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東北人,上海離我從小長大的家長有2000多公里。我的小學、中學、大學都是在東北讀的,所以當時學校招聘的時候我就特別想去南方的城市看看,當時還沒有出現那個老師辭職去看世界的新聞,不過她的那句話倒是很適合我當時的想法“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至于南方那么多城市,我為什么選擇上海我也不太清楚,這里沒有我的親人、朋友,但當時卻是認定了上海這個城市,最后我也如愿到了這個金融城市。
第一次來上海是在實習的時候,這段時間工作的地方和宿舍離得很近,上下班步行15分鐘就到了,平時出去玩的時候地鐵也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上海的地鐵分布也是比較全面的,所以出行很方便,不過由于我實習工作的特殊性,一般出去玩只有周末的時候會有一些擁擠,平時出行也都是很寬敞的。出去玩回來晚的時候看到很多人會在地鐵上睡的昏天暗地,那時候還是不理解的,怎么會困成這個樣子。總之第一次來對上海地鐵的印象只停留在一個出行的交通層面上。
對上海地鐵真實感受是在我第二次來到上海的時候。這次來是要真的開始在上海奮斗的吃苦生活了。7月15號來的上海,拎著大大的行李箱擠地鐵,這個時間正是上海最熱的時候,因為早些時候有同學就在這里找好工作了,所以我是去投奔她,出了地鐵口我就聽到了聒噪的蠶鳴,他們的響亮的叫聲好像在向我宣告現在的溫度有多高。同學來地鐵口接我,到了她住的地方才真的是好好休息了一下,因為我票買的比較晚,所以我是坐了25個小時的硬座來的這里。基本安頓好了自己就開始找工作了,今年有749萬的畢業生比去年大家一直在說的最難就業季還多了20萬的畢業生,不過今年除了我們自己好像大家不是很關心我們。簡歷是早幾天就開始在各大招聘網站上投遞過了,每天都會到9點按時刷新,有幾家的人事回信,所以就開始了跑面試之路。每天早早出門因為這樣就可以一天面試兩家企業了,上午10點左右面試結束后簡單吃點什么,就開始做地鐵去另一家面試。
這么頻繁的乘坐地鐵,每天跑來跑去也真的是理解了每天在地鐵上的人們為什么這么累。最后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楊浦區,但我朋友住在閔行區的一個小區,這么說你可能沒什么具體的概念,讓我給你細說一下我每天的行程:6:20起床,6:50出門,坐浦江20路坐十幾站到終點,再轉乘地鐵八號線到老西門再轉乘地鐵10號線到江灣體育場出不多兩個小時的車程,每天往返加起來差不多70站。6:20出門8:20到家。我也從此過上了擠地鐵的生活,早上因為是在起始站坐車,為了能有個座位我一般都是排在黃線最近處,如果這趟車沒有搶到座位,就任性的等下一趟,能搶到座位你不但要離門最近,速度也是一個必備條件,不要太猶豫,認準了哪個方向的座位就要直沖過去。一般轉乘10號線的時候就不會有座位了,下班的時候正值下班高峰期,有座位就不要想了,有事時候甚至要人挨人擠進去。而且住的遠的人遠遠不止我一個每次回來做完地鐵轉乘公交的時候排隊都要排在100人之后了為了有座位要等兩趟車。
今天分享了一下自己在上海的真實的生活狀態,相信這不會只是我一個人現在所經歷的,也相信我們不會一直都這樣,努力奮斗我們會生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