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
說到時間這個話題,都會說:每一天我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是為什么有的人,把二十四小時活成了四十八小時的效果;有的人二十四小時,可能只有八小時的感覺?你會想人與人之間,區別到底是有什么?
今天我來聊聊這個話題:如何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
01 識別人生活動的正負取向,不斷提升時間價值
這里的價值是什么?很多人會說,價值就是錢;有些人會說,價值是跟有意義的人一起度過人生;還有些人說,價值是讓我天天覺得很幸福。但今天我想重新定義一下這個價值,我把它稱為:單位時間貨幣價值。
好多人說這是什么?讓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假設小王一個月掙一萬塊錢的薪水,當然了,前提是他沒有其他方面的收入來源,他全年一共就會掙一萬乘以十二,一共是十二萬。那他的單位時間貨幣價值,該怎么計算呢?
就是用十二萬全年收入,除以三百六十五,再除以二十四,這就是他每小時值多少錢。經過測算之后,他的單位時間貨幣價值是十三塊多。
你想一想,一個人如果是一個小時值十三塊錢,可能你就會引發一個深思,難道小王一小時只值十三塊錢嗎?想一想,自己一小時值十三塊錢,挺卑微的。
我記得我上大學那會兒,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我們經常會給別人做家教,那個年代——零幾年的時候,在北京做個家教,平均一小時多少錢呢?二十五塊錢。每一次我一定要湊夠三小時家教,這樣的話,我就有75塊錢的收入。
小王一個月薪一萬的職場人,他的單位時間貨幣價值是十三塊多,這個數值是給他做一個基礎衡量標準。這個數值恒定之后,你一定會問我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除以二十四?算一個小時值多少錢,有意義嗎?
我必須要跟你說:非常有意義!你要知道,有一些特別會過的人,他早起的時間也能超過這13塊錢,他能做正向意義的事。那些不厲害的時刻呢,你會發現,即使你做得再多,再瞎努力,到最后也達不到13塊錢的基準。
就像我們每個人,生活會達到一個基準,如果你一個小時,單位時間貨幣價值是13,那你會有兩個選擇,當你在做判斷的時候,你要想一想:現在我即將要做的這個事,我要把時間花在這里,單位時間價值到底是超過13,還是小于13呢?
單位時間貨幣價值,是幫你做時間選擇的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
說回判斷和抉擇,你就會發現人和人之間,其實最大的不同,來自于時間都是均等的,但利用時間的效率不同。
有一個偉人是這樣來描述時間的,說:不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不論你是有文化的,還是沒文化的人,其實在一定意義上,人與人之間是公平的,那就是每一個人,一天都公平地擁有24小時。但是你會發現,如果你把你這一天全部的事項,在紙上一一列出來的時候,人跟人真的特別不一樣。
舉個例子:我有一群閨蜜,她們業余的時間都特別喜歡健身,瘋狂地健身,然后自己可能四十多歲了,生了好幾個孩子之后,依然是有馬甲線、小蠻腰的。那么她們為什么要花更多時間來進行運動、塑形、健身呢?
其實根本上的原因是,她們知道,她們現在對于自己身體上的投資,在老了以后會有正向的反饋。你看,這種活動它就有一個正向的作用。然而人生當中,還有一個負向的作用,我身邊還有一群朋友,沒事經常聚在一起開始抱怨,經常去評論,刷游戲等等,然而日積月累之后,他們的生活,并沒有什么樣的改善。
記得有一次,我在公司面試了一位員工,他做電商行業,應該算特別特別厲害的人,然而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我說你能不能跟我說說:工作之余你是怎么分配時間的?他說:萌姐,我是一個超級狂熱的英雄聯盟的玩家,我的等級是什么什么……
然后我說:你為什么要這么癡迷于這個電子游戲呢?他說:萌姐,因為我特別喜歡。我說:能不能跟我講一講,你每天要花多長時間?他說:五到八小時。一聽完這句話的時候,我瞬間有點涼了半截。
我問他,你能不能給我講一講,你基本把你所有的時間,除了睡覺和工作以外的時間,全部都投入到電競聯盟,你自己到底能收獲什么?
他想了想說: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玩,也沒收獲什么,我就覺得業余時間,也不知道自己該做點什么,身邊也沒人陪,我就覺得,這是我打發時間的一個工具。
你看,他把時間當成什么?他把時間當成打發的工具。所以每個人對于時間的判斷,是不一樣的。而單位時間貨幣價值,能讓你做一個基本判斷,就是到底做這件事兒,是正向時間,還是負向時間。
所以你不妨把自己所有的時間行動記錄,全部都標出來,看一看哪兒是正向時間,哪兒是負向時間。
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天二十四小時,能帶給你的全部都是跟正向時間相關的話,那么我相信你一定會做到,叫作贏過過去的自己。然而每一天你會發現,帶給你全部都是負向時間相加,正向時間少得可憐,那同樣你也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與日退步,你自己是不是能贏過過去的自己。
這是我希望你通過單位時間貨幣價值所能夠帶來的思考。
02 提升時間顆粒度,讓時間更有效率
說到這兒,為了提升我們對于時間的一個基本判斷,我必須提出一個概念:時間顆粒度。
我自己就是一個時間顆粒度特別小的人。一般我會把很多的日程以每15分鐘,甚至有的時候,會以5分鐘為單位做一個基本排列。
舉個例子,有一次一個合作伙伴,跟我約的是4:00來談事,結果他跟我說路上很堵,然后4:20沒到,然后緊接著4:40又沒到,然后5:00終于到了。
他到了的時候,我說:抱歉,雖然你到了,但是我沒辦法跟你說話,因為我5:00的會議已經開始了。如果我現在跟你聊的話,那我后面所有的事要依次全推,我就要得罪所有的人。抱歉。
除非你現在在這等我,如果你可以等到我最后一個會議結束,我們倆再談一談,那樣的話我犧牲的是我個人時間。
有的時候別人會覺得,張萌,你這不是不近人情嘛。但我想跟你說,這確實體現了有一些人對時間是沒有什么概念的。比如說,經常會遲到的那些人,會覺得無非就是半小時或一小時,但是有一些人會非常在乎他的時間的顆粒度。
所以你要想一想,單位時間貨幣價值,指的是你一小時值多少錢,如果你在浪費別人的時間,其實你就在浪費別人的時間的單位時間貨幣價值。
那么說回我們自己,我們該怎么去做呢?
