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線海濱城市辭職來到北京之后,越發覺得時間不夠用。每天通勤就要至少兩個小時,加上快節奏帶來的壓迫,甚至雙休都沒有上家單休一天來得爽。難道生命就這樣獻給了首都,青春一去不復返了么?不!我不甘心!我不能擴展生命的長度,但是我要擴展生命的寬度!
于是從今年5月份起,聽了簡書一位大神的建議,開始做“時間管理”書籍的主題閱讀,為的是讓自己對這個專題有一個系統地、更加深入的認識。學習+實踐了3個月之后,雖不能說擁有了72變分身術,但是能夠明顯感覺到單位時間產出的效率在提高:
5月份以來共在簡書和公眾號上發表了46篇文章,總字數10余萬字,并且公眾號在昨天拿到了原創申請;
7月份開始健身跑步,每天至少鍛煉20分鐘,并且在7月31日成功跑完悅跑圈“七夕線上馬拉松”10公里,用時55'54'',健身總用時超過30小時;
利用通勤、下班后及周末時間閱讀各類圖書52本,主題包括管理、閱讀方法、歷史、理財、思維方式、英語等,也包括清單中提到的18本時間管理書籍;
8月以來通過線上學習網站Corsera學習吉他,通過隔一天練一天的方式已經學習了18個小時,對樂理有了更深的認識;
8月以來為備考秋天的三級英語考試,每天地鐵上學習40分鐘,已經做完了27頁翻譯真題;
8月5日至昨天,在貓群第一期寫作訓練營當審稿評委,用時10小時審稿近百篇。
跟大神仍然比不了,但我已經很知足了。因為之前的我從來沒有像近來3個月這樣充實。我和大部分有抱負、有想法的年輕人一樣,面對牛人總是一副不屑的樣子:切!給我這個機會,我也能像他一樣。于是面對努力了三天的自己便以為感動了天地,于是在第四天的時候想到了放棄,于是我和牛人永遠隔著一個銀河系的距離。
很少有人生下來就有毅力、有膽識、有財力,大部分技能都是通過后天學習Get到的,而我如果不上進,將永遠跟這些特質無緣,5年之后還將回到黑龍江老家,這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必須利用業余時間提升自己,而要達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就是優化自己的時間。
這個書單一共包括5本書,是我看了18本時間管理的書之后總結的。雖然看起來基數并不大,要說所有的時間管理理念、技巧都包含在其中有點過,但就我個人而言,讀完這些書后認為想單純通過時間管理的書來擴展生命寬度,就像期待不下水就要學會游泳一樣不現實。一切沒有經過實踐考驗的理論都是空談。
并且由于每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習慣、所處行業、所在城市、朋友圈層都不同,要想找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時間管理理論,也無異于緣木求魚,最后只能以失望收尾。
這5本書從價值觀、時間管理本質、碎片時間利用、如何專注以及精簡的角度,對時間管理進行全方位的總結,看后相信會讓你有所收獲。
No.1 《小強升職記》 作者鄒鑫----發揮放大鏡精神
這是我看到第一本時間管理類的書。記得是從豆瓣書單中找到的,然后就用Kindle下載了來看。雖然書名不起眼,但是相對于標題比正文漂亮的書,我還是傾向于正文比標題更有內涵的。(好吧,我是一個對新事物不感冒的85后大叔。。)
通過這本書,我打開了時間管理的大門。書中以主要人物小強和上司老付之間的交流為主線,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各種時間管理技巧。先后提到了“價值觀法”,“四象限法”,“清單法”和“衣柜法”,前2個主要用于確定時間管理目標,后2個用于專注和分類。由于本書展開時間管理的對話以公司為背景,里面的方法非常適合白領,可操作性也非常強。
對于我個人而言,受益最大的是看清了“價值觀”跟時間管理的關系。
對于職場人士來說,如果一個人擅長授權和管理,就應該投入80%的時間學習管理,“管理”就是他的價值觀;同理,如果一個人擅長鉆研而不善于跟人打交道,那么他就應該放棄無用社交帶來的消耗,而應該把時間投入到技術研究中。
同樣地,我們可以把“價值觀”微觀化,把它變成不同階段的目標。拿健身舉例子,如果是一個胖紙,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減脂,這個視各人體質至少需要3個月時間,減脂這個目標,就是胖紙在開始健身3個月的價值觀,所有的健身行為都應該圍繞這個進行,這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出效果;其次可能是增強耐性,跑步3個月;再次是上肢力量等等。也就是我在自己簡書頁面個人說明中寫道的:發揮放大鏡精神,匯聚所有光芒到一個點,能夠點燃整個宇宙。
燃燒吧小宇宙!
