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曾經以“游戲達人”自居,因為我們幾乎腦子一轉,就能想出一個新游戲。只要告訴豆豆和小福游戲規則,引導他們怎么做,全家人就可以快樂地玩一晚上。
這種良好的感覺一直持續到今年春節前夕。當時,我們正在玩“武士決斗”的游戲。我帶著豆豆,老公帶著小福,分成兩組扮演星球大戰的絕地武士和黑武士,互相打斗、偷襲、追趕。剛開始玩的時候,孩子們還很興奮,可玩著玩著就覺得沒意思了。豆豆失望地說:“這個游戲不好玩!”我和老公都愣住了,為什么這個游戲不好玩呢?就連過年,我倆心里還一直惦記游戲的事兒。
元宵節時,因為天氣太冷,我們沒帶孩子們出去賞燈,一家人窩在家里。聽著外面鞭炮聲聲,豆豆坐不住了,說:“我好想出去猜燈謎啊!”我跟老公對視一眼,心中暗喜:“有了!”我神秘地跟孩子們說:“等爸爸媽媽半個小時,我們會給你們一個驚喜!”
接著,我和老公又是搜集資料,又是打印圖片,分別給7歲的豆豆和3歲的小福設計了10多個謎語。根據謎語提供的線索,豆豆和小福尋找藏在謎底所指示地方的卡片。每張卡片有不等的分值,收集到的分值越大,得到的獎品越大。
孩子們拿到自己的謎語后,興奮地在家里跑動起來。一會兒興奮地大叫:“哦!‘綠色發光的仙人掌’,就是放在書房的臺燈嘛!‘好有福氣的杯子’,不就是小福的杯子嘛!”一會兒又急得大喊:“‘空氣啊,好清新’,是什么東西啊!爸爸,這個圖上的東西,家里沒有啊!”一會兒聽見豆豆的抱怨:“媽媽,你們給弟弟出的題目太簡單了,他找到10分了,我現在才5分!”一會兒聽見小福的緊急求助:“哥哥,這個是不是指大書架啊,我怎么找不到卡片啊!”盡管豆豆的分值落后于弟弟,還是耐心地幫他分析:“弟弟,圖片上雖然有書,但是書不多,更像是爸爸電腦桌上方的小書架。你自己去找吧,我不能再幫你啦,幫你就是作弊!”于是,小福又屁顛屁顛地跑動起來。
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我跟老公沒有參與,只是在一旁看兄弟倆如何思考、合作,自己去解決問題;我們看著他們歡笑、驚喜;也看著他們沮喪到想要放棄。但令我們欣慰的是:兄弟倆既能獨立地探索,又能互相幫助。在那一刻,整個世界都是他們的,雖然未知,但是充滿了期待與趣味。
為什么父母帶他們一起玩的游戲,他們覺得沒有意思;而這種自由探索的游戲,卻讓他們興致勃勃呢?
忽然想起豆豆和小福剛學會爬、站、走時,為了鼓勵他們探索,我總是有意識地放手,并且為他們創造條件與環境。于是,他們用盡一切辦法用嘴去品嘗、用手去觸摸、用身體去感知這個世界,感受這種自由探索的成就感。
但是,當他們慢慢長大后,我們卻習慣性地以愛的名義提供過多的信息,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喧賓奪主,不僅告訴他們游戲要怎么玩,還要親自帶著他們一起玩。于是,孩子們按部就班地玩游戲,既沒有挑戰,更沒有成就感。實際上,游戲真正的主角是孩子,父母只要當一個旁觀者和引導者就好了,因為這樣更能激發他們的欲望與潛能。
曾經,我以為帶孩子們開開心心地玩游戲就是愛孩子。現在我明白,放手讓孩子去自由探索、發現、創造,才是愛的真正表達。
“鬧騰”兒童生存適能訓練中心,突破了普通早教的培育模式,借助豐富的課程和道具來提高青少年的認知能力、社交能力及身體機能,這種綜合性的設計模式涉及到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各個方面,更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