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李廣跟張騫一起出征那一次,過錯也不在李廣的身上,漢書里面就寫的明明白白的。后二年,千維衛(wèi)與李廣據(jù)出右北平擊匈奴,匈奴為李將軍,軍師王多而千后期當斬,孰為庶人而遷后期當斬,等于張騫跟李廣都是有迷路的嫌疑的。
但是不管怎么說,李廣至少是遭遇到了匈奴的主力,而張騫是在地圖上原地打轉(zhuǎn),也是因為他們二人沒有爐院的合兵一處,導(dǎo)致了李廣的部隊被匈奴人圍攻,打了敗仗。當時李廣帶的兵是 4000 張,先帶兵是1萬,二人共同出征,走到岔路口,他們決定分開行動。結(jié)果沒走多遠,李廣就遭遇到了匈奴左賢王的阻力,匈奴當時是4萬人,李廣就 4100: 10,張騫的部隊又沒及時趕到,才導(dǎo)致了李廣大敗而歸。
而且這次領(lǐng)兵的主帥是張騫,并非是李廣。張騫當時的爵位是博望侯,地位是比李廣要高的,所以張騫領(lǐng)兵才會比李廣多。這一次麋鹿最主要的責(zé)任是在張騫身上,李廣最多就是個連帶責(zé)任,所以李廣在史書中記記載的迷路次數(shù)也就一次半,跟衛(wèi)星一起決戰(zhàn)漠北的時候算是一次,那次確實是李廣迷路失期了。
還有就是上面說的跟張騫的這半次為什么算半次,原因我上面也說了,而且在古代草原上征戰(zhàn)是很容易迷路的。當年將軍公孫敖跟霍去病一起遠征漠北,結(jié)果霍去病在前方是大殺四方,公孫敖卻因為迷路無功而返,公孫敖因為這一次迷路還差點被處死,最后還是家人交納了,最近才躲過一劫。
張先兩次出使西域,在大漠混跡了那么多年,他出征一樣也迷路。古代行軍打仗主要是依靠兩個東西,一、行軍圖2,斥候探路。行軍圖這玩意就不用說了,漢朝在征戰(zhàn)草原之時,肯定是不具備行軍圖的。茫茫戈壁草原,漢人別說畫出行軍圖了,大漢人對大漠的了解都是非常少的,為什么霍去病他的風(fēng)狼居虛對后世的影響那么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霍去病帶領(lǐng)著漢軍到達了以前從未到過的地方,你想這霍去病他都是第一次到這地方,行軍圖是根本不可能畫出來的。
當時遠征大漠,他只能靠斥侯去探路,但是那種惡劣的環(huán)境,刮個沙塵暴,斥候可能自己都給走丟了,除非是非常熟悉大漠地形的當?shù)厝耍@樣的人才他并不是每支部隊都具備的。霍去病的軍中司馬也可以理解成霍去病的秘書趙破奴,他就是半個匈奴人。趙破奴 2 原來是九郡人,后來長期在匈奴生活,對當?shù)氐牡匦螝夂蚴欠浅3J煜さ模襁@樣熟悉大漠情況的人在霍去病的軍中還有很多,當年莫西之戰(zhàn)中,霍去病就俘虜了不少的匈奴人,這些人很多都收編到了霍去病的軍營中。這些人在霍去病的征戰(zhàn)中可以說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這些條件卻不是李廣所具備的,所以像李廣這樣的中原人到了大漠,那必然是瞎子摸象,偶爾迷路一兩次也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