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終于拿到新家的鑰匙了,這個房子從今年5月份在中介公司簽好買賣合同到今天終于完事了。通過無數中間部門審查,辦手續,老公跑了半年又趕上房產買賣改革,所幸終于在2016年畫上句號的時候拿到鑰匙了。
? ?可是拿到鑰匙卻成了我和老公分歧的開始,因為我們對房屋裝修,擺設安排有很多分歧。分歧越多我越生氣,“為什么不能按照我的設計來”。我突然意識到我生氣了,思緒很亂。我開始問自己我為什么生氣呢?是的,老公不按我的要求來辦事。我的要求是對的而他是錯誤的,我要糾正他,必須按我的要求來。然后,我自己不停的舉例證明我是對的,這么設計是合理的。我發現當我把自己為什么生氣的理由都列出來的時候,我反而不生氣了。我開始反思我是不是該問一下老公為什么要那么設計,那么做。其實我連他的理由都不清楚就開始生氣得要吵架。
? ? 在工作中,如果遇見分歧我們都會和有分歧的對象進行溝通,了解對方的觀點,然后在雙方進行調整爭取合作。可是在家庭中,我們卻很少跟自己親密的人溝通,仿佛最親的人不用溝通就會懂我們一樣。而實際上,最親密的人并不是最懂我們的人,我們也不是最懂他們的人。就好像布置新家這樣的事,我們想法完全不同,而我們卻以為對方應該與我們相同。如果對方想法與我們不同,我們都是堅定的相信我是對的,對方是錯的。我要讓他按照我的要求來,其實到后來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變成要控制對方,雙方中必須有一方宣布自己失敗才會結束這場戰爭。
? ? 我們可以和陌生人溝通卻不會和親密的人溝通,為什么呢?我認為是情緒。跟陌生溝通我們都很理智,而和親人溝通我們完全沒有理智,情緒占了上風。溝通不到幾句話,情緒就已經控制不住要發泄到對方身上。親人間的溝通最后都演變成情緒發泄大會,在之前生活中種種不滿全都浮現出來,情緒不斷升級,最后甚至覺得對方的“罪行”簡直罄竹難書。可是冷靜一下,才發現引發沖突的并不是多大的事,可是在情緒的放大鏡下竟然變得無法容忍。如果在情緒開始的時候就終止它,或者轉移它,也許就不會有后來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和沖突。比如說,我今天意識到自己生氣的時候問一句,我為什么生氣。現在我已經不生氣了,反而在思考如何去跟老公溝通解決問題。知道我為什么生氣,我們就可以控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