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廠鎮,剛剛經過一場大雨洗禮,空氣中透著絲絲涼意。早晨7點剛過,毛坦廠中學北門的馬路上,人頭攢動、家長云集,這個因高考而聞名的山中小鎮,“送考節”即將上演。”毛坦廠又到了歡送的日子。
6月5日上午,安徽毛坦廠中學考生出發,萬余民眾冒雨相送。8時08分,28輛大巴車從毛坦廠校園緩緩開出,毛坦廠鎮過萬民眾夾道歡送。
高考季,就是毛坦廠的歡樂季。有人說,毛坦廠就是中國被高考養活的小鎮,它又被人奇跡地稱為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高考,成就了毛坦廠。但是,真的僅僅是高考應試教育促成了毛坦廠中學,促成了萬名民眾送考生的盛況么?
高考,可以說是每個學生或者說是每個人都可能在一生中經歷的大事,如果考的好,金榜題名時就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如果發揮不好,名落孫山時也就意味著你這一輩子就完了。。。等等,這是誰說的?哦不好意思,這是中國大多數家長以及老師等對高考的看法。高考,應試教育,這連許多家長老師都看得清卻又無可奈何的一件事,追根溯源,我們又可以牽扯出又一個名詞:中國式教育。
? ? ? ? 孩子的肩膀,其實是承受不了大人的要求和愿望
《虎媽貓爸》在播放期間,著實掀起了一陣有關于中國教育或者說是育兒教育的熱潮。虎媽對比其他父母發現自己給女兒設置的學習內容太少,于是拼命在女兒肩膀上施壓、再施壓,而貓爸則秉承快樂學習,快樂生活的原則詢問“孩子的計劃表都排到九點半了,是不是有點晚。”不可忽略,可能父母增加孩子學習的起點可能都是“為了你好”,可能也會伴有自己的一點點虛榮心——誰不希望在與他人攀比是自己可以有拿的出手的東西!但是,孩子真的是物品么?孩子的心究竟有多大可以滿載這么多的壓力!
“老娘不學了。她以為她是誰啊,居然說我愚蠢。”邏輯學曾推送BBC三集紀錄片《中國式教育》中,一位中國老師在批評英國學生散漫、成績差之后,一位英國女學生暴躁的述說了自己的不爽。這部紀錄片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式教育與英式教育的迥異——教育觀念、乃至教育方法之間的碰撞!同時也真實地對比出了中國式教育的強壓式與格式化,這在外國小朋友中是不能理解與接受的。
? ? ? ?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中國式教育,除了學習上的強壓性之外,還有家庭上的教育抨擊或者說是教育沖突。中國有句古話叫“棍棒出孝子”,于是,棍棒教育似乎產生了。考六十分,挨打挨罵,因為剛剛及格;考九十八分,挨打挨罵,因為你為什么這么馬虎。“別人家的孩子”肯定對于我們來說不陌生,他們都以愛的名義,間接制造了許多悲劇,四川達州男孩小斯在高考結束后第二天傍晚自殺,在自殺前,他寫下2800余字的遺書“控訴”父母。近年來,也增加了不少抑郁,自殺的少年……
另外,在許多家庭中,許多父母都是強權的。他們口中說些愛,卻把孩子看做自己的所有物,他們要求的,孩子必須做到,他們不允許的,孩子堅決不許碰。他們以愛為名,生生把孩子困在了自制的牢籠里,逃脫不得,動彈不得。還有好一點的,會走溫柔攻略,他們不會冷言冷語強行要求孩子,卻以溫柔的談話或是眼淚攻擊來軟禁孩子,拿最有力的證據——高考報志愿,又有幾個父母真心放手,讓自己的孩子自尋興趣呢?
? ? ? ? 觀念的壓制,強不可擋
曾記得看過一部電影《朱諾》,朱諾因為偷嘗禁果而懷孕,但是她沒有選擇墮胎,選擇留下孩子。之后她的家人跟她一起面對,一起想辦法,最后朱諾經歷了身心的蛻變,得到真正的成長。坦白說,剛剛看到這部電影時我在想要是發生在中國怎么辦?但是我不敢想下去,因為在中國似乎人言可畏,唾沫就可以淹死人,甚至有的家庭就會選擇拋棄。這就是中國式的觀念,也成為壓壞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中國式教育,究竟是框架下的一種循規蹈矩,還是赤裸裸的悲哀?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