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前抑郁
從懷孕期就聽說各種產前抑郁,產后抑郁。
產前抑郁主要是因為孕晚期休息不好,以及對生產的恐懼。
那時候剛好出了產婦因為疼痛從待產室走出跳樓自殺的大新聞,越發加深了我對生產的恐懼。不是單單怕痛,更多的是,怕出現大出血,怕羊水栓塞,怕就這么掛了。
于是我跟我老公說,我怕。我老公一句,這有什么怕的,這是生命的自然規律。
自問是一個很堅毅的妹子,但是那一刻,不被體諒和不被理解,讓我更加難過,內心的抑郁更加嚴重,腦海里想著如果自己掛了,小孩活著,老公會不會內疚,會不會娶別人,孩子會不會受到別人的排擠……
于是,我開始研究哪里有給男人體驗十級疼痛的,(最終因怕和老公再沖突,所以沒執行)還寫下了一份遺書,托給一朋友,說如果出事,把我器官捐獻了。
Ps:孕婦后期的休息很重要,本身身體的不便導致睡眠質量不好,而缺少休息,更加導致激素分泌,而產生抑郁。同時當孕婦表示對生產的恐懼時,站在她的角度給于她信心和鼓勵。千萬不要覺得她小題大做,千萬不要說,類似于大家都這樣生這樣的話,否定她的感受。
二、產前對產后抑郁的預防
因為看了太多產后抑郁的事,而大多數矛盾都是因為婆婆照顧月子產生的。所以我事先就強烈要求月子由自己媽媽照顧,而且事先給她科普各種育兒觀念,比如月子期間可以洗頭洗澡問題,比如不搖晃寶寶,不要總抱著寶寶等。
當時我爸提議讓婆婆過來做做飯什么的,減輕媽媽的工作量,被我一言拒絕。本身兩代人就很多育兒觀念的不同,再加上兩個原生家庭不同的生活習慣,觀念。湊在一起,只會越幫越忙。這就好比,一個和尚打水喝,兩個和尚挑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很多事情,并不是人越多越能解決問題,而只會更亂。(至今,我很慶幸當時自己堅持只讓媽媽來照顧月子)
三、產后抑郁
經歷了12小時的疼痛,當孩子落地那一刻,真的沒有什么母愛泛濫,只有無盡的疲憊,很想睡覺,但是各種操心,手忙腳亂,傷口疼痛,讓人無法入眠,基本上經歷了48小時無眠狀態,之后睡眠也僅僅是幾小時。
婆婆和公公,在得知我進產房時就趕過來了,生產完,因為寶寶一直睡覺,不怎么吸奶,所以我遲遲不見有發奶的跡象,這可急壞了我媽媽和婆婆。開始用奶瓶給寶寶喂牛奶,而且各種要我吃下奶湯,言語中充斥著,沒奶可怎么辦之類的。
而這正正和我知道的育兒觀念不同,用奶嘴喂奶容易有奶嘴混淆癥,寶寶會更不愿意吸奶,而沒有寶寶的吮吸,開奶就更難。這是個惡性循環。
而身邊人,對寶寶的擔心,對我的“指責”,更加讓我覺得內疚和自責,越發的不良情緒,也促使下奶難。
PS:產婦這時候更加渴望的是身邊的人給于支持,信任和鼓勵,而不是關注點都在擔心寶寶上。
當時我已經意識到這樣不行,然后自己跟媽媽說,也讓老公跟婆婆說,不要再說我沒奶了。醫生也建議讓寶寶多吸吸,原本事情告一段落了,但是卻有個不識趣的老公。
大晚上的看到寶寶餓了哭鬧,我試著奶喂寶寶,但是我家寶寶性子急,一口吸不到就嚎啕大哭。旁邊老公就對著寶寶開玩笑的說,我家寶寶聰明著呢,知道吸得是假奶。
假奶兩個字,像針一樣刺進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