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瑜在朋友圈發了幾張圖片,是周杰倫要來沈陽開演唱會了,可是售票系統屢屢顯示“座位已被其它用戶鎖定”的字樣。她說:“喜歡他九年,到如今連張票都搶不到,那些惡意囤票的人真的太煩了!"我安慰她說下次再買,她說你不懂,我是怕以后自己沒有機會,沒有時間再去追他了。我懂。
其實你追逐的不是那個明星,而是他承載著的你的青春。
中年人和小孩很少有人會追星,青春四溢的青年是追星一族的大多數。很多時候你稱之為偶像的人,是因為他們身上有你想要追尋的影子,有你無法達及的幻想。他的某首歌唱進了你的心里,他的某段話正是你所想。你說你愛偶像,其實你是愛著你的青春。只有在青春期,心靈恰好達到成熟,肩上恰好沒有過重的負擔。你剛好可以聽懂那首歌背后的故事和深意,你剛好不用顧慮前程仕途,柴米油鹽。
我也曾為了自己偶像的新歌熬夜投票打榜,為去一次他們的演唱會背著老師家長逃了幾天的課。我被我媽用一個時髦又諷刺的詞形容,“腦殘粉”。我很不喜歡這個詞,太多人不分青紅皂白地把這個名字冠在我的頭上。我是腦殘嗎?你見過說話順溜不拖沓,活到二十多歲還好好的腦殘嗎?可喜的是我去過偶像的演唱會,身邊是一個個活力四射的少男少女。不懂的人是永遠體會不到那一望無盡的“皇冠海”帶給你的震撼,那五個大男孩在面前的舞臺上盡情舞蹈,深情歌唱帶給你的感動。那是我們共同的青春盛宴。
如今卻再也沒有了當年的勇氣肆意逃課只為見一次偶像,學校廣播里放起他們的歌,也不會像很久以前一樣激動地“嗷嗷”亂叫,抓著朋友的胳膊激動地喊偶像的名字。我曾為了反駁我媽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追星說明我還很年輕,他們是我的青春,有一天如果我追不動他們了,我的青春也就快到尾聲了。“現在想來,挺傷感的一句話。
當你看著那個平凡的人從跌倒再到爬起,看著他從幼稚變到成熟,聽著他飽含深意的歌曲唱著歲月,那是他的青春往事,也是你的。有許多已至中年的人聽見”哥哥“——張國榮的歌曲依然會淚流滿面。淚里摻雜對偶像的懷念,也有對逝去青春的緬懷。
沒人有資格批評諷刺追星的少年,而當事人也不用在意。你怕什么,一代一代的人都有崇拜的偶像跟著他們的腳步淌過青春的河流。你怕什么,反正韶光正好,青春還在,能盡興都就盡興多久。等有一天我們被被俗世的煩惱纏身,偶像也會消失,青春也將老去。愛他們啊,就是愛年少的那個自己。
《last dance》里有這樣一段譯文歌詞:”音樂依然在流淌,在這里等待著你,請給這樣的我機會,拜托就一次,一定要我跟我約定,應該不會太久太遠。“好,我和你約定,與青春約定,你可一定要再次出現吶。那首關于青春的歌還沒有唱完,我怎么舍得忘記,你怎么舍得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