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家鄉白沙村,它是東石沿海的一個小漁村。原本是一個島嶼,據史料記載:因島上沙子綿延不絕,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白光,故名白沙。沙質的土地滲透力強,不易留住水份,決定山上的農地以旱地為主,農作物品種比較單一。經過幾代代農民的種植經驗,總結出了2個品種:地瓜和花生,適合在沙質土壤生長。沙質的土壤、略咸的水源、再加上吃苦耐勞的農民,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使得沙地里生產出來的地瓜,煮熟后由塊狀呈松散狀,入口即化;花生脆而不硬,香味濃溢,口感異于其它地方。因此,白沙地瓜和花生,在東石鎮一帶擁有比較好的口碑,成為村民廣泛種植的經濟作物。
? ? ? ?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于白沙村的村民而言是山海通吃:既下海討吃,也上山耕作。下海勞作需要耗費較大的體力,有時還需要投入大量物力,因而從事海上勞作主要以男丁為主。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家里的一畝三分地,就自然而然地落在母親身上。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母親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旱地里,海里只從事種植海蠣的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田間勞作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由于沒有時間限制,不必擔心何時漲潮、退潮,母親可以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從容耕耘天地間。
? ? ? ? 聽母親說:花生有兩季,生長周期4個月左右。一季是農歷二月份,大致是春種夏收。一季是農歷六月份,可以說是夏種秋收,俗稱“冬花生”。母親主要種春季花生,偶爾也種2季。種花生選種很重要,每年春耕前母親都要把去年充當留種用的花生,拿出來剝殼,這項準備工作從正月就開始了,一般是利用空暇零散的時間來完成的。待剝殼的工序完成后,接下來進入選種的重要環節,母親把紅彤彤的花生倒在簸箕里,然后從中挑選出飽滿、圓潤的花生籽作為種子。選種的事告一段落,就等待播種的時機,根據雨水情況擇機下種。下種時間最早是農歷二月初,最遲二月下旬。“春種”怕浸水,最怕下種后,遇到強降水,不宜下種早,要等到春雨接近尾聲,否則會被淹壞。而“冬種”的生命力強,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花生下種是忙碌的季節,要先給農地翻土,讓泥土透氣,這個工作量視耕地情況而定,簡單一點只需用鋤頭刨土、修飭即可;如果是閑置的耕地或土層比較硬的則要用牛拉犁來翻地。有時為了省錢,或是請不到牛來犁地,母親也會用愚公移山的韌勁,讓土地翻身。把土地修整成一壟一壟后,花生就可以下種了。通常是在壟上用耙子耙兩道溝,或用鋤頭每隔一小步捅出一個窟窿,然后在每個小窟窿里放入2粒花生籽,最后再給種子蓋土。如果土地里有害蟲,這時還要把農藥和泥土攪拌后均勻地撒在地里,把害蟲滅掉,以保護花生種不被吃掉。如此種花生的農活算是忙完了,接下去的時間等待花生長出葉子后,偶爾做一些除草、施肥的田間管理即可。待到5月份花生將要成熟的季節,此時的花生葉子很茂盛,母親常常在兩列花生株之間,扦插地瓜,俗稱“花生地瓜”。這種耕種方法的優點是利用花生葉來遮擋陽光,能有效避免幼嫩的地瓜葉被陽光灼傷、曬死,提高扦插地瓜的存活率。一個月后,待扦插地瓜長出根系后,花生也差不多可以收成了。此時的地瓜幼苗,已經無懼酷熱的太陽,能茁壯成長了。我非常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
? ? ? ? 播種的過程是辛苦的,但內心卻充滿希望;收獲的季節是勞累的,但內心的感受卻是甜蜜的。花生的果實埋在地里。因此,要先把花生株從泥土里拔出來,才能采摘花生。土地如果過于干旱,會增加拔花生的難度,而且可能使部分花生遺留在地里。遇到這種情況,母親會先挑來幾桶水,潑灑在土地上,使地表濕潤,等會兒拔起來就比較省力。或者利用早晨,趁地表還比較潮濕的時候拔花生。收獲花生的季節恰逢三伏天,日出就是火。田地勞作不宜長時間,否則可能中暑。因此,每次上山勞作都是在跟太陽賽跑,你得趕在太陽還沒有升多高之前,完成既定的工作量,然后打道回府。有時候母親先把花生株拔出來,然后用繩子捆綁在一起挑回家,在房前屋后找一個陰涼地把花生摘下來。這種做法不必面對毒辣辣的太陽,但事倍功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們告別燒柴火后,大量的空花生株,堆積在一起成了一種多余的雜物,事后你不得不費時費力把它們清理掉。后來母親很少這樣做,她想寧可自己在地里多辛苦點,也不讓我們幫忙。拔出蘿卜帶出泥,摘花生的過程經常把衣服弄的一身塵土。
