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實在是一個不怎么值得紀念的年齡,這個年齡正一切在起步中,剛剛開始成熟,還未形成對一個行業敏銳的洞察力,能力還無法負擔自己的野心,如果有什么用來定義這個年齡的我,那應該是什么大學,大學里的學業怎樣,至于我到底想做什么,既無人關心,即使有心關心,也無能為力,但我依然想記錄我的生活和成長。
現在唯一能夠可控的事似乎就是不斷學習,我尚且還不是學霸,不知已經有相當優秀成績的人是怎樣的感受。但目前我已經明白,要做成一件事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盡管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或者大部分以學業為一生版圖的人來說,成績是一件很有說服力也很值得自豪的事,在這條路上已成功或者尚在努力中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但怪我看書太多,更喜歡從時間的角度來定位自己。
我在想,我二十年后會是什么樣子,二十年后我四十幾歲,我是否活得如我期待的樣子,做我喜歡做的事,和愛的人在一起,是否能睿智地化解生活的煩惱,是否內心從容,是否對現在不明白的事更加明白,我以此來評價自己的成長。我一直相信能夠超越偏見超越環境感受到除功利目的以外的喜悅是存在的。為著這個信念,似乎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需要我朝著自己心里的目標,堅定而有耐心的走下去。記得高中時期讀過的一首詩《未有人走的路》,當時很感動。
我似乎明白一個人生來的個性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我們總要找到一種定位方式來定位自己的坐標,然后走下去就能得到很大的滿足和安寧。最近看的一本書里有這么一句話,偉人是時代的產物,一般人只是時期的產物或者時候的產物而已。當時讀到,悲從中來。我們不會有超越環境的意識存在了,也就是說,除了不斷努力以外,不斷挑戰以外還必須這個能力是符合時代的,天才或者天賦如果是被時代并不認可的,或許活得比普通人更不如。這就是在確定自己坐標時,需要清醒的認識到的代價。由此看來,為什么有人能寵辱不驚,大概是看到自己只是做了最符合自己性情的事,而評價是別人的事,與自己無關。
正因為我性情如此,才分外感激別人一絲一毫的友好,我太過任性,與我相處是一件需要很大耐心的事,也意識到我再不能更多地把精力花費到無微不至的關心一個人上。我能做的如此少,我付出的如此少,但正因為還在不斷了解中,至少從未放棄,才覺得還有希望存在。
我時常并不喜歡往自己身上加標簽,非要以標簽來定位自己,標簽并不能用來處理問題,反而與人產生隔膜。凡事遇到時保持好奇心,多問為什么,不懂的一定要問,盡量不用自己主觀來猜想自己陌生的事物。慢慢到現在已經不知道是怎樣的心境,當看清很多事時,倒是更輕松了,就算有再多的麻煩,也可以解決的,只有自己打開心,別人才可以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不在自己的固執中越陷越深。
至今在我心里依然如小時候一樣期待的小小的愿望,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完成,如果辛苦是一種必然,如果時間是有限的,我希望自己能專注自己希望的自己發展,我希望二十年后,我可以和我的孩子慢悠悠講我的青春,我的迷惘,我的答案,我希望我能成功,僅僅是為了告訴她,你看,就算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即使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即使艱難萬分,最終你依然會很幸福,重要的是要從心底覺得幸福和認可自己。
但我總算知道察言觀色還可以用來擁有幽默感了,這樣我就并不需要關心一個人的標簽,我只需認可我眼前的這個人即可。如果會對人際關系有所恐慌,擔心不去打理就會如何如何,我想,要擁有實力,是很需要花費時間的,一個擁有更多玩具的人,即使他的態度再惡劣,他身邊的人也不會很少。很多關系不過是交換的關系,有了玩具才有了交換的資本。但這不算是最壞的結果,這給了相互尊重一個可視的標準,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
這就是我23歲時,心里已經明白的道理,尚還有很多道理不明白,就像我自己說的,不明白的沒關系,保持好奇心,總會有明白的一天。因為相信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