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講兩個小故事吧!都是我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
幾年前剛剛拿到駕照時,因為技術不純熟,開車總是小心翼翼,速度很慢。有一次,在一段狹窄路段,我差勁的技術導致對面車輛也不得不放慢速度。兩車交匯時,對面司機破口大罵:“你XX的會不會開車?”在我表示自己是新手,不得不放慢速度的時候,他又罵了一句:“新手你XX的上什么路?”
罵完這句,他開車揚長而去,留下一肚子悶氣的我,難道你開車不是從新手開始的?
就在同一天,當我路過一個繁忙的路口,停下車示意行人先走的時候,又被行人罵了,同樣還是那一句:“你XX的會不會開車?”
如果我魯莽導致意外,縱使我要負法律責任,難道你的痛苦不需要自己承擔?
2
第二件事就發生在今天上午,我去醫院做個檢查,除了給我檢查的那位醫生,剩下我遇到的每一個醫生,對!是每一個,都被罵了。
采血室的大夫因為告知病人,結果需要一個小時之后才能出來而被病人罵。
影像室的大夫因為病人自己沒登記——叫號當然叫不到他——而被罵。
藥房的大夫因為醫院剛剛開始無紙化辦公,取藥需要先刷卡登記,而被嫌麻煩的病人罵。
我自己在這個醫院工作的好友因為初診病人敘述不清病癥、憑經驗判斷后,好心提示病人,他的病可能屬于別的科室而被罵——那個五大三粗的男人,甚至在接受了她的幫助后還跑回來投訴,拋下自己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獨自照顧行動不便的父親。
3
我自己沒有還擊,因為我慫,不想惹事。我遇到的每一個醫生也都沒說什么,因為他們太忙,顧不上,也可能因為一旦打起來,不管誰的問題,最終責任都是要由醫院和醫生來承擔——否則為何醫鬧屢屢出現?
肆無忌憚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因為一點點不滿就破口大罵似乎已經成了一件平常事,可事實上,我們真的在乎那幾分鐘嗎?節省下這幾分鐘又能做什么?
不獨在這兩種情況下,這種急躁之風已蔓延整個社會:讀書的,希望今天開讀,明天知識就全部掌握;工作的,希望今天入職,明天就升職;各個部門辦事的,哪怕對方兢兢業業,走個流程也要罵對方光吃飯不干活兒。
這個社會是怎么了?怎么會變得如此急躁、甚至缺乏基本的禮儀?
4
然而最大的問題并不是急躁,而是整個社會,都覺得這種情況很正常,更自詡為“真性情!”
認為這才是“不虛偽”。
事實上,縱是真性情,也該是在一定的規則之下,也該分清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時候由著性子胡鬧也成了真性情?
但當今就是如此,許多人把無腦的自私等同于“真性情”!
犯錯誤并沒什么,最可怕的是犯錯誤卻不自知,反而引以為豪。
5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這個人本身因為各種客觀原因心情不暢,無法很好地調節情緒,就把怒火發泄到了無關之人身上。我想這種情況應該也不算少。
6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將讀書比喻為讀者與作者的對話,如果要客觀公正地評判一本書,就需要明確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見,并且以理性去克服自己身上動物性的一面。
相比讀書,在現實生活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更是如此。親友之間主要以情相交,陌生人之間則主要以禮以及理相交。以情相交,情真為最;以禮理相交,互益為最。最理想的狀態,是每個人都溫文爾雅,互相尊重,不將自己的情緒遷怒到他人身上。
可這樣的要求,對有些人來說,似乎有些太高了。
7
在如今的世界,如果有人呼喚“返璞歸真”、呼吁每個人都光屁股生活,大家肯定都不會理會,因為那不是真正的“返璞歸真”,那是倒退。
可如果把這個層次提高一點,放在思想上,許多人就想不明白了。
我們人類,身處地球生物的最高端,擁有遠遠超出其他動物的高智商、完整的思考能力,我們理應利用自己這一巨大的優勢,在生活中展示自己非動物的一面。但許多人都想不明白。他們覺得,以禮待人就是虛偽、顧及別人心情就是做作、有不滿要立即表現出來、壓得別人不敢說話才顯示自己最牛!或者我心情不好,活該他撞在槍口上。
這和動物的本能行為有什么區別?
不!還不如動物。
動物本能地清楚自然法則,不遵守就是死路一條。我們的社會以法律約束,不允許隨意傷害別人。于是隨意的遷怒與不尊重便四處蔓延:你動作慢、我罵你;你我理念不合、我罵你;甚至是無緣無故的,我不痛快了,拿你出氣,反正咱倆估計也不會再見面了。你能把我怎么樣?
我不能把你怎么樣!我也不必把你怎么樣。
我們真心相交的,是現代社會能夠控制自己情緒、能夠以理性壓制動物性的“人!”,至于那些穿著人類衣服,卻以動物本能自豪的“人”,又何必多花時間?
8
你以為你是真性情?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