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到的顧城先生,我所寫下的關于對他的言論,純屬我個人的片面之見。
這回,我不談他的作品影響力,想談談我眼里的他,普通人的樣子。
古時候,三妻四妾比比皆是。可是,隨著時代文明的發展,民風趨于保守,后宮佳麗三千也最終成為歷史。
顧城,雖說沒有三妻四妾那么夸張,可是我有些難以接受顧城、謝燁和英兒的不倫三角戀。坦白的說,寫下這篇文字,很大程度上是為謝燁喊冤的。
當然,沒有誰是完美的,只是看我們自己用什么視角,什么眼光去看待他人。
一個人在文學上的成就并不能等同于他在生活的這個戲臺上表現的出色。
顧城先生無法走出自己能為之拋妻棄子的象牙塔,他便在很大程度上無法肩負起作為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甚至到后來他有點想回心轉意之時,謝燁卻只是冷冷的回答:“一切都晚了。”
我很喜歡顧城的妻子謝燁,只是后來她被親愛的丈夫意外殺死。誠然,人的際遇總是難以預料得到的,只是不知道,將“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奉為信條之后,心里會不會好受一點。
我對顧謝二人之間侵入的第三者英兒,并沒有多少好感。謝燁用自己的寬容對待著來到顧城身邊的這個誘人的紅蘋果。一個女人能這樣寬容是非常非常罕見的,但是謝燁竟然這樣做了。
她所承受的,她所寬容的,并不僅僅是對英兒。她除了寬容丈夫和情人的密會,還寬容著顧城先生的個人主義,有些自私的追求烏托邦的行為。
最讓人欷歔的是那本叫《英兒》的書是顧謝二人合力編著的,謝燁雖不滿那有些美化了的英兒,但成書之后她亦無話可說了。
我們不是當事人,自然不能去完全推究清楚謝燁是懷著怎樣一種復雜的心情協助顧城一起寫完英兒的,尤其是寫到那些露骨的性片段的時候,她又是懷有何種情緒?
我覺得謝燁在顧城先生身邊,承受的東西太多了,我們無法估量這個女人承受的苦難,肉體的,精神的。
人們總說同情弱者。或許我一開始是把謝燁放在這段不倫關系的弱方。憐她,愛她,甚至于有時候,覺得她有點傻,有點天真。
最后,我想說,我這么看待顧城先生的故事,倒有點像是個小憤青,發泄著自己的小情緒。
我不是詩人,我不會寫詩;我不是畫家,我不會畫畫。我只是,很想,借著寫顧城先生之名為謝燁訴說點什么,為謝燁寫下點什么。
雖然我們是毫不相關的兩個人。
路人,甲,乙,丙,丁。
并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