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在產房發出第一聲啼哭時,你有什么想法?
你是否覺得自己肩頭的擔子沉重了許多?
你是否覺得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讓孩子獲得較好的物質條件?
你是否覺得自己擁有足夠的知識來教育孩子?
你是否覺得自己能夠成為孩子引以為榮的榜樣?
在許多父母心中,有了孩子,就有了當父母的資格。而事實上,大部分的父母都忽略了作為施教者的教育能力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如果你有了這方面的意識,可以讀一讀這本書《父母大學》,對自己做一次教育進階。
所有的孩子教育,都要回歸到家長的自我反省,自我成長上。這句話有點深刻,可以自行多理解。
大一:早期教育
孩子的教育從出生的那一瞬就開始了,因為此時孩子的可塑性是最高的。——日本教育家 井深大
早期教育不等于智力教育不等于超前教育不等于壓迫教育。
● 環境創造課(孟母三遷)
為孩子創造合適的居住環境 環境清靜 安全 整潔 文化 無干擾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做相愛的榜樣,父母共同教育孩子,父母意見要保持一致,言傳身教相結合,保持人格的平等就可以。
● 言傳身教課(曾子)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教子先正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并不是由于他們生來就有很高的天賦,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幼年期的興趣和熱情的幼芽沒有被踩掉,而是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順利發展。
參加不同的活動,發現和引導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興趣不等于放縱,做正確引導。
培養學習興趣。給孩子成功的體驗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關鍵。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和自由玩耍的時間。
● 勤學苦練課(王羲之)
業精于勤荒于嬉,王羲之教王獻之練字的秘籍就是18缸水。父母督促,給孩子良好環境,培養興趣。
● 了解心靈課(魯迅)
孩子需要什么:愛的沐浴,自由,理解和尊重。呵護孩子童心,孩子有童心,就能給孩子一片童心。大人多讀小孩的書,就可以用孩子的心靈體味孩子。
天才是教育的結果。正確的教育方法不是壓迫、填鴨式和急功近利,正確的方法是引導、啟發的鼓勵。
重視胎教。
從小學會獨立。學會賞識孩子。要有耐心。
贊美誘導課(高爾基)
家長的贊揚,方法:應客觀 真實 不以偏概全,表揚孩子的好行為,不應含糊其辭地表揚整個人,你真棒真聰明是個好孩子等以偏概全的方法的要不得。
不同年齡段用不同方法:幼兒傾向物質利益表揚為主;青少年傾向精神鼓勵。
讓孩子了解被贊揚的原因。
贊揚孩子的聰明不如贊揚孩子的努力。
當眾不貶低而是要表揚孩子。預先表揚激勵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如...相信你可以完成。
不要過于挑剔孩子。“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是比較不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惡言。如果家長總用消極的辦法對待孩子,其結果,改過的少,怨恨父母的多;即便不怨恨,至少也有一點不喜歡父母了....慢慢就不以父母之言為意...慢慢養成頑皮的習慣了。
父母對孩子做到:適度期望,合理評價。
● 溝通藝術課
用孩子的眼光看問題: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允許孩子選擇自己的行為和做決定的機會,允許孩子有新想法新思維新做法。
認真傾聽孩子說話,滿足孩子被肯定的心理,理解和信任孩子。
注意溝通方式:不嘮叨,不要小事強調個沒完;不能翻舊賬;在他人面前揭發孩子的錯誤;不問青紅皂白先狠狠教育一番;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
“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越來越壞。”——賞識教育專家周弘
善于使用非語言溝通:撫摸,親吻,擁抱,握手,點頭,微笑,眼神,表情。
● 待人處世課(豐子愷)
教子以禮儀,教孩子能夠想到別人,教孩子待人接物的方法:荷馬·克洛維能夠讓人15分鐘內對他產生好感,他的秘訣是與人交談時盡量少談自己的事,多談對方的事。這樣不止能了解對方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愛好等,還讓對方感到被尊重。
培養孩子待人接物的良好行為:禮貌待人,尊重他人,同情心,發現別人優點,傾聽別人談話,寬容真誠。
● 開發天賦課(傅雷)
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孩子潛能主要表現在:說話早走路早,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記憶力強,有高度的注意力,活潑可愛體力充沛。
● 按照天性培養孩子
孩子身上的一些線索或符號向我們提示了他們發展的未來方向,父母不僅要重視這些線索和符號,還要幫助孩子依天性發展,相信孩子的智慧。
● 智力體操課(居里夫人)
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到公園看綠樹藍天白云和人群,教孩子唱兒歌,講童話,再后來進行智力訓練和手工制作,數的訓練、字畫識別、彈琴作畫、泥塑,種花種菜。——居里夫人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方法。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自然中找到樂趣學到知識,鍛煉身體,孩子與孩子一起玩,多欣賞孩子,允許孩子把天然玩具帶回家。
