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校建立的班群,實際上就是孩子家長互相交流,溝通孩子的作業,以及孩子之間的成長狀況。
這不,孩子們做為一年級的小朋友,已經考試完了。等著周日領完試卷就會馬上開啟他們的暑假生活了!
有一名男性家長提議,這周六大家待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野餐,讓孩子們在一起多接觸接觸,帶些書啊,食物啊,一起分享;再者,家長們也可以借此機會,互相認識認識…
當然,一切采取自愿原則。
有的孩子要學特長,去不了;有的家長要工作,也去不了;有的人,壓根兒不喜歡這樣的活動,也不會去;有的人,覺得這樣的天兒,去野餐?是去找罪受吧?
總之,報名的人只有區區六個。
提議的那個家長似乎不太樂意了,他開始在所里發表長篇大論:”孩子們每天上課多累啊,好不容易放假了,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們休息休息,再說,公園里樹蔭下還是很涼爽的,或者咱們也可以去其他地方啊。咱們做父母的,也可以為孩子多付出一點,可以請假么?”
這下,沒有一個家長再出來回復,這個家長依舊再自言自語,他應該深信,大家都在看,只是不說話而已:“我知道我做為一個家長,人言甚微,要是孩子班主任組織的話,我想大家都會很踴躍的。不就是一起參加個集體活動么,都克服克服不就好了?”
此時,一名家長冒泡了:“實在不好意思,我們很想報名參加集體活動,可我孩子周六有一堂非常重要的鋼琴課。”
提建議的家長又開始了:”不就是一堂鋼琴課么,推遲一兩天能怎么樣?等一放暑假,孩子們回老家的回老家,出去度假的度假,還怎么聚到一起?”
那名家長趕緊解釋:“對不起,我們這堂課實在推不了,這個鋼琴老師是省城的,每周就過來教一天,實在抱歉。”
“喲,合著您培養孩子進娛樂圈呢?。啃?,好好培養,以后讓孩子讀個中央音樂學院,參加個什么達人秀,完了再去當個選秀評委!”提建議的家長發出了這樣的語音。
良久,有一名家長發了一條:請不要這么為難別人,請尊重“自愿”這個詞,再者請您注意您的語言以及語氣,謝謝。
我隨手就點擊發送了一個“大拇指”的表情。
誠然,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打出來的字,為什么那么咄咄逼人呢?說出來的話,又是那么陰陽怪氣?
憑什么非要讓別人認同你的觀點,追隨你的想法?
每個人在生活工作中受到的不可抗拒的壓力與指責已經夠多了。很多時候,不得不低下頭忍氣吞聲…
成年人的世界,在沒有權利的等級,沒有利益的瓜葛之下,能保持沉默,不沖動不撕逼,其實已經是保持最大限度的善意。
別人顧及你的面子,出來解釋打圓場,不是來給你當炮灰的。
拜托,請別覺得地球圍著您公轉好不好?請別覺得別人都應該遷就您好不好?請別這樣為難了別人,還覺得自己正氣凜然好不好?
你以為你是誰?
這不是在價位低到離譜的“港澳游”旅行團,大家覺得這團費貌似還不夠機票錢,內心會生出一種占了旅行團不少便宜的感覺。
所以,可能會最大限度的忍受導游的冷嘲熱諷,仍舊保持理智,捂緊錢袋。
前提是:心知肚明如此低廉的旅行團本就是指望購物而生存的。羊毛全部都出在那些購物景點里。
既然得了些便宜,賣賣乖也是不錯的。
可惜啊,我們沒得了您的便宜,也不是您的下屬,實在不需要您如此的指手畫腳,我們都愛干些“自愿”的事情,八小時之外,大家都不愿意再去委屈自己,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