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前段時間看了V先生公眾號的同名文章,感觸頗深,一直想把這篇文章解構下給大家分享,這次終于找到時間和精力做這個事,希望對那些有志于做個人品牌的伙伴有所幫助。
引子:斜杠青年
凡是在朋友圈標明自己要做一個斜杠青年的,最后大半都去做了講師。原因是:
- 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缺失造成的需求
- 平臺工具的興起,線上授課便捷方便。
- 互聯網傳播使得知識的生產和流通更加便捷。
- 社交媒體興起,宣傳市場等獲取粉絲更加容易。
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讓一門課程的生產、推廣、付錢、聽課、講課,變得容易。
一、如何打造個人IP?
《圣經 - 馬可福音 16:15-18》中,耶穌說了一句話: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
這句話里面就包括了打造個人IP,或者說成為一名出色講師的六個秘密。而且,要論個人品牌,歷史上誰還有比耶穌基督更出名的IP呢?下面我來給你詳細解讀。
二、你們——團隊+社群
一名出色的講師需要有自己的助理團隊,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社群。
1. 核心團隊
- 一個負責文案,打理自建的流量池,比如公眾號、微博等;
- 一個負責商務,對外談合作,拉活,安排講課;
- 一個打理社群,尤其是會員群或者是特訓營。
2. 智囊
- 你需要有外部的智囊來給你出謀劃策,遇到困難可以從旁指點;
- 你需要有人捧你,有高手捧你,比如當時施洗約翰已經很有名氣了,他這么一宣傳,耶穌出場的時候自然身價不一樣。
3. 圈子
- 比如說:秋葉的知識型IP訓練營、陽志平的開智部落。
4. 核心社群
核心社群對于你傳播口碑和影響力至關重要。
社群是什么?
一群(how much)某種特點的人(who)以某種形式(how)集合在一起,通過某個平臺(where)在某個時間點或時期(when)做一些事情或項目(what),為了某個目的(why)。要為你和你的社群,設計一系列獨特的符號,便于和其他人區分開,也便于你的粉絲和用戶識別。
獨特的符號包括:你的網名、你的頭像、你的格言用于表達核心主張、你的一系列宣傳用照片、社群的名字、社群的Logo、社群的Slogan、認知標簽。
這里的認知標簽,就是你希望別人一提起你,一提起你們的社群,會想到什么?提煉幾個詞來描述。
三、往-執行力
這就是考驗一個團隊的執行力。能動手動腳干的,就別坐著瞎逼逼。經過市場的殘酷洗禮,最后能活下來并勝出的,就是拼速度、拼產品、拼堅持。
執行力 = 熱情 × 思路 × 工具 × 習慣
熱情:宗教般的熱情
思路:其中核心的一個方法是5W2H。每一件事情,都包含了這七種要素:時間(時間點或階段)、空間(地點或場景)、人、工具、方法、成本(錢、時間、精力、人情)、目的。
工具:也很重要。好比說你學成武功,師父讓你下山,你闖江湖的話就不免打打殺殺,這個時候,一件稱手的兵器很重要。要不為什么武林中那些大俠,都要去搶奪屠龍刀和倚天劍呢。那在做之前,可以列個清單,需要購置哪些設備、文具、日常用品,比如工作用的電腦、wifi、紙筆、白板、打印機、錄音、錄像機,以及線上提高效率的生產與協作工具,網站、電腦軟件、app等。
-
習慣:
1. 不要熬夜; 2. 早起; 3. 睡前列出次日要辦的事情,并勾出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4. 每天記錄工作日記; 5. 運用敏捷項目管理,每天早會碰頭分工一天任務; 6. 保證良好的溝通,選擇高效的線上協作工具; 7. 每周末開會復盤這一周做了哪些事,拿到什么成果,有什么漏洞,如何改善。
四、普天下去:平臺、渠道
“普天下”這個詞說的非常好,放到現在,這就是“全網營銷”的思維啊。
讓你的文章、你的話語、你的觀點、你的作品,出現在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
對于一個講師而言,你的文章、觀點、課程,需要走出去,不然關在門里沒人知道。那傳播到哪呢,就需要選擇一些平臺,輸出你的作品。
- 這些平臺分為四類,我拿軍種來類比:
1. 陸軍:
陸軍比拼的是人力,不像其他幾個軍種,包括各種線下場地、活動、資源、地推、線下沙龍和組織,它們最原始、最苦,但是往往也最有效;
2. 空軍:
靈活、傳播速度快、從空中進行碾壓,指的是雙微(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微博、微博文章),如果涉及對國外宣傳的話,可以把Twitter、Facabook、Youtube三個加上;
3. 海軍:
其他各種龐大的網上渠道,它們像大海一樣遼闊,包括自建官網、各種論壇、百度貼吧、百度知道、博客、QQ、QQ空間、QQ群、陌陌、脈脈、知乎、豆瓣、簡書、搜索SEO、YY、騰訊云課堂、網易云課堂、一點資訊、Medium、虎嗅和36氪等科技媒體、雪球這樣的專業社區...
