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在想干嘛不把“口味”換成“品味”,我是覺得換成后者有裝逼嫌疑。
這兩天讀了采銅老師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和一個簡書新秀,ID是“去年的茶”的作品(之所以說作品,是因為他的一本新書還未出版)。給我感觸很深就是閱讀和戀愛一樣,講究口味。其實但凡形成文字面對讀者,表示作者還是花費了心血,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筆耕不輟熬成的作品,像是作者孕育的孩子,心心念念與讀者見面,又惴惴不安怕不夠惹人愛。因此我不想評判作品的好與壞,只能說它對不對我的胃口。
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層次的人喜歡的書籍不同,就好比看“非誠勿擾”,不同的男嘉賓所喜歡的心動女生各異。有人喜歡邏輯思維強的干貨類,有人喜歡正能量滿滿的雞血類,有人喜歡文筆細膩的抒情類……就好比有人喜歡御姐類,有人喜歡蘿莉類。
可以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我一眼就愛上了“去年的茶”的文字,看完了他在簡書的所有文字,刷完了他公眾號的所有文章,還不過癮,于是入了他的粉絲群,加了他的新浪微博。他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流沁入你的心田,在眾多雞湯文里如出水芙蓉顯得清麗脫俗。從作者的照片和字里行間判斷是一個靦腆有些憂郁氣質的年輕帥小伙。某些文章情感略顯青澀但對文字的駕馭卻很純熟,遣詞造句精準卻毫無雕刻堆砌之感。正如他自己所說:很享受這種文字的排列組合,會因為想出一個句子去百度,如果有原句會失望,沒有就會欣喜。我覺得他在文字上應該屬于天賦異稟的一類,然而他之前卻有好幾年的時間閉關修煉,不問世事,只與書為伴。也難怪,屏蔽了現實社會的喧囂和文字謀生的熱鬧,他的文風獨特,他的風骨迥異,很有文人氣質,相信隨著寫作技巧的精進以及生活閱歷的豐富,會成為一個大家。但是也怕如此浮躁的社會會把他變得小眾,但是并非小眾就不優秀。
相比大家都在爭相閱讀的《精進》,我卻怎么也喜歡不上來。但是我還是靜下心來讀完了,當作是磨練心性,也怕是沒有讀到精髓不能妄斷。不能說采銅老師寫的不好,里面信息量很大,是工具類書籍,涵蓋了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成功七個方面的精進路徑,只要依循書中的方法反復磨練,便可以日益精進,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找到實現自我的那條成功之道。但是正如“去年的茶”所說“我總是不敢給人家傳遞什么價值觀,因為我知道那不一定正確。我不敢寫工具文,以高人一等的姿態教人家該怎么做,我覺得這,不僅自負,還很盲目。誰規定人這一生就必須有什么習慣才能成功?誰規定不讀哪本書就此生遺憾?甚至,誰規定不上大學就砍掉了一半人生? 其實我特別討厭這種說教的口氣。讀書人,有個毛病,自命清高,總覺得自己看透世事,有一種精神上的優越感,覺得自己的觀點犀利準確,對方不聽是愚昧的表現。 我反雞湯,首先反的就是這個自以為是的態度。我覺得文章要給讀者留一個選擇,而不是簡單的對錯。大家智力都差不多,都有選擇的能力。”
現在工具類的書籍很受歡迎,我會讀一些,但是喜歡不上來。就好比你給我介紹一個很牛逼的對象,學富五車,博士學位,能力出眾,我出于好奇會去見面,會去交談,但純屬滿足好奇心,我就想看看你們次次都夸,人人點贊的對象究竟是怎樣一個神的存在。但是,我們見過一面后絕無下文,當然可以說是男神也沒看上我,但是我確實對他沒看上眼。也就好比那本書我沒讀懂,但就我而言確實沒走心。
閱讀就像談戀愛,遇到對的書籍就好比遇上了良人,不惜花費時間金錢都想和你在一起,捧在手里,放在枕邊,怎么看都喜不自勝,要我為你寫情詩(書評),下筆如涓涓細流。遇到不喜歡的書籍就像談一場無疾而終的戀情,翻過寥寥數頁,便再無下文。
愿我們都能讀到心中所愛,閱讀長情,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