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我們放棄的理想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前一直認為,只要努力,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這觀點沒有錯,但是我見過太多努力的人,依然在掙扎。當我明白“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的時候,已經是畢業十年后了。

*你什么都不是,還沒資格談夢想*

我學的是室內設計專業,當初報專業的時候有點不清楚夢想,覺得畢業以后當個牛逼哄哄的室內設計師也不錯。

畢業那一天我才開始思考,我要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我想去雜志社,做美編,覺得美編洋氣又時尚。

因為專業不對口,投了十幾份簡歷沒有回應也就放棄了。還是老老實實做了室內設計,從制圖員開始。

工資交了房租還剩一百塊,過著靠父母救濟的日子。他們說剛畢業靠父母也挺正常的。

我便心安理得地做著像乞丐一樣的“設計師”工作。

有一次跟我爸吵架,他說,“我花了那么多錢讓你讀書,你現在都還要讓我養,你還要臉嗎?”

雖然我已經習慣了我爸挖苦人的方式,但是說我不要臉我就不同意了,玻璃心碎了,眼睛也哭腫了。

我不能再做設計了,設計行業門檻太低,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小公司老板不買社保,不買公積金,只發底薪,提成永遠有借口給你扣掉,我快要死了,我養不活我自己。以我當時的資歷,我還得窮幾年才能有點改變。

我得先養活自己。

*別說夢想,先說吃飯的問題*

經過朋友的推薦,我去了一個房產公司旗下的裝飾公司做預算。

我什么都不會,但底薪卻是之前做設計的三倍。心存感恩地決定了要改行,至少它讓我擺脫了“不要臉”。

因為得到領導的認可,這份工作變得越來越有意義。就這么埋頭苦干,直至現在。

有時候也會不甘心。

混跡職場十年,雖然工資有所提高,但是整個人是麻木的,對自己還停格在朝九晚五出售時間和自由的狀態感到不滿,忘記了夢想,像個機器人一樣,活著。

我只能說,我還活著。

我因“為了謀生而去工作”而感到空虛。

*為了夢想,瞎忙*

我想,要么拼命賺很多的錢,然后慢慢生活。要么,做一份自由職業,一邊工作,一邊感受生活。

為了賺很多錢,我有一段時間拼命的接私單,做外包項目,賺了一點辛苦錢,但也遇到一些賴皮。覺得生活真的挺辛苦的。很容易讓自己疲憊不堪,想要放個長假,縱情懶惰。

這樣不好。至少我覺得,這種瞇著眼睛向前沖的勁很容易思想突然就垮掉了,一旦遇到挫折,會更加迷茫。

簡單說來就是,你賺的每一分錢還是和付出的時間對等的話,還是在打工,只是多打了一份而已,它不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就像程序員的工資比很多行業高幾千,但是他們常常加班到凌晨一兩點。透支體力,不是我們翹起地球的正確途徑。

于是我放棄了透支自己換取金錢的常態。

*別人的夢想,抄襲不來*

如果有一種辛苦,可以讓我們以后不再辛苦,那么我認為是值得的,是可以考慮博一博的。

我認為,一邊上班,一邊做淘寶是很方便的。淘寶做好了是不是就可以不那么辛苦?是不是就可以稍微自由地去安排自己的時間?

聽了身邊好幾個成功的淘寶賣家,真的是羨慕死了。有很多自己做成皇冠的,然后實現了相對自由。

我也開始弄我的淘寶,前前后后做了大概五次,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

最后一次是我破釜沉舟的最后一次,我在心里對自己說,如果這次還是做不好,我就放棄了。真的認真了,才知道淘寶到底水有多深,要憑一己之力做到皇冠,真的特別難。進貨、拍照、上貨這些都是最輕松簡單的,難的是曝光度和轉化率。

我刷單、推廣、每天看淘寶大學,還是做不好。做了好幾個月才做到三鉆。其實,很多三鉆的店鋪都是虧的。別不信,甚至是皇冠店,有的也處于虧本狀態。

前方的路我已經挺不下去,再不甘心也得放手了。

或許,放手的那一刻,就是你成功的起點。

停下來,找到屬于自己的夢想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萬一沒實現呢?

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再小的夢想,也會覺得很吃力。

別再去做那些你不擅長的事了,我真的想告訴你:在你不擅長的領域,別人到了終點,你才爬到路口,這樣的努力到底有多大意義?

你真的覺得龜兔賽跑的故事很勵志嗎?你難道不知道,兔子都開始不打瞌睡了嗎?

人生短短只有幾十年,我們要做兔子,一只不打瞌睡的兔子。

如何去做兔子呢?

真正分析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擅長的事,喜歡的事,再前進。

或許生活就不那么費勁了。

你可能會說,我目前沒有什么擅長的事,我不知道自己喜歡啥。

那就停下來想想吧,想好了再出發。

如果你的才華實在配不上你的夢想,那你真的應該先努力打好地基,待自己底氣十足,再為夢想添磚蓋瓦。

誰讓你這些年盡瞎折騰…


『寫作真的辛苦又寂寞,現在已經凌晨1點56分,如果文章對你有一絲幫助,麻煩你觀后點個“贊”哦。要是你喜歡我,關注我,你明天就發現你又比昨天好看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