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最近實在傷心,原本是好心幫忙,沒想到越幫朋友陷得越深,最后連朋友都沒法做了。
小文跟同事許某十分投機。
兩人同一年進公司,都不是本地人,年齡差不多,談論的話題也差不多,很快就成為好朋友。
兩人資歷都比較淺,能力也沒有完全得以展現,收入自然不會太高。
小文和許某都喜歡下班后去商場逛逛,看看商場的價格,刺激一下自己工作的動力。
回到出租屋,偶爾用某寶買點喜歡的東西。
兩個人互現鼓勵共同進步,從公司的底層做起,珍惜每一個上升的機會,收入越來越高,日子越過越好,感情也越來越好。
從當初只能去商場看看,到現在每年能給自己添置幾件輕奢品。小文覺得日子過得特別踏實,雖然自己奮斗起來很辛苦。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許某結交了一些高層次的朋友,經常帶著許某去各種場合開眼界。開始小文還跟著許某一起去開眼界,刺激自己進步。
后來發(fā)現,以自己目前的收入和工作狀態(tài),無法維持這樣高層次的生活。小文冷靜地表示,自己還是要踏踏實實奮斗,不再參與這些場合。
許某自從結交了這群高層次的朋友后,很羨慕這個圈子,熱衷于參加他們每一項活動,堅定地認為可以在這個圈子里找到自己的事業(yè)和愛情。
為了融入這個圈子,許某消費開始向他們靠攏。
工作多年的積蓄哪兒經得起這種生活的折騰,許某為了預防追尋新事業(yè)和愛情的前期出現投資欠缺,早就辦了很多張信用卡,互相套現用。
小文把許某當作自己的姐妹,特別珍惜這份友情。
每次都勸許某,還是要腳踏實地地工作,別把太多時間放在那些未知的事上;信用卡這樣套著用很危險,還是停一些的好。
許某覺得這樣的機會,才是真正快速走向成功的正確道路,前期的投資最后都是能收回來的。
后來,許某搬出兩人的出租房,以便更能融入一個高層次的圈子。
工作上,許某開始得過且過,一門心思想著那些朋友給她介紹的門路。
小文很著急,但是根本勸不住許某。
再后來,許某干脆辭職,說是要去創(chuàng)業(yè)了。
然后開始以手頭緊,三天兩頭跟小文借錢。
考慮到創(chuàng)業(yè)的人,手頭緊很正常,小文舍不得跟許某的感情,一邊勸她一邊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錢借給許某周轉。
不知道許某創(chuàng)業(yè)是怎么操作的,窟窿越來越大。
小文對許某這種只借不還的周轉行為越來越擔心,而且自己的積蓄已經承受不起數目越來越大的借款。
小文硬著頭皮想要在許某最艱難的時候幫她一把,一邊勸一邊幫。寄希望于許某要么成功,要么就回頭找份工作。
許某最后一次找小文借錢的時候,小文終于忍不住告訴許某這次真的沒錢了。那么多年的積蓄,就是為了姐妹情,希望她能得償所愿。
可是,現在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再幫助她了。
許某竟然要求小文給自己的父母、同學借錢幫她。
小文這么重情又踏實的人,可以借出自己的錢,哪里肯連累父母、同學,猶豫再三,還是拒絕了許某的要求。
從那以后,許某竟然從小文的生活中消失了,遍尋不著,簡直是人間蒸發(fā)了。
小文又氣又急,去找許某那些高層次的朋友打聽,才知道許某根本就沒有認真創(chuàng)業(yè),長期在這個圈子里,她以為自己是這圈子中的一員,好高騖遠眼高過頂。
信用卡卡債逼急了,她就到處禍害朋友。
如今早就是這個圈子的笑話了。
而且小文越幫她,她還越恨小文。她覺得小文根本沒把她當姐妹,在她最艱難的時候,不肯幫她,斷了她上升的路。
小文現在根本找不到許某把這事說清楚,也拿不回自己的錢。
丟了朋友,丟了積蓄,越想越傷心。
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想幫那些我們在乎的人。即使這些忙,幫起來讓自己特別為難。
我們越在乎這些人,越不能理智地看待這些忙能否幫。
當這些我們在乎的人,走上他們無法控制又無法應對的歧路上時,順應他們的請求并不是真正的幫他們,反而會讓他們在歧路上越陷越深。
對于陌生人,我們通常都能夠理智地面對他們的請求,拒絕不合理請求,拒絕道德綁架。
我們在面對在乎的人時,很可能會因為一時不忍,把他們往歧路上推得更遠。
就是因為是我們在乎的人,我們在幫忙時才更需要智慧。一味的滿足他們的請求,其實是縱容他們。
拒絕,并不是不關心他們,而是關心的路看得更遠。
幫忙需要智慧,并不是所有的好心都能辦成好事。
拒絕同樣也是智慧,拒絕了歧路的第一步,可能會減緩他們往歧路上飛奔的腳步。
對我們在乎的人的請求,不問緣由、不懂拒絕的幫助,并不是我們愛他們的唯一表達方式。
尤其是他們看不清道路,走入歧途的時候,拒絕才是更愛他們的方式。
(配圖與文章無關)
-End-