的,想來想去就是一個擁抱,一個眼神,溫柔地來一句“還有我呢”這大概是最溫情而原始的方式,畢竟人能表達出來的終歸是陳詞濫調,而內心的幽微任誰包括自己都不可能窺得清清楚楚的。
本想扯一句,沒想到扯多了,祝愿大家都能少憂日安,按時入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