第一點,其實很多人也沒有必要一定特別壓縮時間顆粒度,但是我必須要強調一個點就是,你像我身邊很多朋友,他們做事總喜歡拖延,比如說一個報告,明明可以一個半小時寫完,但他一定要拖到兩個小時。
為什么呢?他一邊寫,一邊吃東西,一邊就想別的,一邊聽音樂,到最后就是硬生生地把一個半小時的工作,拖延到兩個小時。
我自己從來不會這樣,如果我在做這件事兒的時候,我會盡其所能提升效率,把這個時間顆粒度盡量縮小。然后,我把這個時間省出來半小時,單純地娛樂或者是交友,或者是跟家人談心。
你就會發現,當你調整時間顆粒度的時候,你真的能做很多事情,而且每樣事情的質量和效率,都會變得很高。
第二點,有的時候,對自己狠一點很重要。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是覺得這件事情開心就好,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的話,那么可能你要完成這件事情,你的單位時間貨幣價值就會變得一直很低。
如果你可以增加一些濃度,增加一些對自己對于效率的緊迫度,你會發現,在我做事的時候,更加容易達到這種心流時刻,你會以非常激情的方式去享受這個時刻。
我早起時間是這么安排的,3/4時間用來讀書,所以一年我差不多會讀到100~300本書,像今年就會量比較大,因為有大量的這種認知輸入。
另外1/4時間我干嗎呢?我會用來寫作。像我寫作的時候,我就會刻意去要求,比如說兩個小時能完成多少字數的寫作。如果你把時間再壓縮,同時字數不變,那你的時間顆粒度就變得卓有成效了。
所以有的時候,真的是要對自己狠一點。
第三,你可能真的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環境。
因為當我們走近一些更厲害的高手的時候,你會發現,同樣是寫一個報告,人家只需要半小時,而你得用兩小時。這就是有高手做參照的一個環境。
同樣你像創業者賺錢也是這樣,我曾經說過,如果你能一小時做完的事兒,就不要拖到兩個小時,因為對于創業者來說,你的休息時間,你的戰略思考時間,你的學習時間也很重要。
第四,就是把時間顆粒度這個價值,內化成自己的一種思維模式。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當你考慮問題的時候,處處會考慮一個時間顆粒度,你在做事的時候,無形當中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想一想能不能再壓縮一點,能不能再優秀一點,身邊的人是怎么去做的。
今年我開始研究視頻號了,在做視頻號的時候我就在想,如何能夠精準地完成粉絲的數量增長。做這個工作,我可以30天的時間增長到2萬粉絲,但我也可以7天時間增長到這個水平。
于是我就去向那些高手請教,那群高手全部都是在這一條道路當中做得速度非常迅猛的人。他們教給我了一些的方法,我就在自己身上去嘗試。所以你看最后三天粉絲過萬,7天粉絲過2萬。
這就是一種去不斷地把自己的思維,裝成時間顆粒度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供你們去參考。
03 從思維到環境,改變自己的行為
那么接下來一個問題,為什么有的時候就是做不到能產生正向結果的行為呢?
好多社會學者,包括心理學家,都在研究人類的行為,但是我特別想跟你說,行為特別有趣,我們不能只去改變行為。
我記得我有一些學生,經常抱怨說:你看我們家孩子特別難管,一回到家就開始拖延,不做作業,然后天天玩電腦游戲,張老師,你覺得我該怎么去教育一下他?
不得不說,如果想在行為上去促進一個人改變,我們不能光在行為上做改變,我們要在思維上做改變。
因此在這本書當中,我提出了一個概念:思維行為模式圖,就是講人的行動到底是怎么改變的。
其實你會發現,讀書就是人類的一個習慣;有的時候早起也是一個習慣;運動健身也是一個習慣;跟厲害的人談話也是一個習慣。這些好習慣是怎么養成的呢?其實它背后有一套邏輯系統,叫做思維行為模式。
行為想發生改變,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這個行為是怎么去形成的。任何人類當中的行為,都是由兩方面影響所構成:
一方面,是不可改變的人類的DNA和基因。你會發現有些人就是胖,他是基因胖,他們全家都胖,把族譜拉出來你會發現,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很胖的人;
那么還有一些人是家族就很瘦。然后你會發現,他們家族里面不論怎么吃都很瘦,這是人與人基因就不一樣。
但是我想說這個東西改變不了,目前通過改變人類的基因來改變人類的行為,還在實驗室階段,還沒有到臨床階段。這是第一個方面,叫不可改變的基因。
第二方面,是可以改變的環境。那么什么是環境呢?
