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對吳軍老師-----吳軍谷歌方法論,笨人VS聰明人一系列文章的總結與思考。這幾篇文章是圍繞一句話“上帝喜歡笨人”展開的。
此處所說的笨人,是意識到自己能力有限,認識到自己的邊界,做事提前準備;且不追求各種取巧方式,以獲得更大成果的人。此處所說的大道,是指我們宇宙中的大道,冥冥中那種規律。
意識到自己能力有限,并不善于應付各種復雜局面,只能事先安排好,到時候按部就班做事情。不因為已經有了各種高科技的工具,而認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為何“上帝更喜歡笨人”?
吳軍老師論證這句話“上帝喜歡笨人”,更多是從他個人自身的經歷出發:
1、投資沒有用各種輔助工具,而是用著看起來笨拙的手工管理。但因為進行手工管理,對自己做了很好的投資訓練;因為手工管理較慢,使得自己不能關注太多股票,更關注長遠的利益。相反,那些頻繁投資的人反而沒有取得很好的投資效果。
2、掛號信等,經常專門跑一趟,而不是出門順道去寄。雖耗費他一些時間,但不使他遺漏。
3、明明有很多省錢的方式,基本不去用,免費的東西也不去拿。因為這個習慣,自己不至于在促促銷的時候浪費錢買許多沒用的東西。拒絕明顯省錢的方式,不拿免費的東西,因為獲得任何東西都是有成本的,貪小便宜可能會付出更多的心理、時間成本。
4、做生意,做小生意時價錢差不多就得了,不討價還價。雖少了很多財富,但也讓自己免去不快。讓利與生意伙伴,讓自己有了長久穩定的朋友圈和生意源。
5、出門前留夠時間,活動安排提前好幾個月。提前做計劃,是因為自己不善于應付各種復雜局面,只能事先安排好,到時按部就班做事情。雖笨拙,但好過事情失敗,給別人的印象不好。
6、這世上永遠不缺聰明的人,只缺少傻子。笨人,雖不能像聰明人那樣時時獲得眾人的贊嘆、欽佩,但能夠得到自己的應得的生意伙伴。作為常人,我們更喜歡跟笨人做生意,因為心理有份保障,無需去防備,這個人誠懇踏實,會保證自己的利益。
7、作為領導,是不會喜歡在面前耍小聰明。
????當然,認為自己很精明,裝傻亦是不可取的。我們在才智、經驗高于我們的人面前裝傻,別人一眼就能看穿。就算看不出,自己裝傻,時間一久,也會讓自己自相矛盾。我們傻一點,別人看得透,才放心,做生意、做下屬、做伙伴皆如此。
無論是人還是計算機做事情,都不在于開了多少頭,而在于結了多少次尾。一個人接受信息的帶寬其實很窄,因此難以同時完成幾件事;并行處理幾件事,還不如專注地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不至于忘記或者半途而廢。
總而言之,做人做事傻一點,畢竟有所得。高估自己的能力,最后做事情反而沒有結果。
9、笨人威靈頓VS拿破侖的故事,威靈頓知道自己沒有拿破侖那樣的天賦和感召力,所以從來不指望自己的部隊在戰場有什么士氣,因此他在每次戰前都事無巨細安排好每一件事情。因此,在軍旅的后半生,沒有因為自己考慮不周而出什么差錯。 既然不是拿破侖那樣的天才,就不妨學威靈頓當笨人,用笨方法做事情。
如何避免成為耍小聰明的人?
除了要承認自己并非聰明人,踏踏實實采用笨方法行事之外。另外,如何避免自己成為耍小聰明的人?
做事想著“重復博弈”,做人想著“冗余信息”,掌握這兩點,就不至于去耍小聰明。做事想著“重復博弈”,看重長遠利益,因此知道耍小聰明賺不到錢,且會導致別人下次不和你合作。做人,想著冗余信息,為了減少不確定性,增加信息冗余,就能讓別人清晰地知道你的想法,信任你。
個人感悟:
所有道理都有適用邊界,這個道理也是。我想,“上帝更喜歡笨人”并不適用于天資聰穎之人。最近正在讀《血腥的盛唐》,發現歷史上如唐太宗李世民、拿破侖之類的天縱英才,正是在危急時刻,相信自己的判斷,采取冒險的策略,才獲得耀眼的輝煌。當然,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笨人,這句話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坦誠地說,我以前很多時候都是那個自以為聰明的人,回想我大學一些表現很差的事,基本都是自己自以為是,事前懈怠準備不足造成的;在不熟的人,盡耍小聰明,結果自討尷尬。相反,大部分那些我沒什么自信的事,事前進行大量準備,反而沒什么差錯,而且常有出乎意料的表現。
讀過文章,捫心自問,我并非聰明人,是一個有很多局限的笨人;作為一個這樣的自己,以后真的得做人不耍小聰明;做事前知道自己的邊界,清晰自己的實力,提前準備好應對的方式。承認自己并非聰明人,老實說,我挺高興的,相比以前那個不知邊界的聰明人,現在這個知道邊界的笨人更成熟,更能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