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身邊的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為了維持血壓指標,很多人吃好幾種降壓藥,很多人默默地堅持終生服藥。
面對居高不下的患病率,面對降壓藥的副作用,面對多種難治性高血壓。中醫能不能發揮優勢,打破高血壓患者終身服藥的禁錮?
宋柏杉老師在長期臨床中,發揮中醫優勢治療高血壓,摸索出臨床最常見的九種證型和治法,用中醫思維和方法治療了很多難治性高血壓病。
宋老師說,西醫的降壓藥能降血壓,其原理其實用中醫的思維也能解釋,西醫降壓原理有三種,我們中醫降壓的原理有九種以上。這就要用中醫思維,從血壓形成的機理和引起高血壓的原因說起。
在宋老師的講述中,身體里有水飲,直接和外周循環壓力增高相關。受寒后人體表層收縮,“寒主收引”,原來也是很常見的致病原因。從中醫角度認清了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理,去解決它也就變得有的放矢了。
從基本觀念,到辨證要點,再到一一對應的效方,宋老師完整介紹了他治療高血壓的實戰經驗。除此以外,更有對其他疾病治療思路的啟發:如何建立整體的中醫治療方案,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
【精彩觀點】
“
立法:開太陽,調少陽之樞,通陽明之闔。這是我們中醫臨床上經常用到的思維。很多高血壓患者就可以用這個辦法治療。
抓獨:陰虛陽亢型的高血壓,有一個最典型的癥狀,就是患者會描述“腳底如同踩棉花的感覺”。見到這個癥狀的高血壓,就果斷地用鎮肝息風湯。
善后:我們之前講過香砂六君法、參苓白術法、六味地黃法等善后法。高血壓常用知柏地黃法,降了肝火以后就要收腎氣了。都說“效不更方”,但很多時候取效了也要更方。
”
相信不用我再多說什么,上面的只言片語,已經能讓你看到宋老師破解高血壓的高招。
【病案選編】
病案一
王某,女,68歲。患者頭暈腦脹。腳底沒跟,如踩棉花感。飲食可,大便日一次,成形,小便清,失眠。舌脈:舌紅瘦,苔薄白,脈細弦。血壓檢查:180/110mmHg。
診斷:高血壓(陰虛陽亢)
方劑:鎮肝熄風湯
處方:白芍15g,天冬15g,元參15g,龜板15g,代赭石30g,茵陳10g,龍骨30g,牡蠣30g,麥芽10g,牛膝30g,川楝子6g,炙甘草6g。7劑,水煎服 ,日三次。
二診:頭暈減輕。頭重腳輕感減輕,腳底踩棉花感消失,胃脹。舌脈:舌淡紅瘦小,脈細。
處方:白芍15g,天冬15g,元參15g,龜板15g,代赭石30g,茵陳10g,龍骨30g,牡蠣30g,麥芽10g,牛膝30g,川楝子6g,炙甘草10g,陳皮6g。7劑,水煎服,日三次。
三診:頭暈頭脹消失,腳底踩棉花感消失,胃脹減輕。舌脈:舌淡,脈細弦。
處方:知母10g,黃柏10g,熟地30g,山萸肉10g,生山藥30g,茯苓10g,澤瀉10g,丹皮10g,石決明30g,陳皮6g。7劑,水煎服,日三次。
病案二
孫某,男,30歲
高血壓(180/110mmHg),無頭暈頭痛。體胖,面黑。想要小孩,妻子遲遲不能懷孕,夫妻雙方前來調理。喜歡熬夜。手指圓脹。舌脈:舌淡暗短小,苔白,脈沉緊。
【診斷】高血壓(心脈緊張-陽虛)
【方劑】枳實薤白桂枝湯合四逆湯加味
【處方】枳實30g,薤白30g,桂枝45g,厚樸10g,瓜蔞30g,半夏15g,炮附子30g,干姜30g,炙甘草45g,龍骨30g,牡蠣30g。15劑,水煎服日三次。
二診:血壓已經降至150/95mmHg。大便偏干。舌脈:舌淡暗苔白,脈沉略緊。
【處方】枳實30g,薤白30g,桂枝45g,厚樸10g,瓜蔞30g,半夏15g,炮附子30g,干姜30g,炙甘草45g,龍骨30g,牡蠣30g,大黃20g。21劑,水煎服,日三劑。
三診:血壓降至130/80mmHg。出現腰酸,大便日一次。舌脈:舌淡暗苔白,脈沉。
【處方】熟地30g,附子6g,肉桂6g,山藥30g,山茱萸10g,菟絲子30g ,龜板15g,杜仲15g,鹿角霜15g,枸杞子15g,川續斷15g,桑寄生30g。15劑,水煎服,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