咱們書友經常聽樊登老師講課,你會發現大量都是關于兒童教育、親子教育方面的宣導,原生家庭確實是導致一個人行為發生變化的重要環境之一,尤其是到0~18歲期間。
說到這個原生家庭,其實不一定指的是你爸你媽,0~18歲,尤其是在14歲之前,誰帶你長大很關鍵。
我專門有一個朋友,是研究關于兒童心理學的,他說小的時候把孩子放到什么樣的幼兒園是很關鍵的,尤其這個老師很關鍵,他的同學、小組同學,都很關鍵。
因為他們不同的性格,都會對孩子的人脈也好,人際交往也好,包括他的互動學習也好,產生大量的影響。所以你看幼兒園的選擇,在家長那兒簡直就是一次爭奪大戰。
我有一個朋友,他曾經寫博士畢業論文的時候,研究了北大的一個班級。他從這個班級畢業第一年,一直跟蹤到畢業二十年。這二十年時間的每一年,他都進行調研。
他發現這個班級,同時畢業于北京大學的這群學生,后來彼此之間互成人脈,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同學,發展得都非常不錯。
他就不禁想到,到底我們的學歷教育帶給我們的是什么?沒錯,就是人際互動的第一層的環境。你會發現同學的感情,一般是特鐵的,彼此關系特好,那是因為早在我們還沒有成熟的時候,你的性格影響了我的性格,我們互相之間,彼此形成了彼此的環境。
這就是除了原生家庭,第二方面的環境,學歷教育帶來的環境。
講到這你說,你看,第一點我沒有好的家庭。不一定是優秀的父母,或者是我父母可能會給我帶來特別多不好的影響。第二方面,我也沒有好的學歷,我都沒上過大學,你現在跟我聊大學。
但是我們一定要談到,關于環境還有另外兩點,是至關重要的:
其中一點我們叫作自主學習。什么是自主學習呢?老師主動給你的,學校安排好的,課表安排好的就不算自主學習,這叫被動式學習。你學什么東西不是你安排的,是你爸媽安排的。
所以我們談到了自主學習選擇,這一般還不是在大學這個階段,而是在你業余時間,你在學習什么。尤其是職場人,你想想你下班時刻,你到底花時間在做什么,你在學什么,在跟誰學?這都很關鍵,直接會決定你的認知大腦的系統是怎么構成的。
你會發現,有些人其實雖然學歷不高,最初可能沒啥水平,但是他日后在職場當中的競爭力,卻與日俱增,而且發展非常快速、迅猛。這些人為什么會這么優秀呢?那就是來自于他的自主學習。他的學習能力以及他學習的內容,還有他跟隨誰學習,他的學習環境都是非常關鍵的。
所以這個要素,大家一定要放在腦子當中。每天都要想一想,業余八小時我到底該怎么過。這恰恰也是時間的魅力價值。
其實除了自主學習之外,還有最后一項人生的選擇,叫作人脈建設。大家可以想一想。我曾經在2017年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說:與誰同行決定你的未來。
你可以想想你身邊交往最緊密的一圈朋友。鄧巴法則說,人周圍的交往圈其實是一百五十人。每一天最常跟你交往的這群人,他直接決定了你的認知水平。
說到這件事我不得不提到,后來我自己發起了一個早起者社團。每天早上四點到六點半早起打卡,目前已經有四十多萬人參加到其中,這個是我特別引以為傲的一件事。
其實如果一個人你想早起的話,你身邊都是一群超級懶癌患者,你是起不來的。
我記得有一對夫妻,最早的時候太太是我的學員,但老公并不是。然后,他太太每一天像打雞血一樣,天天早上起來,可是沒過多久,她迅速就不能打卡了,她就跑到被窩里天天睡覺。
后來我們看到了這個異動的數據時,我就跟她本人親自聊了一下,我說:你為什么剛開始堅持打卡,堅持得很好,后來突然之間就夭折了?
她說:萌姐,你不知道,問題其實出現在我老公身上。我說,怎么了?她說:你知道我老公是一個,就是要睡覺得倆人一起睡的人,每天我一起來,我老公一摟我,立即把我裝到了被窩里,我就真的起不來。
我想跟大家說:這個現象其實很關鍵,你身邊那個人,直接會決定了你是不是能一起能夠努力。其實他非常關鍵。
我最早剛剛發起早起者社團的時候,我自己其實起來也很費勁,但我發現,當我加入到一個新的群體的時候,這群人都是積極向上的,那你自己成長速度就會不一樣。
所以后來我給她一個建議,我說,你能不能找你先生一起談一談?如果你先生能變成一個早起者的話,那你倆一定會共同努力進步。后來果不其然,她沒用多久時間,把她先生給說服了,他倆一起早起。
后來有一次線下課的時候,見到他們夫妻倆人,這個先生他過來跟我合影,他說:張萌老師,我特別感謝你!現在我太太的早起成績沒我好,我比她更好。
我說:你們早起做什么?他說:因為我們倆現在還沒有小孩,所以每一天都在一起讀書,一般我們還會讀同一本書,于是我們發現,早起居然有這么大的魅力。
因為夫妻倆人,有的時候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互相交流。在早起的時候,就著讀同一本書的時候,會互相交流交流彼此之間的心得,于是就發現這倆人關系越來越好,因為他倆有了共同的時間,還有了共同的興趣愛好。
你發現沒,其實你身邊的環境,直接會決定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要么就是你自己加入一個環境,要不就是你改變環境,變成你想要的環境,就像你改變家庭裝修一樣,變成你自己跟一切自己想要的事物能夠在一起。
咱們總結一下:說到行為怎么受改變,那你必須要知道,行為受什么樣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就是不可改變的DNA;第二方面就是我們可以改變的環境。
環境包括四大組成部分:一部分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第二部分就是我們的學歷教育;第三和第四部分劃重點,就是我們的自主學習,還有人脈升級。
04 從被動學習,到有效自主學習
那么這個體系理解清楚了,那你就應該知道,自己如果想變,該從什么樣的方面變。
沒錯,就是你要變革自己的自主學習體系,還有人脈升級體系。當你把這兩方面能夠做好改變,到最后你就真正可以脫穎而出。
你會說:我這個思維,到底該怎么變革,自主學習該怎么開展?
