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義琳
文中所有配圖都是出自我的一雙笨笨的爪子,還請大家輕拍哦??
今天是周末,我還在被窩里赴莊周的蝴蝶之約,就被微信提醒帶出了夢境,Amy發來一個攤手的表情,“今天你有什么安排,不要說吃飯、看電影、逛街之類的,知道你鬼點子最多了”
……
如果時光倒流回10年前,我的周末除了宅在家里刷劇、出門的理由真的只有逛街、看電影,直到2009年,我遇到一個人,我生命中的貴人。
最容易打發時間的選擇,莫過于一群朋友一起(????)??嗨呀,so,大家一起K歌?
No,No,No,我說的是英語角。
英語角——花費少,收獲大的社群活動
大多數英語角都是免費的,或者只要求支付一杯飲品的價格就可以參加活動了。
我玩過的英語角分兩種,一種是一群人在指定時間內無主題的聊天,有些英語角還號稱有外國留學生,但事實上,這種free talk根本就是尬聊嘛,陌生人聊天,除了搭訕的前3分鐘,其他時間無非就是問問“你為什么會來這里?為什么參加活動?對這里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連問問對方“你平時的興趣愛好是什么?”都是一種越界的窺探,更不要說會有什么口語上的收獲了。
另一種運營的比較好的英語角,通常會指定每周一個主題,有主持人、主分享人,還會設置不同的分享環節,你可以選擇做主分享人,或者參與話題討論。有些要求比較高的英語角還會要求事先準備精美的PPT。
事先知道討論話題,為了有準備地在很多人面前發表觀點,自然要預先做些準備,即便你的語法不夠精準,發音不那么漂亮,但只要能夠有邏輯地完整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于平日不會用到英語的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不小的進步了。
當然時間久了,還會結交很多朋友。
也是在2009年這一年,一次在偶然的活動上,我遇見了一位貴人,是她讓我開啟更廣闊的世界的認知,同樣也是她讓我知道插花不僅適用婚禮或者慶典活動,更是生活中的一點小情趣。
插花——讓平淡的生活和鮮花一起綻放
記得小時候,家里五斗櫥上總是會擺著一瓶塑料花、后來是高級一點的絹花,再后來,垃圾箱收容了染上歲月顏色的絹花,花瓶也被收入箱底,從此,家里干凈地少了一絲生氣。
傳統的插花藝術分為東西兩大流派,東方以中國為代表,后來中式插花逐漸式微,日本花道興起;西方插花以英式插花為主流,也是我們最常見的插花形式,開業典禮時的花籃,會議桌上的臺花,婚禮上新人的胸花,還有花環、捧花等等。
中式插花講究意境,看似最沒有規律可循,卻是似一首流動寫意的詩作;
日式插花以佛堂供花為源頭,將時間的意義凝固于不同花材之上,演繹天道、地道、人道,更像是時間的剪影。
我是跟著老師從英式插花學起的,每次學會一種,都會喜滋滋地抱回家獻寶。
興致所至,隨手插一瓶,擺在餐桌上,擺在門廳里,一開門就能看到一抹鮮活的色彩,整個身心都舒展了不止一點點呢。
其實插花不一定要去鮮花市場買回大捧,路邊的野花、林中的葉子,家中的水果都可以成為不錯的花材,有些鮮花還會成為不錯的干花花材呢。
合香——凝神靜氣,安撫煩躁的心緒
大約6年前,我的一個小師妹隨臺灣的一位老師傅學習香道回來,當時我正沉浸在精油的海洋里。東西方的香文化都自成體系,而且在唐代,香道、茶道、掛畫和插花并稱“四雅”,男子不習,則不能稱之為雅。
好奇之下,我們倆半是pk,半是切磋,陸陸續續也跟著她玩了些小把戲,設香席、打香篆是最基礎的,后來跟著古方學著合香方、制香、品香。
其實相比打香篆、合香方,我更愛聽古人的那些傳奇故事,石崇家的衛生間里常年熏著香料,陳后主獨愛鵝梨蒸沉香,放在帳中,謂之帳中香……
做手工——你那么美,手一定很巧
有多少人看過《人鬼情未了》就愛上了制陶,我也去試過。后來才知道揉泥、摔泥遠比拉坯更考驗耐心和技巧,還有上釉、燒窯,只有經過2000度以上的烈焰焚身,才能蛻變成china(瓷),否則都是陶。
當然你也可以跟我一樣玩玩更加簡單的紙卷——衍紙。
淘一套最基礎的工具,上網搜一搜各種衍紙教程,剩下的就是你發揮想象力的空間了。
做美食——留住的是那個開心的瞬間
都說留著一個人的心先要留住一個人的胃,曲終人散時才知道,留下的除了端上美食的成就感,就只是吃下肚時的那個開心的瞬間了。
把普通的食材做成美味佳肴其實沒有很難,做飯的過程更像是你在跟食材調情,撫摸、拍打、搖晃,心中有愛,食物里才吃得到愛。even我至今分不清豬身上各個部分的名稱,依然可以做出獨門秘制的三杯肘子(臉找不到了)
從你在吃什么,怎么吃,我看透了你的心…
參加派對——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對,我曾經就是傳說中那個Party Queen,曾經策劃過很多不一樣的時尚派對。當年我和我的partner做過的派對即使現在看來依然精致而前衛。
她教會我很多,做派對,比創意更重要的派對精神,派對不是炫酷和排場,而是一種精致的、暖心的交流方式。我們從主題設定到流程設計,從場地布置到餐桌擺臺,從宣傳到食物,每一個細節都力求讓一場派對刻進來賓的心里。
?同時我們也很幸運,所有來賓都會按照預定的dress code裝扮自己,熱情參與每一個環節。
平日里,我們大多過著兩點一線式的生活,偶爾小聚也不過是唱K,擼串、吃火鍋,即便是工作需求,出席各種活動也難免拘謹戒備。不妨借著各種節日派對,給自己一次放飛自我的機會,也給自己一個精致起來的機會。
尋覓美食——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方式
作為一個執著的吃貨,吃是我了解未知世界的一種方式。吃貨對于吃的執著,并不以量的多少來計算。我不會告訴你我吃黃了本地幾十年的上海菜館,更不會告訴你又有咖啡廳被我喝關了張,我會告訴你這里最地道的涼皮在那個小胡同的犄角旮旯處,是一對山西夫妻開的,又或者哪個米一星的菜難吃還貴到死。
吃是一種認知,讓我們知道在遙遠的南疆,折耳根入口就滿是腥氣,而北疆的藏紅花聞起來就有神秘的香味。可可豆除了除了苦,還有讓人回味的酸、混合著果香的澀味,不同的巧克力跟咖啡一樣,產地不同,風味也頗為迥異。
當然還有很多我沒有提到的那些值得一試的趣事,咖啡已經磨好,
水也已經燒上了,
沖一杯香濃的咖啡,只等各位來邊品邊分享你周末最愛做的有哪些事兒咯!
---? E N D ---
我是義琳,國家級形象規劃設計顧問,古典文化禮儀愛好者,所有文章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其他已注冊平臺,并開通原創,請尊重作者的辛苦付出,轉載前請先簡信取得授權。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