4. 火箭軍:
這是由二炮改編來的新軍種,玩的是導彈這樣的戰略武器,威力巨大,代指新興的各種平臺,比如Instagram、今日頭條、喜馬拉雅電臺、荔枝電臺、優酷自頻道、千聊直播、朝夕日歷直播、得到App、紅點、微吼、秒拍、快手、映客直播、以及未來搭配VR形成的工具。
- 在平臺和渠道這塊,有四點需要注意:
1. 打造自己的基地
這是細水長流的工作,急不來,包括公眾號、微博、知乎、豆瓣、喜馬拉雅電臺或荔枝電臺、優酷視頻、直播、其他等等,另外一個,各種活動攢下來的免費社群,也是屬于自己的傳播基地。這些基地是自己的流量池。
沒有自己的流量池,想辦點事就得求人買流量,要么花錢,要么欠人情,這個時候你就知道有幾個屬于自己的強大基地,是多么重要了。就像國家打仗一樣,沒有自己的軍隊,無法建立強大的國防,一旦起戰事,光靠拿錢辦事的雇傭軍是不夠的,雇傭軍對你沒有足夠的忠誠度。
2. 合作伙伴
可以建一個Excel叫《合作伙伴庫》,包括地域、覆蓋群體、粉絲量等,并把每次合作的情況更新到檔案中,合作伙伴有公關公司、場地方、相關行業的公眾號大號、微博大V或中V、微信好友多的個人。
這就相當于盟軍,是利用他人的流量,當然在商言商,也不是白利用,肯定是要有好處的,這樣合作才能長久。
3. 弱營銷渠道
屬于工具型的,要掌握如何使用。工具型的基本不是用來持續輸出內容的,而是用來交付課程和服務,包括微信群、朝夕日歷的直播、紅點、千聊直播間、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YY語音。
4. 單點突破
在一個平臺火起來,然后再引流到另外平臺就方便了。平均用力,結果都不溫不火,那樣就比較麻煩。
這里舉個梨子,彭小六和剽悍一只貓相信許多人都知道,他倆都是在簡書上火起來的,上面粉絲均過五萬。之后他們依托這個平臺的知名度和結識的人脈,把流量引到其他地方。
剽悍一只貓用了一年時間,專注做公眾號,獲得了超過50萬粉絲;彭小六走的是另外一條路,他主要和行動派、BetterMe、秋葉等社群,以及出版社合作,講課、出書。
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初創時期的個人或者公司,在一個平臺把自己打造成爆款后,無論是自建基地,還是對外合作,都有足夠的資本和話語權了。
五、傳——講課方式
對于現在的講師來說,我們:要說人話,說你的讀者、你的用戶懂的話。
懂并不意味著簡單,比如你對小學生解釋一個事情,可以用他玩的游戲來比喻;但你面對一幫企業老板,就不能這么講了,人家會認為你幼稚,這個時候,你要用他們熟悉的行業術語,擺出各種模型分析,并拿他們知道的案例來具體講解。
- 說人話是心法,具體在操作時,有四個注意點:
1. 課件制作
不同講師的課件有不同特色,有的不用課件,有的用黑板或白板書寫,有的用PPT,有的用手繪,有的用視頻,有的開直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共通的一點是,要邏輯清晰、生動有趣。
2. 現場發揮
包括口音、表情、語速、手勢、控場節奏。這個方面就不展開講了,以后再說,或者可以找這方面的書來看。推薦大家平時有空的話,每天看一個TED的演講視頻,既能漲姿勢,又能學學別人是怎么講的,有哪些套路和技巧。
3. 學員參與
光是講師一個人講,講師累、聽眾倦,如果能把聽眾調動起來,一起互動做點事情,就能夠調動情緒、活躍氣氛。那做什么呢?比如唱歌、團隊游戲、點名答題、現場搶紅包、分組討論、合影、聚餐、布置作業、收集反饋,等等,都可以。作為一名專業的講師,可以做一份文檔,專門收集平時的靈感,叫作《活動創意庫》。
4. 在線授課
有些課是錄音發出去,有些是在線講解,這兩個場景下,對表情和手勢沒啥要求,但是對口齒清晰、普通話標準、語速適中要求比較高。如果是微信群或者直播間,還需要學會一些串場詞、活躍氣氛的話術。
六、福音——內容/課程開發
上面說了那么多,其實還不是核心。對于傳播,最核心的是:你有什么值得傳播的內容?
作為一名講師,或者說想把自己打造成個人品牌,需要輸出內容,這種內容是值得大家或者某個群體去傳播的。這塊是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研發和打磨課程,作為產品推向市場,這樣才能為你的讀者和用戶提供價值,也才能賺到錢。
那怎么確保專業化呢?我們可以參考工廠制造產品的思路。
造產品之前需要設計,需要采購原材料,然后倉儲,接著粗加工、精細加工、質量檢測、包裝。到這就可以直接推向市場了。
流程就是這么幾步。如果你沒有對外講過課,也想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學的知識、一技之長,跟更多人分享,具體要怎么做呢?