你會發現好多人都是,我發現他們天天買了這個網課,買了那個網課,可是到最后學了太多的時候,他就會懷疑人生了,他會說:這個線上學習不管用。
還有些人天天向這個請教,向那個請教,到最后自己也沒有活成怎么樣。
其實我想說:你不是不努力,而是你不會努力。
你會發現這個時代,其實想努力的人太多,但是會努力的人太少。
我發現中國大學,其實一直都在一個領域當中沒有教學,那就是怎么去學習。你知道一個人從一個什么都不會,從一個小嬰兒進化成一個厲害的人,其實他就是在一個學習道路當中,不停地去奔波。
那么你要想一想,怎么能夠穩健地對自己進行學習方面的投資,是有一套自主學習的模式和規則的。
這里邊有四大學習模式規則:
第一種,叫以人為師。人其實本質上就是一個所有知識體系的載體。
我一年會精準地向30-50人進行請教。
我記得,我從2016年開始做公司——供應鏈公司,大家知道是做貨的,我真的是搞不清楚,美妝產品該怎么做,科技品怎么做,保健食品該怎么做,這些對我來說完全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但是我有一個信念就是:你不會做不代表你不能做,你從不會到能的階段,完全可以請教專家。
所以后來,我就把做供應鏈領域、做研發、做制造領域的一線專家,全部都拜訪了一遍。所以你看,后來沒有用四年時間,也從一個零起步成一個一,并且能夠完成蒸蒸日上的發展。其實它是可以通過人作為載體,進行學習的。
第二步,叫讀書。你看,樊登讀書就是一個特別好的平臺,因為這上面有好多的書友,通過這個平臺當中,你遇到了那些都愿意學習的同學。你會發現這種成長的速度,就會變得很大。
其實讀一本書,在我看來,就是跟作者進行一下交流,你從不會到會,從了解一部分到了解全部。這個過程,其實通過一本書是可以慢慢地達成認知方面的積累。
第三方面,叫作行業會議或培訓班。一般有的時候如果你想系統性地,比如說了解創業該怎么做,那我們一般是提供一整套的學習方法論,那么這一套往往是垂直領域的專業化學習,是一套系統的打造方式。
第四方面,叫作行走有力量。什么叫行走有力量呢?就是你不僅要學,而且你最好能到當地去看一看。
我記得早先的時候,我研究曾國藩、王陽明、莫扎特這些人,其實我就是到他們家鄉出生的博物館,對包括當地的史料進行細致的研究,不僅是當地進行探訪,不僅是對書本身,冷冰冰的文字進行了解。
這個時候,你可以現場看很多的紀錄片,甚至是了解一些后人來進行一些探訪,你會發現學習的腳步自然就會不同。
05 做自己人生的CEO
另外一種叫作,把生命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這類型的人叫作構建主動人生地人。我提出一個概念叫作:做自己人生的CEO。
有人說,萌姐,這個CEO不是高大上的事嗎?只有公司企業才是CEO。其實你想一想,作為一個人,一個成年人,進入到職場,你是不是有自己的財務系統,有每個月的收入來源?所以你是自己的CFO,首席財務官。
每一天你會見很多不同的朋友,你會進入很多不同的體系,這個時候,你就是自己的首席的人力資源官。
那每天你代表自己說話,不論你是開通了視頻號、抖音、快手等等,你在所有的社交媒體當中,有你自己的發聲,你又是自己的首席品牌官。
同時你每一天,運營自己的二十四小時時間,你又是自己的首席運營官,你是一個COO。
所以你會發現,一個CEO要掌管的不僅是人、財、物,還包括你的運行時間管理法則,所以我想請你把一個人的CEO,跟一個企業的CEO完整地聯系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企業運營管理,其實背后是有經驗的。我曾經說過,但凡是管理的東西都能被學得會,然而我們從小到大,一直都沒有去解讀一下,我們自己人生的這套說明書,沒有自己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你從來都沒有從一個CEO的角度,去規劃一下自己。
但凡我們進入到一個房間當中,你想,如果你拿下了一個房子,你把它裝修成另外一樣,你是不是得有一份圖紙,那個圖紙是什么,那個圖紙就叫藍圖。
然后你會發現,人生這么大的一個事,你從來都不規劃直接就上場了。別人讓你做啥,你就做什么,你有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房子,是沒有圖紙就施工的,我相信中間一定會倒塌,或是中間不理想,于是要推倒重來。
你會發現人生當中,不恰恰是有很多人,活到了三四十歲,甚至到了四五十歲,五六十歲的時候,再推倒重來嘛!
我過去有個學生,他是西安的一個老校長,他已經70多歲了,他過去一直主管西安的好多所學校。他說退休之后,自己60歲以后就特別迷茫,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干嘛了。
我說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人生的系統,不是應該在退休前退休后中間做分水嶺的,它應該是一個一以貫之的,一套人生系統,我把它稱為叫作人生藍圖。
比施工房子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人生。人生管理、人生規劃,就需要一個人生藍圖。
06 規劃、調整人生的藍圖
特別開心,今年高考剛結束,在高考試卷當中,我沒想到,全國高考作文今年的題目就是《你該怎么規劃你的人生》。
大家想想這個問題,其實是問高三學生的,高三學生來規劃人生,難道不是太早嗎?
我想跟你說:這事就是越早越好。你能把自己的人生在初期的時候,規劃成一個小的一個模板,慢慢地去完善迭代這個模板。
你就會發現,這一份藍圖會越來越宏偉,因為你一直在一個圖紙當中去規劃。但是你會發現,有一些人從來不規劃,他是推倒再重來,重建的工作要花費更多的心與力。
所以好多人說:萌姐你既然說到這了,人生藍圖我該怎么做呢?
別著急,有三句話,這三句話口號也好,公式也好,特簡單,你直接貼上就可以了。
它就是:我為誰?解決了什么問題?提供了什么方法?
