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兒富養女,近年很多新手爸媽奉行這樣的“古訓”。因為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绔少偉男。
并且大多數家長都自認為明白其中深意:這當然不只是指物質上的,更是精神層面。你聽聽:
“富養”不僅僅指生活中物質的富足,比如定期旅游,開開眼界;買限量版的高端的玩具;接受各項培訓和教育,才藝雙馨。不為嬌生慣養,而是讓她自信自立,成長為一個“有見識”,“不會被錢騙走”的女孩。
“窮養”則常常被主張在男孩子身上,從小被教育“錢是工作賺來的。”恨不得在他背脊刻上: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克制物欲、勤儉持家、奮發圖強這些發光的優良品質。
而現實交出了怎樣的答卷呢?
一個見過世面、不怯生不貪小利的女孩子,和一個意志堅強,相當有分寸有自控力的小男孩。
一個出門要打的,一個堅持坐公交車;一個要輕裝要機場再買伴手禮,一個選擇在酒店附近帶回特產。
小丫頭嫌小男孩吝嗇,小男孩自然覺得女孩子矯情。
這樣的教育觀無非是女方“投資教育”,男方“挫折教育”。
向來塵世艱難,花兒長成少年,難免風雨洗禮。
無論男女,家長都要花點心思“復”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