No.2《把時間當作朋友》 李笑來-----時間管理的本質是自律
把這本書放在第二位,不是書中的方法多么有效,實際上正好相反,從內容上看,這本書更多是介紹心智和成長方面的內容,時間管理的內容寥寥可數。但就是這寥寥可數的幾句話,讓我認識到了時間管理的本質。
李老師說,時間是無法管理的,其本質就是自我管理。
我把這里的自我管理看成是自律。
蘇聯的柳比歇夫從26歲起每天以15分鐘的精度記錄時間管理50多年,一生著作超過70多本,內容涉及科學史、農學、遺傳學、昆蟲學等多個領域,甚至能夠感知時間的流動。他研究不是為了評職稱,寫作也不是因為被催稿,這一切,源于高度自律。
大神已離我們遠去,來說身邊的例子。騰訊官方公布的公眾號數量有1500萬個,但是知名度像王老吉一樣讓人耳熟能詳的有多少?不過是咪蒙、占豪、羅輯思維、十點讀書等等。我接觸的剽悍一只貓,從2月份至今只有3天沒有更新。為什么這些號能火?用咪蒙的話說,是吃飯、睡覺、上廁所時都在想內容、改文章。這同樣源于高度自律。
就像那句雞湯說的: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高度自律不是時間管理的前提,而恰恰相反,這是時間管理的基礎。我相信通過有意識訓練,人人都可以做到自律。如果沒做到,就是因為當前的目標沒有吸引力,你需要更換目標。
一個人背100斤磚頭可能走不出10米,但是換成100斤RMB能夠甩警察幾條街,因為不跑會沒命的啊。這些苦這些累跟生命比起來,連個屁都不算。
有了值得奮斗的目標,自然會放棄某個階段次要的,可有可無的東西。每天更文如果能夠換來500塊打賞一個月1.5w,你還舍得逛街一逛一天么?自律,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No.3《暗時間》劉未鵬----人是有思想的蘆葦
這本書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時間利用觀念。大家想想自己乘地鐵時在做什么?
這是在北京很常見的景象,而且看的大多是娛樂性、高時效性的新聞。
作者在書中說,乘車、走路、吃飯甚至吃飯的時間由于不太方便,看似無法有效利用起來,可實際上大腦卻是一直在運轉的(即使睡覺,在淺度睡眠的階段,大腦仍然處于運行的狀態),這些時間完全可以用來思考,也就是這本書的書名“暗時間”的來歷。
思考哪些內容呢?早上通勤時可以預先在頭腦中對今天的工作做規劃,到辦公室后落實到紙上;晚上睡覺時可以總結白天工作哪里可以改進,說話辦事是否有不妥之處,進行復盤。
長期這樣做,不僅可以減少大塊時間的占用,還有個一好處,有助于培養一個人的前瞻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擁有這兩種能力的人,生活中不會輕易盲從,在如上大學、買房、結婚等重大決策時,能夠通過全盤思考和追求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從而淡定地屏蔽掉周圍聲音,直達最終目標。
記得小馬過河的故事嗎?周圍的所有人都反對,說它過河就可能被淹死,可實際的水深不過剛過馬腿而已。
“碎片時間反思”和“獨立思考”,這是我看完《暗時間》之后學到的。希望你也能有所收獲哦。
今天的更新就到這,明天我們繼續第二部分的更新,敬請期待。
迷路的指南針
黑龍江的北漂,現為機械行業英語翻譯。2016年立志改變,讀書理財英語,記錄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