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的特點:
1.?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或行為問題一定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有關;
2.?滯后反應。例如,15、16歲發生的行為問題其心理問題發生在12、13歲甚至更早;
3.?心理發展有關鍵期,錯過關鍵期不好管了。
二.成長與發展的階段和心理發展內容
1.?依戀期是教育的最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家庭教育最重要。
2.?青春期時人最容易出事的一個時期,是犯罪的高峰期。
3.?未成年時出任何問題,父母都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其矯正。
4.?性格發展較于智力發展更為重要。
三.依戀期
(一)情感發展:
是一切心理發展的基礎。
人在出生初期是很無助無能的,痛苦的解除來源于其撫養人,是其快樂體驗的來源。
半歲之后,最早出現的情感發展是認人(相貌,聲音,氣味),依戀產生,撫養人由此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會直接影響撫養人對孩子的控制力。(不是靠嚇唬)
*?人和人的關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現,而需要的滿足一定和他人有關。在滿足的過程當中建立情感。
因此,孩子在一歲半之前應該由父母親自帶。
(二)言語發展:
真正有愛的撫養一定是嘮叨的,嘮叨的撫養孩子說話早。
(三)社會性發展:
受言語發展影響,孩子外向愛說話,善于與人打交道;
(四)認知發展
1.?社會性發展決定認知發展(社會行為認知);
2.?拋開先天性智力因素,專注力較強的孩子(往往內向寡言)有助于認知(智力層次的認知)。
情緒控制:嬰兒早期不舒服時如果得不到緩解,會愛哭易激動,被悉心撫養(對孩子的需求高反應)的孩子情緒較為平和。
(五)觀念發展:
觀念在人的潛意識中,是后天形成的,主要是由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以及父母灌輸。
例如:
Ex:臟凈,害羞,貪念,是非,死要面子
觀念對人的影響非常重要。為人父母正派孩子不會出現很大問題。
?(六)性格發展: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會行為方式。
社會行為方式是指一定與他人相關,但觀念不一定與他人有關。
例如以下性格(有觀念在其中):嫉妒,家庭觀念,尊重女性,尊老愛幼
行為方式包括:
智力行為(例如:學習好壞)
氣質行為(例如:脾氣好壞,脾氣急緩)
觀念和信念行為(例如:做事有沒有道理)
社會行為(一定和他人有關:善良,熱情,寬容,自私,殘忍,冷漠等)
家庭觀念:懂事不懂事完全在教育;早年做家務事,為家庭分憂,參與家中事情的討論,幫助解決家中困難。
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6歲以前,因此,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
人的看法和認知一生都在變,但是性格不會變。
1.克制任性,防止壓抑
六歲之前要對孩子說“不”,
練習方法:如果孩子哭鬧,滿地打滾,不打不罵,看著他(別走開),然后看著他哭,直到他哭累了,給點愛(擦擦臉),問他“還哭嗎,沒哭夠,接著哭吧”。告訴孩子:“如果你哭鬧起來沒道理,哭鬧是沒用的”。
“如果你想要達到目的,你可以說服我,我們可以一起討論”:3比1的比例,每三次可以滿足一次,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說服力,還可以防止壓抑。
?2.學會控制
父母不在身邊時,孩子的自控能力
練習方法:好吃的東西,3天給一次,堅持半個月到一個月,這回你先不吃,讓孩子自己保留3天,3天后,加到3份;如果吃了,3天之后就沒有了。培養起自制能力。
克制沖動,耐性
?3.學會忍耐
練習方法:吃飯的等待與控制
孩子下午4-5點餓,要等到大人一起回來6點多吃晚飯,大人不動筷子孩子不能動。人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饑餓。只有自己痛苦,才能體會到別人的痛苦。
?4.防止自私
正確的做法:為家里分擔,否則會變得自私;錯誤的做法:好好管理自己,不用管家人
練習方法:分擔家務,一起討論家事;
心里有家人,吃東西要先給長輩
5.經歷挫折
意志力不是來源于智力,而是靠體力磨練出來。
練習方法:拉鏈,鍛煉,建議游泳,要孩子記得被淹時拼命掙扎的意識“只要撲騰,總能活下來”。
以上均要在6歲之前反復練習強化,越早越好。
心理問題可以倒推,一環扣一環。
比如兩面派,撫養人管教不一致;
偷錢:16歲之前偷過,家里沒管;
四.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
?青春期,又叫性功能發育期,也是心理反抗期。
該階段是早期教育缺陷補救期,未完全定性,21歲之后就基本定性了。
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峰期,英國做的調查:14歲:礦學高峰;15-16:成癮:網絡或毒品。
兩個變化:
生理:身高(視覺優勢),性發育(排精,月經)
心理:獨立性,自尊,逆反,結伴,幻想,性意識覺醒
?(一)心理變化表現:
獨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標新立異,回避父母干涉,少談自己事情,煩嘮叨,尋找自己信仰,離家出走;
