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面的話1:工作找得好不等于工作得好,我只說一遍!
寫在最前面的話2:找工作不難,找工作只是復雜,難和復雜是兩回事!
寫在最前面的話3:找工作既拼實力也拼方法,沒有“零實力找好工作”這回事!
寫在最前面的話4:本系列說的找工作是指找普通的從養家糊口到功成名就的工作,不是指靈魂深處命中注定為之而生的工作,后者另有其他找法!
寫在最前面的話5:本系列針對應屆畢業生!
寫在最…(喂!夠了!)
筆者曾經在研三頭幾個月在只投了6(記不清了,也有可能是5或7)家公司的情況下拿到4個offer,經過比較最終在1月初簽下一家拒掉其他,然后安心的用畢業前的全部時間寫論文,沒有再在找工作上花1秒鐘(筆者讀研的前2年都在愉快的玩耍)。
筆者在畢業前有在學院內部給本科和研究生的學弟學妹做過幾次關于找工作的主題指導與分享,聽說對他們略有幫助,受寵若驚,再加上工作這幾年回過頭來看當年找工作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所以想把這方面的內容做個總結,如果能對后來人起到哪怕一丁點正面影響也是值得。
找工作是個系統工程,筆者將會分幾個部分來總結。本次系列之一主要是交代一些背景以及談談對迷茫的理解。
迷茫,一直是大學生群體的高頻詞匯(當然還有郁悶)。不迷茫一把都不好意思跟同學打招呼是吧?(笑)
筆者斗膽來總結一下迷茫尤其是在畢業前迷茫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原因1:三年(六年)一晃而過,找工作時問自己:“你確定你上了大學嗎?”。略顯蒼白的簡歷遲遲定不了稿,想往上貼金可又實在無金可貼。這時當然會迷茫。
應對:立刻從對過去的悔恨中抽身,因為過去的都是虛幻的,糾纏毫無意義,只有當下是實實在在的。種一棵樹最佳時機是1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大四上學期是找工作的黃金期,請振作精神,把打游戲打籃球談戀愛的洪荒之力都拿出來吧,光明前途在此一躍。不管前三年怎樣度過,只要腳踏實地,筆者還沒見過誰過的不好的。
原因2:出國?考研?工作?創業?我很糾結,我很迷茫。
應對:一般來說,在大三結束,大四開始(研二結束,研三開始)這個時間點上,如果你還在糾結選出口,那我勸你還是乖乖的認認真真的找工作吧,不用再糾結了,這個時間你干其他的基本上是來不及了(創業這里不做討論),考研和出國的準備是從大三甚至更早開始的。
就剩下找工作一條路還有啥好迷茫的。
原因3:我是找技術崗呢?還是管培呢?考公務員?外企?國企?私企?創業公司?外勤崗?內勤崗?看薪水?看平臺?看地域?北上廣深?二線?你是不是已經暈了?選擇恐懼癥的同學可能已經陣亡了,面對這些當然可能迷茫。
應對:你當然可以做一系列的測試:性格測試、職業測試、價值觀測試、性取向測試等等,這沒錯。但是,筆者作為過來人非常想告訴你的是:這些選擇相對于你的能力來說都不重要。
有些同學可能不太理解,這些明明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啊,怎么能說不重要呢?很抱歉,筆者不能有理有據的去論證,只能發自肺腑掏心掏肝的說:只要腳踏實地、努力精進、永遠向更高的目標看,那么你幾乎在任何地域、任何行業、任何公司、任何崗位都能做的很好,你都能成為業界一流。
不要怕留遺憾,不要怕后悔,你現在做任何一個選擇在將來都可能后悔。跟隨自己的內心,不要怕不適合,你只要選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適合自己的就足夠了。
要區分“不適合”和“做不好”,90%以上的“不適合”其實都是因為“做不好”,做好了自然就適合了。就像有人對某種事物三分鐘熱度,玩兒了一小段時間就覺得沒興趣了干脆放棄,完全沒有深入進去怎么會產生真正的興趣,真正的興趣都是隨著慢慢的深入而逐漸生成的。
一般來說,能干好一個崗位的就能干好更多崗位,能在一家公司成功的就能在更多公司成功,能干好一個行業的也能干好其他行業。
所以,年輕人,從今天開始,跟迷茫說再見吧,鼓起勇氣光芒萬丈的沖向找工作的戰場,多年以后,回過頭你會發現,這是生命中一次壯麗的升華!(筆者認為這里很燃!)
下期預告:找工作之前的準備。
在這里提前賣個關子:筆者的強項是面試,我們后面再說。
(未經作者同意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