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跟我抱怨了個事情,說她的閨蜜在她的宿舍住了一整個月,還沒走。
朋友的工作是下午五點,到晚上十二點,經(jīng)常因為客人的原因所以要到一兩點才下班,然后一星期只休息一天,因為住的是公司的宿舍,所以是和另外一個女孩子合住的,這個是前提。
然后前一陣子,她一個閨蜜說要下來找工作,要暫住她這邊幾天,她就答應(yīng)了,想說也不過幾天嘛。說定以后,很快她閨蜜就過來了。
因為晚上工作得很晚,朋友一般都是睡到大中午的,但是她閨蜜來了以后,就要她白天陪她去找工作,所以她閨蜜一來,她早上九點鐘左右就得起床。起床以后,還要陪她閨蜜去人才市場找工作,面試等等,總之,她幾乎成了保姆。
本以為這樣子的事情大概持續(xù)個一星期也就解脫了,誰知道,有了她這個地方做依靠以后,她閨蜜也不考慮會不會麻煩別人(何況這還是跟同時一期住的地方),這一呆就是一整個月,生活花費也全部是我朋友出了,白天還得陪她。
因為這件事情,朋友心里非常不爽,一個月里面,跟我說了不下四五次,她不理解為什么她的閨蜜完全不替她考慮,這樣子麻煩她。
我說,那你直接跟她攤牌,讓她走人唄,她說,她不好意思那么做。
回過頭來說說我這個朋友,她跟我是比較隨意的,大概是覺得我這人夠好,所以就變成了她唯一一個敢麻煩的人,有事情找我說,有問題找我問,借錢也會找我。
想想她對她閨蜜,再想想她跟我的關(guān)系,你們一定覺得她對我會更好吧。
然而,這一年半的時間里面,我多次想找她出來坐一坐,吃吃飯,都被她干脆的拒絕了,連點不好意思都沒有。
對于這樣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我相信你們都是覺得奇怪的,不過我卻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朋友在身邊的人看來都是個老好人,從來不拒絕別人,有事情都幫忙,盡可能為別人著想,但對我而言,她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幅模樣。
她最近一次跟我大倒苦水的時候,我就直接告訴她,像她這樣的人,總算把最好的留給那些不斷想她索取的小人,然后把最差的一面,留給為她付出的朋友。
而這,也就是我標題所說的面具。
面具有很多種,有的是老好人的面具,有的是兇狠的面具,有的是知書達理的面具,有的是流里流氣的面具。
每一種面具,都有它形成的原因,帶著面具的人雖然表里不一,但有時候面具帶久了,就脫不下來了,它就成了你的臉。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人是喜歡這樣無私付出,不計較麻煩的,我的朋友同樣如此。
當她的閨蜜如此肆無忌憚地麻煩她的時候,她難道心甘情愿嗎?當然不是!否則也不會跟我抱怨了那么多回。
但是問題在于,既然如此,那她為何不干脆拒絕別人?
答案很簡單,她要維護那張老好人的面具,她害怕得罪別人,害怕得罪別人以后別人否定了她。
所以根本原因是,她自己否定了自己,她本身就是一個自卑的人。
但是糟糕的是,即使我多次把這個根本的原因說給她聽,她自己也認同,但是她仍舊無法改變這個狀況。
當她保持這樣老好人的生活模式太久了以后,她已經(jīng)習慣了在接觸一個人的時候,都先呈現(xiàn)出老好人的面孔,再根據(jù)對方的反應(yīng)來判斷兩個人的關(guān)系的固有模式。
老好人的被動交際方式已經(jīng)成為了她潛意識的一個舉動,而當一個人的某種行為習慣變成一種潛意識的反應(yīng)的時候,她的整個人生模式基本都會被定型。
這是因為,這個固有的模式會影響她對事物對人的判斷和思考,如果離開了這個模式,她就完全不懂得去分辨身邊的人和事了。而人是習慣在一個安全的模式里面生存的,突然切換到另外一完全陌生的讓自己對情況完全失控的行為模式,會讓人毫無安全感,產(chǎn)生恐懼心理,因此這是不現(xiàn)實的。
我不想去批判戴面具這種事,究竟好還是不好,任何事情都有好壞之分。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戴著面具,不同的是,有些人是必要的時候戴上,有些人是一直都戴著。
只是,如果你覺得生活里面,缺少知心的朋友,身邊的人,總是不愛去來往的話,那我建議你適當摘下你的面具。
因為,如果不能坦誠相見,又怎么遇見一個愿意去理解你的人呢,連你自己都摘不下來的面具,又怎么能指望別人能夠看透它,并且?guī)湍阏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