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囗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边@是說天地并沒有自己立定一個仁愛萬物的主觀的天心而生萬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歸于還滅。
2,老子當時所以菲薄圣人譏刺仁義,都是為了世間多假借圣人的虛名,以及偽裝仁義的招牌。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北,玄北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 “谷神”之所以為神的道理,便是因為它的中間空洞無物,因此而形成其中的空靈作用。正因其中空而無物,才能生起看似虛無,而蘊藏似乎妙有的功用。
2, 人身本來就是一個空谷,古人曾形容它叫臭皮囊,或臭皮袋,它是生命的所屬,是生命的工具,并非生命永恒的所有。
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 天地能長且久而生長萬物,在人們的眼光中,只從萬物個體、小體的生命看來,有生又有死,好像是很不幸的事。但在天地長生的本位來說,生生死死,只是萬物表層形相的變相。 其實,萬物與天地本來便是一個整體、同體的生命,萬物的生死只是表層現象的兩頭,天地的能生能死的功能,并沒有隨生死變相而消滅,它本來便是一個整體的大我,無形無相,生而不生,真若永恒似的存在。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不爭,故無尤。
1, 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
2, 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能作到如水一樣,善于自處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養到像水一樣,善于容納百川的深沉淵默,“心善淵”;行為修到同水一樣助長萬物的生命,“與善仁”;說話學到如潮水一樣準則有信,“言善信’;立身處世作到像水一樣持平正衡,“正善治”;擔當作事像水一樣調劑融和,“事善能”;把握機會,及時而動,做到同水一樣隨著動蕩的趨勢而動蕩,跟著靜止的狀況而安詳澄止,“動善時”;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則,與物無爭,與世不爭,那便是永無過患而安然處順,猶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無私的妙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