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生意、一份工作,如果不能長久就是浪費我們的時間。
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選擇一份長長久久的事業,而不是僅僅賺著那一兩年的錢。目光不能短淺,就好比現在火熱的微商,大部分的微商產品品質并不好,需要的也不是消費者,而是代理,不斷的甩貨給下級,賺取差價。如果你去做,賺錢嗎?未知數。即使賺,也不會長久,因為人只會越來越聰明,不會越來越傻。一家國企,你看著待遇福利好,你去應聘,可是你通過努力可以到達總經理、 董事長嘛?一般普通人,根本不可能!所以目光要長遠。
這也是我對我的合伙人常說的話“也許當下的打擊、傷害、挫折在你看來是種痛苦,可是將時間線拉長,目光放在未來。將來回首時你會發現不過是過眼云煙,未來的結果會讓你明白一切都是值得的。”
很多朋友問我你的創業是什么?我會回答“我的創業是個機會!”
創業和工作同時進行的我發現,生活中如果你只是想過的不錯,其實你是不需要機會的,你只需要努力就好,比如現在你工資五千,工作八小時,那你想一萬就再拿出八小時就好了。但如果你想獲得財富,那就不是努力可以達到的,你還需要機會。馬有千里之行,無人不能自往。人有縱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千里馬是需要伯樂的,不讓它跑得再快再好也沒目的毫無意義。人也是一樣,縱使有天大的本領,你沒機遇,沒人賞識,你也只是懷才不遇。
可是機會不是你想要就有的。
成功一般是三個步驟:遇見機會——知道機會——掌握機會
成功不是靠努力就可以達到的,它需要機會。很簡單,就拿我舉例,我為什么創業?在外人看來我在國企,福利好又穩定。可是我想說我這樣的小人物,在國企我可以坐上總經理的位置嘛?我可以月入10w嘛?我很明確的告訴我自己,根本不可能,總經理的位置只有一個,集團董事長的位置只有一個,可是有關系的,有背景的比比皆是,我努力有用嗎?我在努力又能怎么樣?我拿不到我想拿到的。我要對我的未來負責,所以我創業,我需要機會。
可能有人會問那機會在哪兒呢?先不說我的創業,我來告訴你機會在哪兒…
一、機會藏在趨勢當中
何謂“趨勢”?我引用我的前輩告訴我的一句“趨勢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未來即將流行的。”
時代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有順應時代的產業才可能出現機會。二十一世紀是什么時代?是消費的時代。我又很對做生意,做銷售的朋友都和我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業績根本完成不了,我說那是肯定的,因為買賣差價,做銷售是上個世紀的趨勢。當時互聯網沒有普及,消息接收不對等,所以當時要是A知道長沙的杯子5元一個 他可以聯系到廠商,到時候,他二十元在武漢賣,他就賺錢。可是現在不是這樣了,互聯網如此普及,消費者要什么有什么,是消費者來選擇你了,他憑什么可以直接工廠價就買到的東西,非要到你這轉了幾次手的人手里買?不會的,消費者只會越來越聰明,傳統銷售只會越來越難做。因為你從開店的時候,你就在買賣差價。微商也好,直銷也罷都是曇花一現,不會長久。
曾經的商業模式是基于事物本身的。什么叫事物本身就說上文的杯子,我五元進貨,二十元賣出,賺得十五元 ,杯子為我創造了十五元的利潤,杯子就是事物本身。但之后你還會不會再回來買我的杯子,我不知道。而現在的商業模式不再是基于事物而是基于關系。何謂基于關系?舉個例子,小米手機雷軍,當時第一批小米手機的產生,是雷軍先問周邊的人如果我創建一個功能豐富價格又只有iPhone三分之一的手機,你們會買嗎?于是乎拿到了十萬的訂單,立馬找富士康生產,第一批手機大賣。可是雷軍只是為了靠這批手機賺錢嗎?當然不是,他是靠這批手機與這十萬人建立關系,從而得到他們的認可,讓他們成為小米的粉絲,這樣下次無論小米賣什么,他們都會心甘情愿的掏腰包。這就是建立關系。
二、機會藏在優勢中
何謂優勢?別人沒有但我有,別人不知但我知。也就是與眾不同。
想要有機會,你就需要與眾不同,亦或是你的公司,你的項目與眾不同。
所以為了把握機會,我們需要與眾不同,需要不斷改變自己,更新自己,適應時代。
《易經》里說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里的窮不是指沒錢,而是困頓,瓶頸,難以突破。我們不管是創業還是工作,都會有困頓的時候,都會有瓶頸的時候。如果這時我們不做出改變,我們就無法繼續走下去,我們將停滯不前。
不管是工作還是創業,目光請看向未來,不要面眼前迷霧遮住了雙眼。
有些東西看是美好,實則美好的背后是個巨大的陷阱,而有些東西看似平凡無奇,也許里面蘊藏著改變你一生的機會。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智慧在于分辨細微差異”
如果你有創業想法或者工作困惑歡迎與我交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就狠狠的按下“喜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