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和云峰相識,剛開始與其接觸,你會覺得他話比較少,表情嚴肅。但是,他是一個喜歡用行動說話的人,他總會通過行動來震撼你,真正做到行勝于言。
當時,云峰跟我說做事要一以貫之。他真正做到了,被我們稱為“云峰道長”。幾年來,他不斷地在踐行和學習著中醫,水平也不斷提升,年紀輕輕成為腫瘤科大夫并派到北京進修,并為了堅持針灸放棄了去迪拜和美國機會。
闊別三年后,我們兩兄弟再次相見,云峰外面套著件紅色的阿迪羽絨衣,里面穿了件保暖內衣,由于行醫辛苦的緣故,頭發稍顯凌亂,清瘦的臉蛋上,框著一副大黑邊眼鏡。然而,他眉毛濃厚且略有霸氣,眼神堅定且專注,時刻給人一種靠譜的沉穩感。
此次相見,除了中醫外,他開始注意練字,并和我們幾個小伙伴一起精進1000天。
下班回來后,他先躺床上冥想休息。接著,一個人靜靜地先蹲在床邊仔細觀摩、思考字帖,并說“六分時間看字,四分時間寫字”。
在寫的過程中,我能時刻感覺到他的那一份敬畏感。
他站起來,彎著腰,雙眼盯著宣紙,一只手扶著案臺,另一只手握著筆,神態自若,虛實之間把一個個字寫出來。
“寫字需要不斷動腦筋”,每寫完一個字他都會先深深嘆口氣,參照對比下字帖,看有哪些地方還不太像的。寫的好的時候,說一句,“怎么樣,是不是和字帖挺像啊。”與字帖對比完后,在寫下一個字的時候,他首先用手丈量下筆的長度、寬度,保證字的大小都一致。
全部寫完后,他會再將這個字進行拆解,領悟其中的精髓與奧義,甚至說上一句“中國的古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比如,求“實”的“實”字是什么含義呢?實際上,它是一個寶蓋頭,下面加上“一以貫之”。最后,他還感悟道,毛筆的“筆”字,上竹,下毛,剛柔相濟,快慢結合,粗細相參,不得半點分心。每每看到古人的字,爽利,飄逸,自然,肅穆,都會內心慚愧,向古人看齊,哪一天字寫的飄逸,肅穆了,自己不也就飄逸,肅穆了嗎? 寫字,和讀《心經》等,是一樣的莊嚴。
云峰還跟以前一樣,“一以貫之”不是目的,堅持精進的根源在于其對某一項自己喜歡、在意事的敬畏。其實,做任何事都是如此,當我們發心不一樣,得到的過程和結果也將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