其實家長也常常帶孩子到大自然玩,但很少去引導孩子認識和熱愛大自然。家長怎么引導:比如植物園的各種花草,讓孩子認識這些花種,比較顏色形狀結構,在玩中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大二 品行教育
● 正人正己(包拯)
不貪為寶,清白傳家
節儉純樸(司馬光)
成由勤儉敗由奢
許多媒體商家宣揚孩子要吃好穿好用好玩好,刺激孩子盲目消費的廣告形形色色。
培養孩子節儉觀念,要遵循:合理使用金錢財物,合理消費,用所當用;正確金錢觀消費觀;杜絕奢侈和享樂主義。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狀況,讓孩子懂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學會珍惜金錢,消費量力而行,視需求的必要性給予滿足,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管理金錢。
● 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讓孩子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不包辦代替。提出的要求要與孩子的能力相符合。變孩子依賴為自立,如自己按時起床,自己吃飯。
● 探求真實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重視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怎樣做人怎樣做真人;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面對真實的世界,世界不光有好的一面,還有陰暗的一面,不要刻意回避這些現實中陰暗面,教給孩子正確認識世界的方法;讓孩子用行動追求真理。
● 苦難教育(李嘉誠)
從小培養孩子的苦難意識,理財意識,教導孩子節儉。
● 讓孩子吃點苦
不光是衣食的苦,更主要的是教導孩子如何自身適應社會,學會生存的本領,這中間少不了摸爬滾打。日本有挫折教育,從小讓小孩有吃苦能力,總能在網絡上看到日本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自己走在大人的身后,用小小的身軀背著上學的書包。
● 曾國藩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讀書明理,勤儉自持;讀書做事要靠自己發奮圖強;讀書做事要有志有識有恒;不嬌慣和縱容子女;注重養生。
● 高度自信
撒切爾夫人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任女首相,她的父親從小和她一起讀名人傳記,教她對自己要有信心,不去迎合別人,要有主見,不人云亦云。
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多贊揚少批評;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間去成長,去實驗自己的能力,學會如何去應付危險的局勢;不要拿別的孩子做對比;善于鼓勵孩子的自信表現,孩子的自信心是不斷建立和鞏固的過程,家長給予不斷鼓勵;培養孩子的一些特殊才能,書法或美術或外語或體育運動等。
● 正確看待青少年使用網絡
電腦即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有害的;對網站進行過濾;反復宣講安全上網的準則...
家長陪孩子一起上網,幫孩子區分好壞。
大三 傳統教育
重視品德教育,讓孩子愛國愛集體。
● 知己教育
知己不足,才能不斷進取鞭策自己
運用知己的教育法教育孩子:要以平和的心態提醒孩子;提醒孩子時要體察孩子的內心感受,講究方法,需要家長動腦筋;對孩子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急于孩子的改變,要循序漸進;選擇合適的例子來點撥孩子。
● 不搞特殊化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對待孩子像對待其他家人一樣,不搞特殊不特別對待,否則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 教子做個普通人
勿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教育孩子以平凡人自居,為人要平凡,夢想(志向)要高遠。教子不以權勢牟利。教子不借用父母的勢力。教子不接受他人的贈予。
● 靜思反省
凡事反求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教孩子讀書的方法
一記,二思,三抄,四勤。——朱熹教育孩子讀書的方法
讓孩子愛上閱讀:父母給孩子介紹書籍的時候先描述其中的吸引人之處,或與孩子一起收藏書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應從孩子喜歡的書籍開始,父母每天抽出20分鐘時間給孩子閱讀,持之以恒;3歲以前孩子喜歡色鮮形象逼真的圖畫書,3-6歲喜歡童話幻想故事及與動物、日常行為相關的圖畫書,7-10歲愛看有一定情節的神話童話冒險故事,10-13歲幻想探險神秘色彩的圖書,14-16歲閱讀傾向思維發明論證推理及人物傳記類圖書。如果父母提前看下孩子要讀的書,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讀會提高孩子閱讀的目的性。
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到:讀書要心到 眼到 口到,所謂“三到”讀書法。
學思結合法,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要熟讀精思,邊讀邊思考,反復品味,讀的過程就是研和探的過程。鄭板橋要求子弟讀書學思結合:在書中讀到一件好事就想自己可以學習,遇到不好的就自省,就像孔子說的“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學以致用。
死記硬背即學不到真知識,也不能學以致用。
● 嚴格家教
高爾基說:愛護子女,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然而教育子女,這就是一件偉大的事業了...