聽起來有點空蕩蕩的,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創業教父,馬云先生。他為誰呢?他曾經多次演講的時候,說過這么一句話:他說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就是他的人生藍圖。
我們來看一看,如果拆解成這三句話,我為誰,解決了什么問題,提供什么方法,我們怎么一一做對應?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誰做生意?一定是企業主做生意。那馬云先生為誰?他就為企業主。第一空格填完。
第二叫作解決了什么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呢?他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他解決的問題不就是做生意很難,掙不到錢嗎,那么第二個空格,馬云先生填:解決了企業主掙錢難的問題。
提供了什么方法,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提供了淘寶,天貓等等一系列的平臺,包括阿里巴巴,阿里媽媽等一系列的管理工具平臺,所以它的創業帝國,就是它提供的平臺,它提供的方法。
連在一起,馬云先生的口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他的人生藍圖是:他為中小企業主,解決了掙不到錢的問題,提供了阿里巴巴及一系列平臺的方式方法。大家看一下,這就是馬云先生的人生藍圖。
通過20年的積累,他確實就是這樣說,而且這樣做的。
你會說萌姐,你說的都是高大上的事兒,能不能講講,我就是一小白,或者我就是一家庭主婦,我可不可以這樣去做。
首先人生當中基于藍圖,你一定會有不同的角色,對不對?比如說你是一個母親,你是一個父親。你為誰呢?一定是為你的孩子。
解決了什么問題呢?你會說:父母還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嗎?父母當然是需要解決問題的,你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為孩子解決的就是給他提供他成長,他的人生的有效的助力,和陪伴者的這個問題。提供了什么方法呢?提供了成長、引導、扶持、陪伴的方式方法。這不就是父母的藍圖嗎?
于是你會發現,生活當中你是個老板,那如果你是一個職場人,那你就想一想,在你工作這個崗位當中,你到底是在為誰,解決了什么問題,提供了什么方法?
如果現在你想不出來,其實你不妨可以想一想,你人生當中那些榜樣,他們有沒有一些藍圖,把他們的藍圖,用這種三個方式把它寫出來,然后針對這三個藍圖,然后一一地去填空。如果你現在離這個藍圖有差距,那么業余時間,你就需要去彌補自己在這個方面的技能不足。
我來講一講,我自己的人生歷程和轉變吧。
我2013年創業,因為我們一直是助力青年就業創業的服務機構,一家教育平臺,那最早的時候,我在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剛剛20多歲的時候,我就有一個宏圖壯志,要讓全國的所有青年人都能夠找到自己優秀的工作,都能開啟自己的創業生涯。這句話說的,好大的口號。
那大家想想,當時我的人生藍圖是什么?我當時人生藍圖是:讓所有年輕人解決什么問題,找到好工作,創業能優秀開啟。提供什么方法呢,提供了我們機構的方法。
可是后來我就碰了好多壁,我發現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想成長的,有一些年輕人真的是不想人生成長。
他說萌姐,其實我現在這樣就挺好的,我覺得經過10年這樣,我也挺滿足的,這類型是一群人。
但是慢慢地我通過互聯網,就真的連接到了一群特別拼搏,愿意為自己的人生成長付出很多的小伙伴,那這群小伙伴們,就成為了我們精準的服務對象,于是慢慢地我就優化了幾個藍圖。
我為誰呢?我為那些想獲得成長的朋友和青年人。大家聽懂了嗎?這是有一個變化,以前我為所有人,現在我為想獲得成長的人。
那后來我就在想,這群小伙伴們在哪兒呢?那他可能是在閱讀的平臺,他可能是在培訓的組織,或者在一些進階成長的一些機構。那他可能是這樣的一群人,所以后來我們開啟了很多跟這個領域人的相關的合作,于是能夠有效的幫扶到這群小伙伴。
你看我經歷一個過程,從找不準確到精準找到。
第二步,解決了什么問題?最早我覺得我能為所有的青年,解決就業和創業的問題,經過了兩到三年的摸索,后來慢慢地我發現,我們想幫所有的企業對接,真的不太現實。其實你會發現,有一些職場當中的就業平臺,在現今也沒有完成精準解決人和職位的問題,它還在解決的路上。
后來我們發現,我們能控制的是什么事,我們能精準控制到的,就是創業當中他剛開始的時候,特別地焦慮和迷茫怎么辦。
大部分的職場人,直接就辭職就進行創業了,他都沒有一個創業的學習,和創業的實踐的一個實驗室,他都沒有這樣一個地方,就直接上場創業了。結果你會發現,這類型的人失敗率會奇高無比。
全國工商總局網站上,有這樣一個數據,說創業第一年就失敗的人,占98.4%。大家想一想,能挺過第二年的人只有1.6%,這什么意思?就類似于,一個100人的班級當中,考及格的只有不到倆人。你想這么低的及格率,我們能不能在這條賽道當中,去提升國人創業從零到一的成功率,至少挺過第二年?
后來我們精準到了這條賽道。我們發現,這群小伙伴們其實不是不想高效創業,是不會做,他不知道怎么找市場,怎么找產品,怎么找用戶,怎么去做動銷,怎么做成本管理,統統都沒有學過,直接就上戰場了。所以后來我們精準到了,從 從零到一的微創業扶持這條賽道。
那么提供了什么方法呢?提供了不論是創業培訓教育,還有供應鏈選貨的平臺,以及精準地完成一對一的創業輔導。
你看,我最早之前的人生藍圖,慢慢通過我的磨礪,和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最后變成了這份藍圖。
很多小伙伴們一定問我說:萌姐你說:現在如果我從a變成了b,我日后會不會一直修改?
