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夜
有霜霧,天空中
明月朗照。
松樹的樹冠
彎成霜一般藍,淡淡地
沒入天空,霜,星光。
靴子的吱嘎聲。
兔的足跡,鹿的足跡
我們知道什麼。
早課抄了美國詩人加理·斯奈德的詩歌《松樹的樹冠》。斯奈德是清晰的沉思大師,在大自然中,他既是思考者也是勞動者,他的詩“更接近於事物的本色以對抗我們時代的失衡、紊亂及愚昧無知”。這首《松樹的樹冠》是斯奈德自己最爲喜歡的一首詩,我看到這首詩的多種譯文,但我還是喜歡趙毅衡翻譯的這首詩。像山一樣地去思考,像河一樣地去感覚,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各諧相處。這首小詩畫面簡遠、沖淡,極具中國古典詩歌之神韻。
早晨起來得早,五點鐘剛過,就跟太座一起騎單車去南山早市了。今天是周日,南山早市的人很多,賣東西的人多,買東西蹓跶的人也多。這個季莭,在我看來是東北一年四季中最好的一個的季莭,農家菜全都上市了,是一年之中果蔬最齊備的時候。雖然現在無論哪一個季莭都有新鮮的果蔬,但實際上人們還是喜歡應季的瓜果蔬菜,特別是我們這一代往上的,與其說是喜歡應季,倒不如說是對過去時光的一種回味。
流水賬寫到現在已經寫了十個多月了,除了外出那十幾天,一直堅持著寫,有時也覚得乏味,甚至覚得無聊。我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也就不用做那麼多的本職工作以外的事兒,説實話,在沒有寫流水賬之前,倒是有好長一段時間還真是很無聊。年輕時寫日記,後來,大概是結婚之後,也説不清是什麼原因把從初中時開始的記日記的習慣丟棄了,那一段日子過得很混亂,甚至難以靜下心來讀書,幾乎不太想事兒,祇是偶爾才會寫上點什麼。重又開始堅持著每天都寫點什麼應該是重回二中之後了,無論是手寫的,還是寫在空間還是博客裡的,都是想讓自己靜下心來,關注一下自己的內心。我一直建議孩子們每天拿出十幾分鐘來自省,而且這自省應該是用日記或周記的方式來完成,至少要留下一些文字,留給未來。這種東西就是寫給自己看的,把它寫在空間里,傳到簡書上,再分享到月友圈裡,不過是激勵自己不要停下來,要堅持著做下去。這幾年我一直跟我教的孩子們講,堅持做一件事兒,先別問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祇要堅持下去。
晚飯後,繼續去西城區走步。走到半路時,手機微信傳來一個令人無法相信的消息:我在延吉上學時的一位同學故去了!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因為就在不久前我們還聯系過!震驚得要命,繼而是心痛、心碎……斯人已去,但記憶永在……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但好好活著應該就是對已故者最好的記念和痛悼了。生活緃有千萬種不如意,也應勇敢、坦然地去面對,我不知道是一種怎樣的重創,竟會讓他對活著失去了信心!他是我在延邊上學時的班長,一個熱心、快樂而自信的人,師専兩年的回憶中,無論如何也少不了他……邊走邊想,邊走邊回憶,三十年前延吉上學時的點點滴滴或清晰或模糊地浮現在眼前……
晚課剛剛抄完《詩經·頌·魯頌·駉》: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黃,以車彭彭。思無疆,思馬斯臧。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騅有駓。有騂有騏。以車伾伾。思無期,思馬斯才。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駱,有駵有雒。以車繹繹,思無斁,思馬斯作。駉駉牡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魚。以車祛祛。思無邪,思馬斯徂。
抄了《論語·顏淵第十二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抄了《禮記·曲禮下第二》:國君去其國,止之曰:“柰何去社稷也!”大夫,曰:“柰何去宗廟也!”士,曰:“柰何去墳墓也!”國君死社稷,大夫死衆,士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