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齊眉幾上元,金吾不禁有晴天。年年長愿有此夜,明月隨人一樣圓。
01
唐朝我最喜歡的詩人是白居易。我非常喜歡他的《長恨歌》和《琵琶行》一個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一個是作者與一個青樓賣唱女的故事。
記得上中學的時候總是喜歡《琵琶行》,因為那個意境太美了。我常常背著笑著,笑著背著。不知不覺就背完了全詩。
我不知不覺的腦海里還出現這么一幅畫面: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在一個長滿蘆葦的碼頭,清風輕輕吹動,蘆葦隨風飄蕩。
一艘陳舊的客船之上,一盞煤油燈,一個繡著牡丹圖案的坐墊之上一個三十多歲的風塵女子,面色蒼白,雙腿微屈。雙手抱一琵琶輕輕彈起。琵琶聲時而低沉時高昂。
一個頭戴長冠的白發(fā)蒼蒼的老者,站在碼頭,人正閉眼傾聽,時而皺眉,時而哀嘆。仿佛,這琵琶聲訴說的是自己的悲慘的遭遇。
那站在碼頭的人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那彈琵琶的人是長安一風塵女子。
02
其實,我還知道民國一個青樓的女子喜歡彈琵琶彈的極好。她就是我國著名的山水畫家―潘素。
我非常喜歡這個女子,照片中的她,一襲黑色無袖旗袍,襯托出她挺拔的軀體,靜靜而立宛若一朵黑色的蓮花,靜靜的綻放。她面容沉靜從容,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身后一樹梅花卻傲然盛開。
潘素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她自幼喜歡彈琵琶,這讓她有一種古代女子的氣質。
可是,注定傳奇女子都要用經歷填充傳奇,十三歲那年,潘素被賣入青樓。民國女子中,被賣入青樓的還有一個叫小鳳仙。
同樣出生在一個時代,同樣流落風塵,同樣遇到了喜歡的男人。可是,結局卻一點都不相同。小鳳仙一個人孤獨終老,潘素和愛人相伴而終。
這就是命呀!又能怨誰呢?自己的選擇,結局就要自己承受,不管是否隨人意。
那一日,潘素在彈琵琶。時而低沉婉轉,時而鏗鏘有力。讓人的心不知不覺的隨著聲音的高低而波動。
我突然想起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詩句: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
一曲琵琶彈完,余音繞梁。讓客人如癡如醉,真想說一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民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更是大加贊美。張伯駒沒有想到在風塵之地會有如此清新脫俗的女子,當真是一見鐘情。
隨即寫下一對聯:
潘步掌中輕,十里香塵生羅襪;
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張伯駒,風流倜儻,非常有才華。潘素也是芳心暗許。雖然,郎有情,妾有意。可是,卻不能在一起!
因為,一國民黨將領與潘素已經有了婚約,那將領知道后,大發(fā)雷霆,隨即軟禁了潘素。張伯駒心急如焚,可恨自己不能救美人。
四處奔波,找朋友終于救出了潘素。從此,她不再流落風塵,孤苦伶仃。有了一個愛她的人。
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唯有以身相許。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那一年他們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他們結婚以后的一個甲子,夫妻二人風雨相隨,不離不棄。生不能在一起,死一定要同穴。
03
結婚以后,他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潘素小的時候有一定的繪畫天賦,可是苦于沒有良師,所以遲遲沒有得到好的指導。
嫁給張伯駒以后,張伯駒帶著潘素遍訪繪畫界的名流,接觸的很多都是繪畫的大師,潘素也拜繪畫界的前輩為師,畫技逐漸精湛。
潘素需要學習的是山水畫,畫畫需要很先接觸外形,然后在腦海中形成畫面,然后在畫其神。(個人淺薄見解)。
此后的時間,為了讓潘素接觸更多的資源,夫妻二人游歷中國的名山大川,歷史古跡。
他們曾看過高大雄偉的泰山,體驗過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也曾去過風景如畫的麗江。看過滿天飄飛的雪花,淋過淅淅瀝瀝的春雨。
就這樣夫妻二人,形影不離。他們的感情在旅行中逐漸深厚,潘素的繪畫技巧也更加的具有形神。
幾年以后,潘素已經是圈內有名的山水畫家。辦畫展,跟畫家交流,和名家合作,這其中就包括張大千。
你害怕孤單,我害怕將就。
04
兩個人能長久的維持一段婚姻或者感情,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是非常重要的。張伯駒的書法,寫詩也很厲害。旗鼓相當嘛。
張伯駒非常喜歡收集文物,特別是古代的名人字畫,書法名帖。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不管多貴,多么的艱難,他都會買下來。
我突然想起了,宋代的女性大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夫妻二人一個是詞人,一個是金石收藏家。他們二人特別喜歡古文物。唯一遺憾的是生在兩宋交替的時代,戰(zhàn)爭四起,民不聊生。
丈夫先死,李清照一個人流浪,途中丟失很多文物。這一點很是很遺憾的。
一次,張伯駒看上一件文物,想要買下來珍藏。可是,他們已經沒有多余的閑錢了。能維系家庭開支就不錯了。張伯駒給潘素要錢,潘素不給,他就像一個孩子一樣,在地上撒潑,跟個孩子一樣,最終還是潘素賣了自己心愛的飾品,張伯駒才如愿以償。
民國著名的伉儷很多,可是從一而終的,沒有出軌的很少很少。我寫了三十六篇,我都能數的清楚。
可是,張伯駒自從有了潘素,就再也沒有風流過,也沒有四處惹塵埃。這么一個才子能從一而終的愛一個人真是太難得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張伯駒去世,享年八十五歲。
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六日,潘素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現在看看這一對已經消失在人世的情侶,仍然會覺得溫暖,會感覺到愛情婚姻的美好。他們仿佛從時光深處,互相攙扶,緩緩而來。
愛像水墨青花,何懼剎那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