我想跟你說:你一定會一直修改。你會發現10年前你想的人生藍圖,跟現在就不一樣。
那你說我會不會偏離賽道,不是這樣的。你最早的時候你有一份圖紙,你接下來的每一份更新的圖紙,都是在過去的這份圖紙當中,不停地修改和完善,最后做出的叫迭新版的人生藍圖。
你一年做一次的話,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認知深刻了,而且解決問題的效率更高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人生藍圖:我為誰,解決了什么問題,提供了什么方法。
07 善用人生11+7問,校準目標
這里面我們必須還回答幾個問題,在書里邊第三章,其實我已經講過了 ,就是關于人生十一問和人生七問的,這個問題是我們非常值得思考。
人生十一問,它是針對五年周期,你要有一個發展規劃。如果我們制定了一份人生藍圖,比如說萌姐要為那些想創業,但是非常迷茫,不知道怎么開啟的人,解決從0到1開始創業、輕松創業的問題,到最后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創業方法、論證方法,如果把它變成了我的一生的使命的話,我現在必須要確定,五年內我要做什么,也就是從2020到2025年,這五年期間我要做什么。
在這本書當中,我都給大家準備好了:第一,你想做哪些類型的工作?你到底是要做自由的,還是說你需要做按照時間安排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你期待的年收入是多少?其實錢這個問題很現實的,咱們每一天衣食父母,得需要這些經濟基礎,才能決定我們的上層建筑。
第三方面就是,你想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邊,跟誰成為鄰居?大家都知道,小朋友成長的環境很關鍵,與誰同行決定你的未來。
第四方面,你想開什么樣的車?尤其在現今這個世界,你需要考慮這五年當中,未來五年,2025年的時候,你的交通時間怎么去過,你是用來學習,還是用來工作,還是用來做思考?
第五個點就是,你想穿什么品牌的衣服,這決定了你的外貌,決定你的好看的樣子。
第六個就是,你希望別人如何看待你、稱呼你?
其實這個問題很關鍵,你想過去的時候,我在剛創業的時候就是一小白,現在慢慢地成為了某一個領域當中有一定話語權的人,其實這個也決定了我在一開始對自己的設定和方式方法。
我見過特別多的人,進入到教育培訓領域也好,進入到創業領域也好,都是不斷轉變身份的過程。你希望別人怎么稱呼你,那么你就要按照這個稱呼的方式,去打造自己,去完善自己,讓自己實現從不會到會。
那么接著下一個問題就是,你想如何幫助別人?
還記得我講的人生藍圖嗎?就是你為誰,解決了什么問題,提供了什么方法。這就是一套標準的幫助三模式。
接著就是第八個問題,你希不希望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其實知識淵博這件事,不是在于你有什么樣的學歷,在于你自主學習當中,你用什么知識體系,來建構自己的思想?學習當中四個輸入模式是不是都打通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知識點。
接著第九個問題,你希望行走哪些地方,你希望能夠看到哪些風景,去充實自己的認知?
第十個點,你希望獲得什么樣的快樂和滿足,大家都希望自己內心當中,擁有豐盈感、幸福感,你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去得到的?
最后第十一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成為一個,平衡工作、學習、生活的人?因為我們終將擁有很多角色,在角色當中沒有完整的平衡,只有一個平衡點,這個是我們要找到的至關重要的一個點。
但是回到現實,我們需要回答一個人生七問,人生七問是對我們今年就要問的一個問題,現在、立刻、馬上,你就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它是什么呢?
首先問就是第一個,你對自己的現狀是滿意的嗎?0~10分,你給自己打幾分?如果你打了3分那肯定是不滿意,打了6分是將將巴巴剛及格,打的10分是非常滿意。
那緊接著第二個問題就是,如果你滿意的話,任何不滿意當中都有滿意對不對,如果有點滿意,那滿意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個問題,如果有不滿或不足,那你覺得會是什么?
第四個問題就是,你要如何改變當前處境?我說了,行為改變必須思維改變,現在你可能就需要,去訓練你的思維,并且從自主學以及人脈升級當中,去找尋自己的一條道路。道路的建設就是人生藍圖的建設。
第五,有沒有開始積累社會資本和人脈建設?其實這本書我談了特別多,關于人脈管理方面的建設,不論是鄧巴法則也好,包括書中提到的10—20—150人的社會資本理論也好。今年實現的目標,靠什么樣的人脈去樹立,你怎樣去找到他,并且能實現互為人脈,變成社會資本的方式方法,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同時你過沒過著一個平衡的生活?你現在生活是不是失衡的,角色有沒有都扮演好?這里邊涉及到你的時間、精力、效率管理是不是有效的做到。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坦誠地面對現在的自己,真誠地看待自己的明天,以及自己的未來。
你敢不敢于對自己說真話,不要自欺欺人,對自己足夠坦誠,自己真誠地對自己的人生藍圖、人生十一問的五年夢想,以及人生七問,此刻當下,做一個真誠的答案。
所以我希望你能透過這本《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真正找到自己對話內心的那種答案,你的藍圖是不是實現了,是不是在實現藍圖的路上,以及你對自己未來五年的承諾是什么,對于自己昨天是不是要能夠PK之后贏了過去的自己。
你的人生每一步選擇,都跟你現在的思考相關,這就是希望你透過《讓你的時間更有價值》尋找到更有價值的目標。
08 從學習到踐行,只需五環驗收法
說到你要能夠去成就自己在某一方面能力的時候,必須要談到學習。
我會發現大學的時候,我們在學習一些知識點的時候,大部分老師判斷我們學不學得會,是通過考試來進行的。
可是你進入到職場以后,包括進入到人生當中,你能說當一個媽媽,要能持證上崗嗎?或是能不能有優秀妻子的這種考試培訓機構?或是自己做一個職業經理人,是不是通過考試,才能判斷自己的管理能力,能越來越厲害?一個創業者是不是要考證,才能持證上崗,當一個老板?好像都不是。
那么自己的認知體系的迭代和提升,如果不考證,還有沒有其他的評價方法?
