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平常一樣,洗簌完畢之后,躺坐在床上,敷著面膜,聽著歌,然后無止境的翻著朋友圈,樓下老奶奶談著家庭瑣事,還時不時哄堂一笑~這個場景好熟悉,好親切~
? ?1、我們家蓋起了村上的第一座樓房
? ? ?爸爸結婚比較晚,兄弟五個,因為三叔,四叔結婚早,五叔最小,爺爺奶奶不免會多些照顧,所以房都分給他們三了,大叔應該是我們那兒整個縣城的風光人物,考了大學,也到了最好的單位,娶了媳婦兒,也升了職,所以也就不需要房子了,唯獨爸爸當兵回來后家里沒有多余的房子了,好在他退伍后回來做醫生,診所地點就在小學旁邊,回來后相親認識了媽媽,外公在那個年代是個知識分子,外婆也是痛快爽朗之人,媽媽更是在當地出了名,既聰慧能干又美麗大方(我長大后還經常聽村里的奶奶形容媽媽,當時一頭黑發,燙染的,皮膚白里透紅,穿著一件淡紫色外套,別提有多洋氣,多漂亮了),外公外婆考慮另外兩個閨女可能都要遠嫁武漢了,只能把媽媽留在身邊,相互有個照應,媽媽想著爸爸工作還可以,同時也能照顧外公外婆,便同意了這門親事,記得媽媽出嫁時候的嫁妝都還是上海老鳳凰的(縫紉機,衣柜,皮箱,沙發,被子,可以說在當時算是非常不錯的),和媽媽結婚后,和爺爺奶奶五叔他們都住在一起,人太多,也不方便,他們便商量著選了塊地蓋起了自己的房子(蓋這套房子的時候爸爸媽媽可沒少吃苦),就這樣,我們家在村上蓋起了第一座房子!
2、我們家的樓房成了鄰居們的避暑山莊
? ? ? ?那會兒不像現在,像父親一樣正當家庭頂梁柱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家種田,閑時在家打麻將,有的也會出去做點兒零工,忙時干點兒農活兒,村兒里人多,有人氣兒,但那時候很少家里有電風扇,甚至有的即使有也不大舍得用,所以,一到晚上家家戶戶都在門口兒聊著家常,納著涼,但離我家近的鄰居,在太陽還沒有下山便挑著兩桶井水潑在我們家樓上,提前讓地面熱氣散去,然后吃完飯,早早地,就趕緊拿著涼席,毛毯到我家樓上占位子,大家并排著一起,大人們聊著家常,氣候,收成,莊家,賣莊家的價格等等,孩子們扯著嗓門兒唱著歌兒,數著星星,悠悠的微風一陣一陣兒的,很是涼爽,即便是露天,即便是樓房,大家依然能安穩的一睡就是天亮,醒來的時候還很是享受~現在想想也不知道那時是為了方便,熱鬧,還是覺得新鮮,反正這種狀態好長一段時間了(不過那時候我們家從來沒在上面睡,可能爸爸媽媽比較講究吧,總感覺讓我們在上面睡怕對身體不好,因為夜間有寒氣)~現在想來,當時大家那種自成一家的氛圍不覺很是溫馨和幸福~
3、樓房陸續蓋了起來,我們一家的納涼
? ? ?后來大家的條件慢慢越來越好了,都變成了一個個復式小洋房,也就再也沒有一群人納涼的時候了,偶爾回有三兩個到我家串門兒,拉家常的,我們也就沒有到樓上乘涼了,改在家門口,每天晚上爸爸負責把冰好的西瓜切好,拿出來,我們吃完西瓜,我,哥哥,弟弟三人,基本上輪流著兩人睡著床,一人用兩個大沙發合并起來,爸爸媽媽則坐凳子上,直到現在那時的場景還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我們三人有時候拌拌嘴,有時候玩兒成語接龍,有時候玩兒歌詞接龍,有時候一起唱歌,肆無忌憚的扯著嗓門兒唱,有時候在天未黑的時候下下五子棋,也有的時候靜靜地聽爸爸媽媽講述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和經歷~蛙鳴狗叫,繁星閃爍,一切如此平常~而我們也是這平常中的一道風景~
? ? ?在那個還不是很大的村莊里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這大自然賦予的一種自然天成的行走的風景線,親近的那么自然,那么和諧,沒有現在的比較,猜忌與防備;
? ? ?在那個壓力還不是很大的年代里,我們這一代過得很輕松,我們有童年,一大群的伙伴兒可以一起玩耍,我們只需要將家庭作業做完就沒事兒了,不會像現在小孩,沒有伙伴兒,沒有陪伴,她們只有手機,電視,爺爺奶奶以及報不完的補習班,有的甚至成為了留守兒童;
? ? ? ?那些如此清貧的時光如今看來卻是如此珍貴,記得,林清玄在<陌上紅塵>里說,時代真的變了,時代的改變使我們檢證出許多事物的珍貴或卑賤,美好或丑陋,只是心的覺受而已,它并沒有一個固定的面目,心如果不流轉,事物的流轉并不會使我們失去生命價值的思考,而心如果浮動,時代一變,價值觀就變了。
? ? ?"活久見",也或許是當我們每天行色匆匆的走了很遠之后,才發現生命最本真的樣子就是每一個即將流逝的當下,未來我們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腳踏實地走好當下路,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去體味快節奏中的人生百態~
今天小滿,背首小詩吧:
夜鶯啼柳綠,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