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游戲迷,沒有玩過“生化危機”的游戲,但是當看到這部游戲改編的電影時,還是喜歡上了它。原因有三:第一我喜歡女主演米拉喬沃維奇;第二在英雄主義盛行的好萊塢,能有一部女性角色拯救世界的影片不容易;第三我喜歡科幻片,我一直認為科幻是對現實的擔憂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因此對現實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從2002年的“生化危機”第一部開始,到如今已經走過了整整15年。15年,差不多是人的生命的四到五分之一,用十五年去講一個故事,我敬佩這樣的勇氣。從生化系列的每一部作品里,盡管人們褒貶不一,但我看到的,是一個不肯低頭做傀儡,不斷向命運抗爭的愛麗絲,是一個面對危險與絕望,勇敢決然的女英雄。15年,我們從青澀步入中年,從懵懂走向成熟,愛麗絲依然在大屏幕上,在一片廢墟中與命運搏斗。所以,即使評價終章是爛片,我也還是走進影院。與其說是去看電影,不如說是去緬懷愛麗絲的十五年,緬懷與歲月一同逝去的青春。
致敬前情,打怪升級
作為終章,影片一開始用愛麗絲自述的方式,將前五部的內容做了串聯,回顧了整件事情的始終,保護傘公司、T病毒的發現、變異、喪尸,進而演變成全世界的一場大災難。愛麗絲的身世也在此處設下伏筆,當時看到片頭的時候我就想,愛麗絲沒準跟那個博士的女兒有聯系,也就是紅后,果然……
前幾部里的一些重要角色,比如克萊爾、大反派艾克薩斯博士和威斯克,在終章里也繼續出現,而且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前幾部里出現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在終章里也有體現。比如噩夢的開始——浣熊市的蜂巢,還有那個將人切塊的激光武器。我想,這也是終章在謝幕之時向這個系列的一種致敬吧。
愛麗絲與喪尸搏殺與戰斗的場景是生化系列中每一部的重頭戲,終章更是如此。最后一部重分滿足了觀眾對于打怪的視覺需求,從天上飛的龐大怪獸、到喪尸大軍,從水中到地下,愛麗絲那無畏的眼神、矯健的身手讓人心跳加速。而最震撼的一個場景是在面對喪尸大軍時,從大廈上傾瀉而下的汽油,引燃成四面飛卷而下的火的瀑布,即使是打怪,場面也太壯觀!
只要足夠精彩,副本又如何
終章中,愛麗絲的身世被揭曉。(寫的太詳細會劇透嗎)T病毒被發現并生產使用的初衷,是為了拯救患早衰癥的女兒的生命,當病毒開始出現變異造成喪尸時,馬庫斯博士與艾克薩斯的意見產生了分歧。馬庫斯主張毀滅掉T病毒,消滅喪尸,不讓人們受到更多傷害;而艾克薩斯想利用T病毒操縱世界、改變世界。科學家被殺害,女兒艾麗西亞的形象聲音資料等被留存,成為紅后,而患病的艾麗西亞只能待在保護傘公司,看著眼前一幕幕發生,她無法反抗,只能做一個傀儡,看著世界被毀滅,然后等待與父親同樣的命運降臨到自己頭上的那一天。
愛麗絲,就是艾克薩斯博士制造出來的艾西麗斯的克隆體。原本只是用于實驗T病毒以及變異癥狀,沒想到愛麗絲一路走上了與保護傘的對抗之路,最后更是為了保護僅存的人類,不惜犧牲自己,釋放了可以靠空氣傳播的抗病毒素,結束了這場噩夢。
有篇文章說:“艾麗西亞·馬庫斯、紅皇后以及愛麗絲三位則分別代表肉體、人性和精神三個方面,警示人們作為自然界的統治者,人類精神、人性和肉體的完美結合才是應對萬難的終極武器。” 好高大上的論點。而當我看到她們仨站在一起的時候,我的內心跟愛麗絲是一樣的,不能接受她只是一個克隆體、一個副本的現實。早衰癥讓艾麗西亞只能依靠輪椅行動,二十幾歲的年紀,卻已老態龍鐘,她望著剛剛經歷過戰斗,面帶傷痕卻依然勇敢堅定的愛麗絲說道:作為副本,你比我強多了。
是啊,經歷過、奮戰過、哭過笑過感動過、受傷過、摔倒過、勝利過……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保護傘的高層們為了躲避世界末日,將自己冷凍在蜂巢的中心,等待浩劫過去再去坐享世界,殊不知當進入冷凍柜的同時,也是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了別人手中。有笑有淚的日子才是生活,能握在手里的幸福才真正屬于自己。
跟《星球大戰》、《魔戒》和哈利波特等系列電影一樣,《生化危機》系列的結束,標志著又一段記憶的終結。不管影評這部電影是好是爛,愛麗絲漫長的打怪生涯可以結束,可以帶著艾西麗斯的童年回憶去開始新的生活了。影片展示的除了故事、場景、打斗、高科技,還有回憶與情懷,總之,此時結束,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