現在我跟你分享一個,學習五環法,這個方法是我研究了四年才提出的。
其實我會發現,自從我們開啟了自主學習的浪潮,我們的學習不再是一個,一步一步、亦步亦趨的過程,反而變成了一個閉環思維構成;一共是五個步驟,分別是:
第一步,學習,學新知;
第二步,思考,會提問;
第三步,會實踐,運用到實踐當中會映刻;
第四步,學會的最高標準是會教、會分享;
最后,實現盈利或達成目標。
不要著急,我接下來一一給你拆解一下。過去你可能學習,比如說讀萌姐這本《讓時間更有價值》,讀完之后完事了,或聽完萌姐講完就完事了。現在我想告訴你,這個步驟叫學習的第一步驟:學新知。
你聽完之后來判斷,這個其實內容體系挺好,什么東西是我過去不知道,現在剛知道的,把它全畫出來,然后再讀一遍。這叫學習的第一個環節。
你會發現過去,你在自己學習的時候,通常只在第一個步驟就已經停止了。
第二個步驟:提問。一個人為什么會有問題?比如說現在我在視頻當中問你,一個身高1米6的女性,體重200斤,她是一個瘦子,不知道你聽完你覺得是對還是錯?你一定會說:萌姐,這個1米6, 200斤,你是不看不起我呀,這明明就是個胖子,這怎么能是個瘦子呢?
你能夠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在你大腦當中,是因為過去的思維跟現在我說的話,信息產生了沖突,人才會提出問題來。
你看有些人,你會發現同樣一個班級,然后老師在前面說,現在開始提問環節舉手,其實有些同學提不出問題。第一種,不會提問的原因是新知、舊知壓根沒有沖突,也就是說過去,可能對這個事壓根沒有概念。
比如說我對一個根本就不了解區塊鏈技術的人,去聊區塊鏈,他很難提出問題來,因為大腦當中以前沒有。
第二種類型的人不敢提問,其實是因為特別害怕別人取笑你。尤其是一些小朋友們,提問的時候看看身邊的人,先看看你們問什么問題,特別害怕別人取笑,這是第二種類型的人。
第三種就是模棱兩可,對于一些事情沒有基本判斷,他覺得這個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
第四種類型的人,其實對于一個問題來說:他其實有他明確的認知,他可能就不提問了,因為他明確別人講的可能就是錯的,所以他此刻不需要挑釁對方。
不管你是基于什么樣的原因,在日后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你可以去問一下自己,這個時刻我自己的新知跟舊知,有沒有升華或者產生一些沖突。
那么學會提問以及提問的方式,也是一種藝術。
你像我經常在微博里,就會回答我粉絲的問題。我為什么每一天會花很多的時間,跟他們進行探討,是因為他們確實發生了認知沖突,如果這個時候,你能有效幫他們解答,他們的學習就達到了第二步,思考。
那么第三步是什么呢?就一定要踐行到實踐當中。如果你能夠學完就立即投入到實踐去做的話,知識就長在了自己的身上,它就不一樣了。尤其是一些領域,不是光是讀完書,來去滋養你的,還有一類書是讀完之后就會指導實踐的。
所以針對這類型的學科,一定要進入到實踐的范疇。比如說樊登老師的《可復制領導力》等等,我在企業運營管理的時候,跟高管溝通的時候,就會把這里面的這個小技巧,直接就用到我的管理實踐,我發現真的好管用。
尤其是我記得有一次,我給下屬布置了一個任務,然后想到樊登老師說:請讓他再說一遍吧,然后瞬間我說:請你再說一遍。那結果就迅速發現,確實他說的跟我提出的要求不一致,我們會盡量減少信息的偏差。
這就是把知識用在實踐當中的魅力,這是第三步。
第四步是什么呢?學會的最高標準是會教。你一定不要有誤會,我不是讓你當老師,但是你會發現,你本人可能在生活當中,就是一個師者;在職場領域當中,隨著你的進階,管理層級的不斷升級,你就可能會帶徒弟;在生活當中,你家里邊有一個新的小生命誕生的時候,你就需要把你的人生知識、人生智慧,傳遞到他身上。
所以說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那么職場人就是職場新人的老師,創業者可能就是企業員工的老師。
那你想一想,每一天你都在完成知識的傳承,如果你把學到的知識,比如說今天我在這一條視頻當中,講述的內容,你都可以1:1的復制到他人身上的時候,你瞬間就會發現特別不一樣。這是第四步。
第五步,為對創業者來說是盈利、賺錢;對于職場來說:實現你要學習的目標。所以在任何的時候,你是需要一個標準,看看自己是不是學習有效的。
我每一年也指導很多的創業者,從零到一開啟創業,到現在,已經有25000多名創業者,接受過我們的培訓以及輔導。在這你就會發現,好多創業者說:我就學學創業課就可以了,萌姐,我不想賺錢。可是大家想一想,真正如果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難道你的學習的成果,不恰恰是由你的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的嗎?
