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磕磕碰碰,歷經(jīng)二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們仍然是不可拆散的一家人。
時光倒回二十年前,又是一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處不過半月,男方一筆訂金敲定,我媽就這樣嫁給了我爸,一入苦海難脫身…
常聽我媽嘮嗑她當初嫁過去的時候,爸家里特窮,三兄弟兩姊妹,我爸老二,特渾,兩位老人也管不住他,二十幾歲依然一無所有,而且那時村子里一棟像樣的樓房都沒有,一副落寞村莊的模樣,比媽媽娘家還落后,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她卻嫁了一戶更窮苦的人家,嫁人那天連婚紗都沒得穿,就普普通通拍了幾張照片作為紀念。我媽這人沒什么特別的,就是與人善,特老實,不愛爭,所以剛嫁過去也沒少受婆婆的氣,無奈只能忍著,關鍵是爸年輕的時候還不太上進,喜賭好玩,還是十賭九輸一類人,又不愛顧家,直到媽媽要生我的時候,連產(chǎn)費都還拿不出來,還是找我舅伯借的錢,農村那時還有個風俗,就是生完孩子回家的路上是要放鞭慶祝的,可是為了生我把錢都花了,連放鞭的錢都沒有了,別提有多苦了,可最苦的還是我媽媽,月子都沒做完就得背著我去干農活,不說生活,起碼得先生存。
在農村差不多一年后,媽媽覺得日子不能這么過下去了,他們要去城里,于是勸著我爸去市里跟著我舅伯學開車,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我們家后來的生活軌跡和我爸的職業(yè)生涯。為我舅伯開車那段時間,一直租住在他家,寄人籬下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過,隨著時間,隨著發(fā)展,一直都是難一步,佳一步在市里打拼生活,生活水平慢慢變好,但是他們的矛盾也累積得越來越多,我爸因為開車結識了不少酒肉朋友,煙酒不離,隔三差五和朋友喝酒吃飯,還是有點渾的,所以媽媽常對他嘮叨,有時候他脾氣還很暴躁,摔碗摔桌子。有一次他們吵架的印象特別深刻,我大概五六歲,那天滿屋子都是碎碗破杯子,我害怕得一個人躲在床邊的角落里哭,從此以后對他們吵架就表現(xiàn)得特別畏懼。
有些事,人真的會一輩子記得
可是他們吵架的次數(shù)也并沒有因此減少,總是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后來,我七歲那年,家里又誕生了一個小生命—我弟弟出生了,給家里也添了不少歡樂,同時也給爸媽加重了育兒負擔,一大家子生活不容易,常常東搬家一塊西搬家一塊的,很不穩(wěn)定。
因為家里孩子多,為了孩子健康,在媽媽的強烈要求下爸爸硬是把這個煙給戒了,再也沒有抽過煙了,這是讓我很佩服他的一件事,這人雖然愛交朋友,嗜酒,好打牌,但是越來越能顧著家和孩子。為了改變我爸,我媽也是沒少吃苦頭,此處真是省略一萬字,千言萬語也寫不盡說不完一個家二十年的生活,他們曾鬧得差點把這婚給離了,但是因為兩個孩子,媽媽依然選擇原諒,遷就孩子,只為一個完整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