嚴格教育不是棍棒相加,嚴格教育從小抓起,要合理,避免態度偏激,父母態度一致,對孩子懲罰要適度。
● 謙虛教育
謙受益 滿招損。
● 實踐探索課
不要扼殺孩子探索欲,不要剝奪孩子獲得好奇和探索過程的驚奇,不要直接講結果拿給孩子。
● 激發孩子的求知欲
父母要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個問題,會的不直接事無巨細的告訴,不會的問題讓孩子或與孩子一起找答案。
教會孩子怎樣觀察事物,汲取知識活躍思維。
教孩子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引導多觀察思考。
● 勸學
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學無止境,學貴有恒,對孩子學習加以引導。
大四 研究科學教育
● 隨事施教
在孩子用飯玩耍時,借助當下在做的事情延伸教育。
祖沖之的爺爺發現他喜歡天文,就借來很多天文書籍給他看,認真回答祖沖之提出的問題,引導他從書中找答案,爺爺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去找當時的天文學家。
林則徐《先考行狀》中回憶父親的教育,他的父親在傳授知識與道理時一定會教他怎樣身體力行,理論聯系實際,對深奧的道理用活潑的比喻加以解釋。
● 因材施教
兩個關鍵步驟:一,知子才能教子,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是什么樣的材,把握孩子的心理和特點。二,根據孩子的特點優點興趣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教育孩子。
● 情商培養
智力因素作為操作系統,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商,往往在關鍵時刻起決定作用。
抓住孩子情商教育的關鍵期:1、關注孩子的感情,幼兒的情緒波動較大,父母要關注孩子情感的微妙變化,多給孩子一點理解少一點訓斥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冷漠,引導孩子情緒由消極轉積極。
2、理解孩子的情感。3、幫助孩子表達情感4、發展孩子的社會性情感,包括道德、美感、理智感。
● 平等民主
與孩子平等交流,溝通是一門藝術,家庭成員有快樂一起分享,有困難一起承擔。比如晚飯的時候一起聊聊各自的學習 工作,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孩子,父母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感受孩子的情緒反映,給孩子留面子,尊重孩子的隱私,從事你和孩子都喜歡的活動。
家長畢業進修必讀家教書:
1.《論語》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而)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
聽其言觀其行。(公冶長)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雍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2.《顏氏家訓》
南北朝顏之推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
3.《庭訓格言》
清玄燁
4.《曾國藩家書》
5.《愛彌兒》
法國18世紀盧梭
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給他成人以后怎樣保護自己,教他禁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放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即使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也能生活。
要愛護兒童,要讓兒童在成人面前像個真正的兒童一樣生活,不要壓抑他們的個性,不要讓兒童呆讀死記宗教教條,更不要體罰兒童。
任何事情,你們的教育都應該是行動多于口訓,因為孩子們是容易忘記他們自己說的和別人對他們說的話的,但是對他們做的和別人替他們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記了。
6.《卡爾·威特的教育》
19世紀德國牧師 卡爾·威特
人剛生下來時都是一樣的,僅僅由于環境,特別是幼小時候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只要教育得法,一般稟賦的孩子也能成為非凡的人。
孩子是否有優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能否成為一個全面的人才,也決定著他是否在將來有所成就。而孩子性格的形成,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教育。
孩子做事的信心,來源于父母的有效夸獎。孩子需要夸獎,需要鼓勵。“夸”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孩子的信心。
7.《零歲教育》
日本 井深大
人類在0-3歲時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屬于“模式時代”,也就是說,嬰兒不像成人那樣先分析 理解,然后再接受,而是一股腦全盤記住。此期間最重要的是為嬰兒選擇最好的信息,刺激大腦神經的發育,同時要盡量避免那些不良信息印入嬰兒的大腦網絡。
所謂教育,并不僅僅指讀書、認字,而應該培養健全的人格,激發多樣的興趣,使孩子將來有可能更充分的實現自我。
早期教育的目的將不再是擁有多少知識,而是造就具有健全人格和溫良之心的人。
不要急于謀求教育的結果。零歲教育不可能一有“輸入”就能看到“輸出”,這一點務必請母親們好好理解。
8.《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蘇聯20世紀 蘇霍姆林斯基
無論您在生產崗位上的責任多么重大,無論您的工作多么復雜、多么富于創造性,您都要記住:在您家里,還有更重要 更復雜 更細致的工作等著您,這就是教育孩子。
作者簡介:一個人到三十幾歲仍一無所成的勞動婦女,打算通過“一周讀一本好書”并“記下書中的重點”供自己和其他需要的人反復查看。為了做一個讓孩子驕傲的媽媽,我必須對現在碌碌無為、慵懶散漫的生活做出所改變。盡管我也不清楚讀書和記筆記能不能確實為自己帶來改變,但我想它至少不會讓我變得更糟!而且很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時刻,我會感激現在的覺悟和堅持。希望看到自己的堅持,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