1. 盤點知識技能
盤點一下自己擅長的知識、經驗、技能,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繪制一張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樹》。
2. 找到關鍵內容
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要開發10門課,來分享你的所思所得,會是哪些課?
3. 明確內容核心
如果用一個詞來串起這10門課,命名你的知識體系,這個核心詞是什么?
比如得到上的付費專欄,古少俠的課程核心詞是“超級個體”,李笑來的是“財富自由”,劉潤是“5分鐘商學院”,樊登是“速讀”。
我們知道,一個人可能懂得很多,但不可能知道全部。每個人的教育背景、成長和工作經歷不同,所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
提煉核心詞,一方面是,可以讓你的課程圍繞著這個核心詞來做,另一方面是,對外宣傳時可以強調這個詞,在你的用戶心中形成獨特認知。不獨特,無品牌。人們對于前三名是容易記得的,但是再后面就很難記住了,所以才要差異化,強調獨特認知。
4. 寫文章,攢內容
你可以圍繞這個核心詞,以及要做的10門課,開始寫文章了。這個時候,文章不必是按課程的綱要來,因為你壓根什么內容都沒有,只管圍繞核心詞寫,發在公眾號、簡書、今日頭條等處,同時到知乎的相關問題下面答題。
5. 把文章轉化成課程綱要
堅持寫半年,就能攢不少內容。通過寫文章,把你的故事和想法有序地梳理一遍,呈現為白紙黑字。
這時,把這些文章的內容,切分為片段,類似一張張卡片,然后把卡片重新組合、精簡、打磨,為每張卡片的故事或者想法起個題目,把這些題目放到一起,重新排列,就有了課程的綱要。看看這些綱要可以做成幾門課,每一課控制在講解1個小時左右。
6. 開發課程
現在,有了整理過的內容和綱要,你可以開始做課程了。那做成什么樣的呢?
首先是一份詳細的綱要,可以用思維導圖來做;然后寫一篇文章,也就是逐字稿;根據逐字稿做成PPT;把PPT錄音,做成音頻;把PPT做成視頻。思維導圖+逐字稿+PPT+錄音+視頻,五個組合就夠了。前期不需要的話,可以不做錄音和視頻。
7. 起名字
這樣,故事和想法就成了一款款知識型產品。我們知道,工廠里的產品推向市場,都會千方百計起個好名字,課程也是如此。
不會起名字的話,可以去網易云課堂、騰訊云課堂、喜馬拉雅電臺,以及一些個人成長類大號上去看看。
8. 出去講
下面就是去講啦。到哪里講?可能你在5的時候,通過寫文章攢了不少讀者,結識了一些人,已經有人找你去講了。如果沒有,你可以去搜搜,主動尋找合作。實在不行,就在微信朋友圈拉群,免費講,先練幾次。
9. 收集反饋
每講過一次課之后,要記得收集學員的反饋意見,然后來一次復盤。這次有什么新的創意,記下來;有什么不足,怎么改善,也寫下來。
10. 進一步打磨產品,擴展產品線等
講過幾次后,你就慢慢熟悉了。但是,就滿足于此嗎?不應該。那還可以怎么改善呢?你把零碎知識做成了系統的課程,這已經是進步了。
如果還想更進一步,就要讓你的體系有深度。進一步打碎、重組、擴充,然后從中提煉出方法論、模型、公式、工具來描述你的體系。這樣才能成為經典,既增加專業度,也便于傳播。
七、給萬民聽——客戶群體
對耶穌來說,他來,是尋找迷途的羊,帶他們行在光明的路上,成為虛心的人、溫柔的人、饑渴慕義的人。
對于一名講師來說,你的讀者,你的用戶是誰?要定位好,找到他們在哪。
- 客戶這塊可以分為兩類,可以按照你的產品線進行細分。核心的事情有四件:
1. 老用戶
凡是花了錢的人或企業,均建立檔案,老客戶是需要服務好及跟蹤的一塊;
2. 目標用戶
另一塊是目標拓展客戶,個人無法去精準拓展,只有靠自己的基地和合作伙伴的平臺去尋找,但是企業可以篩選一批,定向開發;
3. 社群運營
建立并運營好你的社群,往往這里是你做事和傳播影響力的大本營;
4. 優化展示
優化你的視覺設計和宣傳文案,比如淘寶、微店、有贊商城、騰訊云課堂、網易云課堂等。
后記:V先生很有才華,結合著圣經里面的一句話,把個人品牌打造這個事給說清楚了,雖然結構不是特別明確,但是所有要點都已經涉及到了。一句話總結:想打造個人品牌需要你肚里有貨,能夠講課,還得有團隊和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