所以這里邊我們會給大家設置評估指標,是不是真正完成了收入的指標,你有沒有完成客戶的指標,那么這個步驟其實是非常關鍵的。
其實在于行動學習角度,我們都需要把它設定成具體的指標,這個就學習五環法。
有的時候在很多的學習過程當中,判斷一個知識是不是記得住,我經常會使用的一個方法,復盤。
其實你會發現,復盤其實是很多企業的文化,比如說著名的聯想公司,就是以復盤文化著稱。柳傳志先生就是帶頭復盤的這么一個叫領頭人。
復盤有三步法:
第一步就是你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什么新學到的知識。
第二點就是我有沒有改變過去既有認知。
我過去一直認為,胖子才需要運動,瘦子不需要運動,雖然那個時候我當然也不是特瘦,但我覺得能看得過去就可以了。
但后來我才發現,原來運動是能加強人體代謝的有效的方式,而且讓自己的精力會變得越來越好,所以后來我就開始運動了,這是我學到的改變既有認知,第二點。
第三點就是你將如何去做。那個時候我給自己設立了每天怎么吃,每天怎么運動,每天怎么跟別人交流,每天怎么學習,每天怎么精準地完成認知迭代的目標和步驟。
你看我用了這三步法,把自己過去面對的所有的錯誤一一地完成修正,后來我發現人生不再犯同一個錯誤,恰恰是我通過復盤所學到的重要的標準。09
09管理好精力,才是有效的時間管理
說到這兒很多人會說:你看你每天你起得特別早,然后你又是教時間管理的,那么同時你又教效率管理,那你精力怎么樣呢?
后來我出版了一本書,叫《精力管理手冊》,其中我就用了系統式的方法,把精力管理的方式全部都給大家完成了一個基本教授。
今天我要來談一談,就是人到底需不需要精力管理?大家想一想,每個人如果經常用手機的話,是不是經常有一個習慣,就是你會看手機的電量?
我是這樣的,如果手機電量低于50%,這個時候如果出門的話,我心里有點發慌,因為我會知道,一會兒可能我就失聯了。尤其手機電量低于5%的時候,那個時候你可能不敢開微信,不敢打電話,玩游戲就別想了,你現在一定會做的就是,到處找充電寶。
對于手機來說:電量就是精力,對人來說是什么?人是精力的產物,你此刻是一個滿格的電池,還是你是一個即將殆盡的,一個蠟燭,這直接是由你精力決定的。
如果你說你管理的是時間,今天我想告訴你,你需要管理的是自己的精力。
這里邊跟大家介紹一個方法,精力波點圖,它就是一個二十四小時,把你精力完成描摹的具體方法。
首先精力的評估是0到10分。你像現在,我此刻就是7分。它大概分為三個等級:0到3分是精力差的時候;4到6分是精力中等,那么7到10分,是精力特別好的時候。
每天是一小時統計一次,你可以從零點開始統計,也可以從早起時間進行統計,都是可以的,那一般睡覺期間的就不用統計了。
我長期是早上四五點鐘起床,早上起床的第一個點原點。比如說我五點鐘起來,那這個時候,我就會迅速地把這個五點鐘,我是精力好、中、差做一個精準評估。
比如說我是差的時候,我就會給自己0到3分;我如果是中等的時候,我會給到4到6分;那我如果是特別好的時候,我給自己到8到10分這個精力值,這就是一個基準定原點。
那么接下來每一刻你該怎么辦呢?你只需要能夠,跟前一個小時的精力去比就好了。比如說前一個小時我給自己3分,那么在六點鐘的時候,我只需要判斷,你比五點鐘的時候精力好還是差。
如果我的結論是好的話,那我就再問自己,是特別好,就是最上等的值7到10分,還是中等好,一判斷,中等好,那我給自己,差不多達到了4到6分的期間取一個,比如說5分這個值。那么下一個時刻是七點,七點跟什么比呢,跟六點比,于是這一天,就被描摹出一個基準線。
大家一共要描摹七天時間,一天一張圖,最后算平均。你就會在圖中可以用Excel表,按照書中精準描述的,能把它連成一條線,這個時候你的精力值就出現了。
那么緊接著我想跟你說:人不需要管理時間,人需要管理的是精力,你只需要把自己精力不好的時候,進行管理就行了。
精力好的時候,你想我現在錄節目的時候,這個無限度精力,還有熱情,這是不需要管理的。只需要把自己差的幾個精力點,去提升就行了。
對我來說 我長期做這個精力圖,我的精力波點值的一個低點,就發生在下午四五點鐘。這個時候,是我通過長期描摹發現的。
后來我會發現,我一般情緒管理失控,就是在下午四五點鐘會出現,因為我天天每天四五點鐘早起,到下午四五點,我已經工作12小時了,這個強度已經非常高了,就完全頂不住了。那這個時候,我得需要為意志力充電,給自己精力去做管理了。
一般我會怎么做呢?我會稍微吃點東西,然后打一場拳或者做一場運動,淋漓盡致地出一場汗。
當然在這本書當中,我們也講述了很多,為意志力充電的方法。比如說還有通過甜食的方法,補充卡路里;還有通過運動的方法;通過吸嗅的方法,讓自己完成精神方面的描摹;聽一些有益的一些歌曲,讓自己能夠賞心悅目等等。
那這些具體的方法,都是能助力你能把精力的低點值,去調成精力的高點值。那這些其實恰恰是,我們能精準管理時間的法則。
我想跟大家說:空閑時間就是你的未來財富。這確實是我想跟大家來講述的。什么是空閑時間,你可以想一想,每一天所有你都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時候,就是你的空閑時間;或者但凡你需要琢磨一下的時間,那就是自己的額外八小時。
除了一天工作學習八小時,睡覺八小時。人與人的區別,就在這額外八小時做什么。如果你能把這個時間,能有效地去運用,把時間本來是負值變成正值的話,如果都是正值相加,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會變得越來越不一樣。長此以往,你會發現原來我自己,居然可以成為一個贏家!
所以空閑時間就是你未來的財富,你有更好的收入,有更好的人際關系,生活得更快樂,跟家庭能有更好地相處。這本書,希望幫助你提升的目標就是讓時間更有價值。
我希望這個世界當中,但凡想努力的人都學會努力,你能通過一種正確地努力方式,或者有效地努力方式,成功的實現自己的人生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