? ? ? ? ? 采摘下來的花生要晾曬干,才能長時間貯存。花生晾曬前母親一般先把花生分成兩類,一類顆粒飽滿的,一類癟花生或成熟度不夠的。對于飽滿的花生,如果作留種用的則直接放到屋頂晾曬,而要加工作熟花生,就要等煮熟后才拿去晾曬。煮花生需要用柴火才能達到需要的溫度,在家里沒有柴火灶后,母親會在墻角,用磚、石搭起一個簡易的灶臺,然后找來一個大大的鐵鍋安放在灶臺上。一切準備就緒后,母親把洗干凈的花生一層一層鋪平在鍋里,每隔幾層撒入適量的鹽。據說鹽能增加花生的香度。火候的掌握也很重要,煮太熟,會使花生咀嚼起來太硬。鹽分和硬度直接影響到花生的口感,可喜的是母親都能拿捏得準確。因此她做的熟花生都很暢銷,年年都被預定一空。
? ? ? ? ? 都說農業是靠天吃飯的,好雨知時節,及時雨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收獲的季節則不希望有雨水的干擾。因此,曬花生是一件最揪心的事情,最怕雨這個不速之客來光顧。6月份西南氣流活躍而且經常有臺風來攪局,天氣說變就變,早上可能艷陽高照,下午一片烏云過來,就下起一場陣雨,讓人猝不及防,如果花生淋到雨品質將下降很多,在我的記憶中就加入了好幾場搶救花生的戰斗。晾曬花生幾乎是每天早晨曬,下午日落前收,重復幾次直到花生符合晾干要求,這其中要花很多時間。有時為了嫌麻煩,就與老天爺打賭,今晚不會下雨。沒有把花生打掃起來移到屋內,直接放在屋頂過夜。雖然省了些事,但是這樣的夜晚反而睡得不安穩,總是提心吊膽。半夜里如果聽到稀稀拉拉的聲音,經常以為是不是下雨了。有時不放心,還要起床確認一下,真有點草木皆兵的感覺。記得有一次突發午后暴雨,眼看烏云逐漸吞噬天邊的光,如大兵壓境,我們全家大小總動員,趕緊齊集屋頂,打掃花生。有的用掃帚、有的用畚斗、有的徒手、有的負責把花生裝進竹簍或塑料編織袋。每個人都繃緊神經與大雨賽跑,空氣中籠罩著一種緊張的氣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辛苦收獲的花生被雨淋壞,我們更不想看到母親的心血付水東流。事后我有感而發寫了一首小詩:《午后的一場暴雨》
是誰故意打翻墨汁
把天空染黑
然后一手遮天
讓白天嘗到黑夜的滋味
田間的農民望著低飛的云層
憂愁悄悄爬上心頭
盛夏的果實想念? ? 陽光的味道
即使徒勞無功? ? 也要賭上一把
人定勝天的信念
零星的雨點試探人們的神經
沒有風的推波助瀾? ? 不足為懼
龜兔賽跑的故事
愈演愈烈
木麻黃最先捕捉到風的影子
搖晃著
云片便迫不及待地滑落
一場傾盆大雨
澆濕了大地
也澆濕了
心田
手無縛雞之力的我
只能保持勤奮的姿態
搶救受傷的果實
撫慰純樸的靈魂
? ? ? ? 母親是一位善良、樸實、勤勞的農民,在花季的年紀從井林遠嫁到白沙(兩地隔了4個自然村,相距約9公里,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條件下,已經算是遙遠了)。在母親的心里始終藏著一個簡單的想法:父親外出掙回來的錢,她都一分不動的攢起來,家里有了積蓄才能蓋新房,不被人瞧不起。而她自食其力,耕海種地的收入用來維持家庭的日常生活開銷。正是有了母親的勤儉持家和艱苦勞動,我們才能在我12歲那年搬進新家,兄弟姐妹能完成各自的學業。歲月不饒人,母親抵不過歲月的摧殘,頭上的青絲已不知不覺爬滿了白霜,原本挺直的腰桿也逐漸彎曲,已經變得年邁體衰,不再硬朗,身份也晉升了一級,變成了奶奶。即便如此,山上的一畝三分地卻從未荒廢。我們兄弟姐妹早已成家,衣食無憂,家里的生活也比較寬裕。我們常常勸她不要從事農活了,或少種一些地。她總是說干些農活對身體有好處,自己不愁吃花生,吃不完的還可以拿去賣。你們孩子教育要花錢,還有很多事情也需要錢,我不想增加你們的負擔。母親后面說的這句話才是她的初衷,這點我們比誰都明白。
? ? ? ? 母親把一生的青春都奉獻給了這個家,任勞任怨操持家務,帶好兒孫。盡管古稀之年,仍然沒有享清福的打算:只要我還走得動我就不會放棄農活。母親常說:只要我們安好,她便無憾。可憐天下父母心!身為人子的我們唯有安分守己、認真做事、踏實做人,把各自的小家安頓好,讓她不必為子女的事情操心,才能慰藉母親那顆勞累的心,讓她露出幸福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