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角度說說Ad Network到ADX的演變161130

? 工作之余,對Ad Network(廣告網絡)到Ad Exchange(廣告交易平臺)的演變過程就行了了解與分析。總的結論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會有市場。當然現在整個廣告行業的后續走向還未明朗,但個人認為市場的細分在所難免。

? ?先發一個ADX圈內熟悉的圖譜,再看我從需求的角度娓娓道來。歡迎看官指正與討論。

RTBChina

? ? 最初,廣告主選擇在互聯網上投放廣告肯定是希望覆蓋更多的目標用戶,那么就意味著需要對接數量龐大的網站或者應用。但考慮到對接和管理成本,早期廣告主一般會選擇大型的網站投放廣告,按照CPD的方式。選擇大型網站流量上有保證,而數量龐大但流量不大的中小網站對接和管理則會大大提高成本。

? 作為中小網站也想分一塊蛋糕,但怎么去搶先市場份額同時還要保證廣告主還樂意分給他們蛋糕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廣告主本身肯定是希望覆蓋更多的目標人群,但不愿為對接和管理付出太多成本。有需求就有市場。Ad Network作為中小網站的代理應運而生。它聯合許多中小網站,對眾多網站進行管理,同時作為一個整體與廣告主談判簽訂合同。廣告主發來廣告需求,Ad Network負責把廣告發布到合適的網站上,并從中賺取服務費。看起來是個互贏的局面,因此很多大型網站也加入其中,出售中長尾的流量。

? ? 隨著Ad Network的發展,更多的網站和廣告主加入其中。但隨著壯大,管理問題突顯,網站的話語權逐漸旁落,Ad Network開始遍地開花,并控制整個市場。網站主開始抱怨,利益縮水。同時各個Ad Network開始將自己賣不出去或者與廣告主不匹配的流量進行交易。廣告效果也相對不好,很多中長尾流量與廣告主訴求不匹配。

供需方的需求激化市場矛盾。然后Ad Exchange應運而生。它不僅聯合了各個網站,甚至聯合各個Ad Network,并提供一個平臺進行資源管理。同時為廣告主提供精準投放服務,廣告主可以選擇投放廣告位。因此廣告主與網站均通過Ad Exchange平臺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 之后衍生出了DSP(需求方平臺)和SSP(供應方平臺)分別為廣告主與媒體服務。DSP平臺通過技術為廣告主提供精準投放,同時操作簡單。SSP幫助網站與各大ADX溝通對接,同時提供資源管理。

? ?除此之外,專業的數據分析平臺DMP,廣告驗證,創意,分析工具等等細分市場逐漸開始涌現。廣告作為互聯網主要的變現模式,后續的發展趨勢如何,尚需驗證。歡迎大家溝通交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