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你考不上的。”說這話的是我的老媽鄭女士。
“那我也要考”說這話的是在下我,天下矯情第一的任矯矯。我要考的,不是餅啊番薯啥的,而是研,對,本矯矯要考研。
而我媽也不是什么不理解孩子,打壓孩子的壞父母,她這是想讓我認清現實呢。
從小到大,我運氣都特好,買飲料再來一瓶那是家常便飯,小區搞活動抽到個一二等獎那更是不在話下,我唯一壞的離譜的,是我的考運。
小學保送考試,全年級就三個人能去參加,兩個都過了考試,就我沒過,為啥?我拉肚子。
鄭女士想行吧行吧,那就直升初中吧也不壞。
中考,班里一大半都考上了重點高中,我呢?倒是考上了,只不過是市里最差的重點高中。
鄭女士想行吧行吧,起碼還是個重高。
高三第一次模擬考,全年級200多號人,我考了187。班主任把我叫去辦公室,“這道題上次你不是做對了嗎,當時全班可就3個人做對,這卷子上可是原題,你是怎么做錯的?”
對啊,我也想知道我到底是怎么做錯的呢。
高考前,班主任對鄭女士說,“這孩子,運氣是差了點,但上個二本還是沒問題的。”
鄭女士歡天喜地在家等著我的錄取通知書呢,最后等來了一所三本大學,我志愿的最后一所,用來壓底的。
自此鄭女士對我徹底失望,不,是對我的考運徹底失望,她唯一覺得欣慰的,是我大學四年竟然沒有掛科,省了她一筆補考費。
而對于此次我決定考研的壯舉,她也只當我是腦子一熱。
而我不一樣,確切的說,是從我進入大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想好了要考研這件事。而對于我悲催的考運,我也做了嚴謹的規劃。
按照這幾年的規律,如果我在考試前的復習做了80%的努力,那我大概能考50分。如果做了100%的努力,那大概能考80分。而現在對于考研來說,我必須拿出200%的努力,才能得到我想要的分數。
想通之后,我的計劃開始有條不紊的進行了。每天6點起床,六點半開始早讀,12點吃午飯,下午1點學習,5點吃晚飯,6點學習,10點回寢室。
堅持了3個月后,我漸漸開始崩潰,新聞史與政治要背誦的內容簡直就是兩座大山。啃了n多天的書,發現自己還在山腳下溜達,離山頂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也想過賭一把,我就背這一塊的內容,說不定考試就考這個呢。轉念想到了自己多年不離不棄的考運,我還是老老實實地背吧。
于是我開始日也背,夜也背,夢里還在背。坐著背,站著背,蹲著還在背。吃飯背,聊天背,哭著還在背。
終于,在2016年的圣誕節,我自信滿滿,昂首挺胸,英姿颯爽地走進了考場,沒有拉肚子,沒有忘帶文具,沒有考的全不會,會的全不考,我寫滿了所有答題卷,為我這一年的努力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一切都在如此完美的進行著,按一般套路,我應該像勵志女主角一樣,高分通過考試,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而這畢竟不是小說,我付出了我所有努力,最終,高出了分數線5分。
5分啊,這5分已經夠鄭女士在家為我開一星期的火鍋派對,夠我一年不吃肉了(這當然是開玩笑的)。
我說媽,別開心的太早,這還只是初試,還有復試呢。
鄭女士聽了后很嚴肅地說,那這火鍋我們只吃今天這一頓了,你明天開始復習吧。
于是我又開始了第二輪勤勤懇懇的學習,2個月后,我穿著新買的呢子大衣,扎著高高的馬尾,走進了復試考場。
按照一般套路,復試我也應該高分通過,順利錄取,從此在讀研的路上一帆風順。
可惜,這還不是小說,我在復試中,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失敗了。
面對著5位教授,我的腦子一片空白,只有抓著大衣衣角的右手手心一直在冒汗。我想著,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走到這里,我要回答出來,我要回……
“好了,下一位,這位同學你可以出去了。”
生活果然不是狗血劇,誰說每個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呢。我這人的一大優點就是樂觀,悲春感秋了幾天,我就又滿血復活了。
一個月后,當時一起考研的戰友發來了微信,“矯矯,你要不要二戰,我決定二戰了。”
鄭女士一邊準備著素食火鍋,一邊問我,“囡囡,你要不要再考一次,我看隔壁那家的兒子也考了好幾次了。”
我只考慮了一秒便打消了所有二戰的想法,我想我已經盡力了,我沒有辦法再那樣努力的去努力一年,我沒有辦法再去征服下那兩座大山。
我更加沒有辦法,再去接受一次,200倍努力后的失敗。
我只是非常羨慕,非常懷念,那個即使考運差到爆表,但依舊能說考就考,還義無反顧的任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