自尊:自尊心強,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逆反:懷疑以往未經驗證的警告,對以往權威的否定,對著干;
結伴:不再向家庭和老師求助,而選擇同齡人。如果孩子結交了壞孩子,有可能是因為有人在欺負他,所以結交壞孩子尋找安全感,家長要多觀察,多了解;
幻想:(原因)想象力的思維發展,而社會閱歷不足,靠小說或網絡彌補想象力的不足,導致幻想;
性意識覺醒。
父母要做到,要改變教育方式
(要理解孩子;對孩子要像治水一樣,要順流引導,而不是強賭;注重生存教育,而不僅是考試教育;要了解孩子喜歡什么、擅長什么;要先肯定孩子,才能和孩子交心;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保持家庭中良好的異性交流,做出榜樣;父母要眼光比孩子看得更高更遠,要講究說話藝術):
1.?要改“要求和命令”口氣變“商量”口氣
多觀察,少嘮叨,點到為止,比如:“那你自己看著辦吧”,不要說“你必須承認你錯了,你一定要怎么怎么做”;“自己決定,是不是怎樣怎樣更好?”。
2.?要將孩子視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
要用平等的態度,將孩子視為自己的朋友。
3.?讓孩子“參與”家中的大事,讓他分憂與分責
家中出現困難(即使不需要孩子來解決),也和孩子一起討論,先聽聽孩子的意見,讓他學會參與和分擔,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4.?善于從孩子的態度發現自己教育方式中的問題
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培養陽光的孩子更重要,人的成功在于性格。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性發展,而不是僅智力的發展。要經常關注孩子,問問:“上學快不快樂?有人欺負你嗎?老師對你好嗎?有沒有想跟爸媽說的話?”
5.?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家庭背景
例如:孩子過生日時,讓孩子帶好朋友來家里吃飯,聊家常,觀察其好朋友的品行和打聽其家庭背景。如果對這個好朋友感覺不好,家長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見,說清楚感覺不好的原因,問問孩子是否認同,讓他自己考慮。如果孩子想擺脫一個壞朋友而無法做到時,家長要及時發現,并且幫助他。多交流,多關注。
6.?要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向,盡可能地與其共同欣賞,再引導他的興趣
網絡成癮時,首先態度上要共同欣賞,不要一味否定,再予以引導,報個乒乓球班,與孩子打比賽,一起出去活動,一起玩,多樣化游戲!孩子網絡成癮,是因為先出現了心理問題,感覺單一導致。知識不限于書本,對孩子向社會開放;交朋友;學習體育音樂,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可以避免上癮,并且彌補想象力的不足。
7.?要給孩子以信任!
給孩子建議,但不要讓他強制執行,靜觀其變,相信孩子能夠克服。
8.?為他的善良、成功、負責表現而驕傲!
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1.早戀問題:
如果發現孩子早戀,不要偷看了孩子的東西再批評,裝沒看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禁止。
如果孩子告訴了家長,可以恭喜孩子,有人喜歡或者喜歡別人是好事,說明孩子有愛心有魅力,但是還不到可以負得起責任的年齡,將來你會不會變?不阻止他,讓他看到他十年后的樣子,是否愿意結婚就不再深造學業了。
充分信任,把握分寸。
對于女孩子,要告訴她談戀愛可以,但是不可以把自己輕易給別人,不是賤價處理的貨品。
適當時間和孩子討論:戀愛和結婚是什么關系;什么是真愛,怎么看一個人愛不愛你;戀愛是美好的,但是要保持一定距離,什么是危險不可以做的事情;通過動物世界了解什么是性交,不回避該話題。
根據年齡特點,初中時可以講性別魅力,高中時可以講人類性史話,讓他們知道人類性的發展,為什么和道德法律有關,財產繼承權、近親結婚等,用科學和歷史的態度適度講清楚。
5個課題:性意味著什么;性別魅力與修養,性別魅力與社會交往;道德法律同行的意義;生理知識。
父親要和兒子討論媽媽的優點,當初怎么看上媽媽的,什么品質是女孩子的好品質;同理,媽媽要和女兒討論爸爸的優點;引導孩子挑選異性的眼光;要跟孩子講結婚后,一年以后再要孩子,先要過渡一段時間,看看彼此是否真的合適。
交流方式:可以用文字交流的方式代替直接說;如果面對面交流別扭,可以帶孩子去散步時說。
2.自殺傾向
和孩子討論人生的真諦,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例如,“你上學,我跳樓,你怎么辦?”
和孩子討論生命的意義:人生最寶貴的是什么?為什么寶貴?如何保護我們的生命?
(1)健康,遠離不健康的東西;
(2)自由、守法;
(3)情義,有情有義,生命有色彩。
(4)責任感;你怎么對待別人,別人就怎么對待你。
(5)里程碑的紀念日:孩子的14歲、16歲、18歲生日。
14歲:孩子自己負責,不拿別人東西,不殺人放火;
16歲:開始讀法律,有法律意識
以上內容整理編輯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bb12a0102y0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